国务院官员访谈:我国发展节能环保汽车迫在眉睫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06/4/29   浏览7723次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阐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时重点讲到节能和环保问题,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目标。并且非常坚定地表态:“尽管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很大,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完成。”

  我国的汽车产业与节能和环保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央和地方政府该如何贯彻落实温总理的报告精神,建设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和推进节能环保汽车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这两大目标的实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就此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石油安全和环境保护对中国发展节能环保汽车提出了时代要求中国经济时报:着眼国际社会,从伊拉克战争到伊朗核问题,从美国的大中东计划到俄罗斯的天然气外交,其政治冲突的背后无不隐藏着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能源问题。能源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从国内看,2003年中国的石油消费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到2020年中国石油供应的一大半将依赖于国际资源。石油安全战略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您详细分析一下目前及未来更远的一段时间我国发展汽车产业将面对的石油安全形势。
 
  冯飞:中国石油供应能力和石油安全有三个特点:一是石油消费总量将出现大幅度增长。2020年的石油消费量至少比2000年翻一番,将达到4.5~6.1亿吨。中国石油消费占世界消费总量的比重也将进一步提高。

  二是即使在相同汽车保有量的情况下,由于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2020年的石油消费量将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如果政策得当,石油消费量可减少到4.5亿吨;如果不对现行政策做出相应调整,2020年的石油消费量可能达到6.1亿吨,从而对我国的石油供应和石油安全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

  三是我们还有巨大的节油空间,应对石油供应和石油安全等方面的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石油生产形势比较严峻。一方面,东部老油区的主力油田已进入高、特高含水率和高采出程度的双高阶段,油田生产总体上已出现产量下跌的趋势,后续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石油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自然环境恶劣,尚未形成储量、产量战略接替区。

  从目前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形势看,在新探明储量无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中国石油产量将在2020年之前呈现稳定或小幅度增长态势。2010~2020年期间的原油最大年产量也有可能达到2亿吨。但这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国内石油产量越来越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已成定局。

  在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的现实面前,作为影响石油消费的首要因素,机动车的燃油消耗却十分突出。

[$page]

2020年之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将持续快速增长,机动车燃油消耗是石油消费总量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成为影响石油消费总量和发展趋势的首要因素。目前我国机动车燃油效率明显较低。如果对相同或相近车型进行燃油效率比较的话,中国汽车每百公里平均油耗比发达国家高20%以上,其中轿车油耗比日本高20%~25%,比欧洲高10%~15%,比美国高5%~20%。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果有关政策处理不好,石油稳定供应和石油安全问题有可能在不长的时期就会尖锐起来,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大局。   中国经济时报: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根据现实和长远利益的需要,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机动车发展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影响如何?

  冯飞:在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我国大气质量,特别是城市大气质量形成了严重威胁。尽管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但从环境变化的趋势看,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汽车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的分担率将日趋上升,城市污染也将从煤烟型污染向汽车尾气型污染转化。

  近些年,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达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污染最严重城市名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中国的大城市。这些大气污染问题与汽车尾气排放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过高,不仅影响了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也对全球气候产生了不利影响。当今,汽车尾气已是继酸雨之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又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2004年监测的342个城市中,仅有132个城市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占总数的38.6%;空气质量为三级的城市有141个,占41.2%;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的人口占统计城市人口的33.1%;暴露于未达标空气中的城市人口占统计城市人口的66.9%。

  汽车排放的废气中大约有120到200种不同的化合物。《京都议定书》规定减排的6种气体大都与汽车有关。今后,中国在削减二氧化碳排放中负有重要的责任,汽车工业对此也责无旁贷。
 
  中国经济时报:面对上述“石油安全和环境保护”两大问题,中国政府的态度如何?对汽车产业有何要求?

  冯飞:中国政府的态度是明确而坚定的。降低机动车油耗已经成为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和汽车制造企业今后将继续加大降低机动车油耗的力度,努力降低机动车油耗水平。

  在降低机动车油耗方面,中国政府除通过《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等政策文件进行引导外,还于2004年10月28日推出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个标准已从2005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汽车工业十五规划》中提出“在现有基础上,轿车和轻型车同类产品平均百公里油耗指标降低5%~10%”的目标;第二阶段的限值中燃料消耗量比第一阶段减少约10%,以加快汽车工业下一个五年规划比现有油耗降低15%目标的实现。据国家标准委测算,到2009年,中国乘用车的耗油量将比目前水平降低15%左右。

  中国在控制汽车排放方面也有相应的政策措施。2004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强化了对新车、在用车和车用燃料的监督管理,全年共发布达到国家环保标准车型公告15批,核准车型、发动机型26520个。2004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开始实施第一类轻型车的“国2排放标准”,2004年9月1日起全面停止“国1标准”重型车的生产。自2005年7月1日起,我国所有机动车全面实施欧II标准。

  2005年4月27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新标准。新发布的排放标准包括:《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即中国轻型汽车Ⅲ、Ⅳ号排放标准)、《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限值》、《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page]

  全球节能环保汽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中国经济时报:一方面,我国汽车的高速发展会威胁石油安全、破坏大气环境;另一方面,汽车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汽车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也是大众的需求。因此,中国同样也面临着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国际上有哪些汽车新能源技术正在研究或应用?未来汽车新能源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前景如何?

  冯飞:通过对不同汽车新能源技术的对比和分析,我们认为,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至少到2020年前),全球节能环保汽车的技术格局将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多种技术相互融合、阶段性不均衡发展、强强联合的态势。

  首先是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这意味着在2020年前,国际汽车新能源技术的总体格局是不同技术路线(清洁汽油、清洁柴油、醇类、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生物质能等)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百花齐放”格局,不存在惟一一种在经济、技术、市场等各项指标上均占统治地位的主导性技术,各种技术路线都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国际汽车厂商而言,多元化发展也意味着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种可能的技术路线。
 
  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为例。在汽车新能源技术领域,丰田公司在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推广上总体处于领先位置。1997年12月,丰田首先在日本市场上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PRUIS”,目前已累计销售42万辆,占有混合动力汽车市场70%的份额。同时,丰田公司并没有放弃其他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从1992年开始,丰田汽车公司已经着手研发燃料电池汽车。在2005年东京汽车展上,丰田汽车公司又展出了一款燃料电池混合车的概念车型“Fine-X”。丰田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开发本部技术部长河合大洋表示,2010年代前半期这段时间里,必须造出能让人感觉到燃料电池车即将普及的车型。

  其次是多种技术路线之间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格局。如PRIUS普锐斯的汽油与电力的混合动力技术可以推广到柴油、甚至燃料电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