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珠海政协会议上,有四名政协委员提出推广自行车出行、借助绿道建立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系统的提案。对此,珠海市市政园林和林业局有关科室回应称,珠海的城市非机动车道路预留空间不够,要实施相关建议十分困难;而珠海市自行车协会负责人则认为,珠海可以先建好全市的自行车存放网点。
严格意义上来讲,即便可以在绿道上骑自行车,也必然面临容量、通行速度等制约。而从国内外多个实施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来看,系统功能均被设计为缓解市民通勤拥堵问题,与现有绿道的功能容量显然是不匹配的。
同样,光建好自行车存放网点,对于改变人们出行方式的作用,并不会如行业协会人士所料想的那么明显。
低碳出行、低碳通勤是当前乃至未来城市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趋势。就珠海城市规模、功能分布等特点来看,不能寄望于市民全体步行,只能在更加严格限制小汽车通行的政策基础上,以公共交通(轨道、城际、公交)系统为主体,建立完善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使之发挥接驳和配套的作用。
相对应的,杭州等城市多年前就将公共自行车计划列入城市更新改造的长远规划,首先完成市区道路的宽度扩容,然后设立与车道、人行道物理隔离的自行车道,在此基础上才推行公共自行车计划,受到了包括政府公务员在内大批市民的追捧。上下班高峰期,杭州市每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几乎都排满了等待租车、取车的市民。这也意味着,珠海如若发展公共自行车计划,更有必要学习杭州经验,分阶段稳步推进,不要追求一步到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