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租赁:能否快速培育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

来源:中电动车网      2013/7/4   浏览3610次   

 

日前,北京一家主打新能源汽车租赁的公司“易卡先锋”宣布,今年内计划采购300辆纯电动汽车全部投入租赁运营,并已率先于清华科技园区内实现16辆的租赁规模;同时,政府相关部门、电网以及易卡多方联手协调完成了该园区内共11个充电桩的硬件布局。

 

电动汽车租赁正成为行业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上海,一嗨租车在国内率先开设电动汽车租赁门店,首批推出供租赁的电动车型是上汽荣威E50,希望通过“以租代买”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亲身体验到电动汽车这个新鲜事物。

 

而在深圳、合肥等地,比亚迪E6纯电动车、江淮同悦纯电动汽车也通过租赁或公务采购等方式小批量投入运营。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电动车销售价格较高,与传统汽车相比没有任何竞争优势,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受到很大压制,探索租赁模式的意义主要是降低私人购车成本,从而加速电动车的推广普及。

 

其实,电动汽车在国内其实并不算新生事物,国家推广普及的力度也比较大,但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市场反响平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普通消费者没有合适的渠道去实际接触、了解电动汽车。相关专业人士指出,通过租赁的方式,不仅能够让用户以较低的成本体验纯电动车,更能获得大量的用户使用数据,建立用户数据库,对未来纯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此外,电动汽车租凭对政府来说也有很大的好处。按照现在的政策,购买电动车的人可以领到补贴,但是毕竟是针对一个一个的单独个体,管理起来相对会显得麻烦一些,但是如果由电动汽车租赁公司出面购买,那么政府就可以把精力放在这些法人组织身上,可以省下不少行政资源,管理也能统一进行,既方便又高效。

 

那么,蜂拥而上的租赁模式能否成为电动车打入私人消费市场的利器?

 

“电动汽车在未实现产业化前,任何可行的方式企业都会去尝试。租赁是在众多新能源汽车推广形式中最可行的一种。”招商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汪刘胜接受采访时表示。

 

不过,萧函却指出:“租车市场中传统汽车的出租率仍居高不下,试图通过租赁模式撬动私人市场的愿望恐难实现。”

 

租赁模式并不能带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也无法为电动汽车的推广普及作出较大贡献,若想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质变,汽车厂商还需要将重心放回到私人市场。萧函说:“租赁模式仅能在部分地区、部分人群中小规模示范推广,并不足以撬动整个行业巨大的市场容量,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此种模式上有失妥贴。”

 

此外,电动车租赁模式的推广也会造成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昙花一现”,由于政府在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因此会导致一些车企和投资机构的“圈地、套利”行为。

 

充换电不方便、租车费用不够低廉、汽车性能与传统汽车有一定差距等问题是电动车租赁市场中存在的重要难题,也是租赁商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的顽疾,极大地制约了消费者的租车热情。“而电池质量、汽车安全、产品价格、配套设施等各方面工作仍需地方政府、电网公司、汽车厂商共同努力克服,唯有如此新能源汽车方能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萧函建议。

 

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要快速培育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不应该只是简单停留在补贴层面,需要厂商、政策等多方联手,从服务、渠道等方面对产业链进行完善。”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