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清洁环保、节能降耗”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话题。同时,“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进步,引导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列入今年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而环保节能电动汽车,正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代表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湖北省作为汽车大省和科研强省,发展电动汽车有着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环境。电动汽车在目前进展如何?下步将有何新的发展规划,请看湖北日报记者采写的。
能源环境难题,呼唤汽车“绿色革命”镜头一:2006年8月初的一天,车主高先生从监利探亲返汉途中,沿线数座加油站都告知无油可加。类似这样的经历,不少汽车司机也碰到多回。面对全球石油资源减少、油价攀升的局面,花高价也难以加到油的现象,有时在所难免。镜头二:2007年3月10日上午,记者步行过武昌友谊路十字路口时,拥挤的车流排放的刺鼻尾气,呛人口鼻。对此,城市居民均有同感。现在,人们的收入增加了,但呼吸的空气却不新鲜了。汽车作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在扩大人们活动范围和改变人们行为方式的同时,引发的能源和环保的问题,愈来愈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资料表明,2006年我国汽车产量728万辆,增长27.6%,已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年销售量722万辆,同比增长25%,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销量市场。产销均呈快速发展趋势。而据权威部门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已接近2200万辆。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家用轿车保有量将达到7200万辆。机动车猛增,我们生存环境却面临严重危害。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消息称,2005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高达2549万吨,居世界第一,汽车尾气排放物是重要因素。在一些大城市,汽车排放物对大气污染率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同时,“喝”着石油的传统汽车,不断加剧我国能源供给紧张局面。据商务部监测,去年我国石油净进口1.628亿吨,同比增长19.6%,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7%。仅2000年我国机动车燃油消耗量占石油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预计到2010年将上升到43%,2020年将占石油消费总量57%,并分别达到1.38亿吨和2.56亿吨。专家认为,破解汽车带来的环境能源难题,除通过多种政策鼓励企业开发节能汽车外,关键是立足长远,将“绿色制造理念”贯穿到汽车研发始末,加快开发和应用清洁无害的新能源车。而被誉为“新世纪绿色交通工具”的电动车,前景广阔。电动汽车:一块正被抢食的蛋糕在世界汽车工业史上,我国错过了蒸汽机的汽车时代;在内燃机汽车时代,我国又落后欧美发达国家数十年。专家认为,面对即将来临的电动汽车时代,我们再也不能错过了。然而,作为新一代汽车王国的电动车,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已纷纷投巨资研发,其开发的各色电动车正纷纷从展台驶向道路。为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实现我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2001年,国家科技部“十五”863计划特设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吸引了国内20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投身其中。而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电动汽车研发的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化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并形成了完备的产研链。在纯电动汽车方面,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电动汽车研发之一的东风公司,通过“八五”、“九五”间自主研发,目前该公司开发出的游览车、多功能车、工业专用车和高尔夫球车等4大系列、近20个品种的纯电动车,行销全国30个省市。
混合动力汽车就是将传统发动机尽量做小,让部分动力由电动机系统承担。专家认为,该动力装置既发挥了发动机持续工作、动力性好的优点,又可以发挥电动机无污染、低噪声的好处,二者取长补短,不仅比传统汽车节油30%以上,而且尾气排放减少30%。东风电动车公司负责人说,由于混合动力汽车不用单独充电,避免了对充电站依赖,同时不受充电时间限制,又可以很好地利用现有汽车产业基础,是短期内最现实的产业化产品。为此,东风公司在2001年申报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课题时,选择了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投标项目,并成功进行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混合动力轿车的自主开发。“虽然混合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时代向电动汽车时代的过渡车型,但仍有20年至30年的市场。”该负责人乐观地认为,公司当前重点是推动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及轿车产业化;长远目标是开发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武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去年12月,公司3年多来已投放20辆混合动力公汽、140台电动小巴士参与了示范运营,累计行驶540.2万公里,运送乘客850.7万人次。其中混编510路和专线599路混合动力公汽累计行驶116.8万公里,运送乘客233.5万人次。为电动汽车下一步研发积累了科学数据。
据悉,东风电动车公司计划到2010年实现各种电动汽车整车销售5500辆的年产销量;其中,混合动力客车销售500辆,纯电动场地车销售5000辆。燃料电池车:未来发展新方向寻找清洁而无污染的能源,一直为世界科学家所关注。由于纯电动汽车造价高、充电耗时长、续驾有限等技术瓶颈制约,当前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仅限于如高尔夫球场的场地车、公园游览车或两轮电动自行车等区域性、小型化车辆,还无法替代燃油汽车。但随着以氢为主要燃料,通过氢与氧的电化学反应产生动力的“零排放”燃料电池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专家们认为,燃料电池车,将是未来汽车发展方向。正因如此,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和世界汽车巨头纷纷注巨资研发氢能源燃料电池汽车,相继宣布其研发的燃料电池样车已面世,并将批量生产。目前国内已能开发出与国际水平相接近的燃料电池汽车,如同济大学研发的“超越号”系列燃料电池轿车、清华大学研制的燃料电池城市大巴“清能一号、三号”。
而由武汉理工大学和东风汽车公司自主开发,在国内率先采用燃料电池发动机前置的“楚天一号”燃料电池轿车,专家评审认为,该车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楚天一号”已完成了5000公里无故障道路运行。3月初,记者在东风电动汽车产业园内,看到了各种电动车样车,正在试车场内欢快地行驶着。湖北省在“十五”期间投入数千万元用于电动汽车研发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省财政和武汉市每年将各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并出台“对我省境内生产的燃料电池汽车全额免征公路养路费和车辆通行费”等扶持政策。“因目前成本居高不下,致使燃料电池汽车远远高于普通燃油汽车。但只要我们抓住机遇,我省完全可以在国内率先实现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省科技厅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基于燃料电池应用于通信备用电源及场地车、叉车的机遇已来临形势,我省将不失时机先启动燃料电池备用电源、场地车、叉车、测试设备的开发。站在世界汽车工业新的门槛上,研制高效、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成为当代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作为汽车产业大省的湖北——[$page]
再也不能错过电动时代
嘉宾:武汉理工大学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代威博士主持人:记者唐晓安实习生黄策舆时间:3月6日不利因素可能变成有利条件主持人:我国内燃机汽车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会不会影响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嘉宾:我国先错过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系统的汽车革命,又错失了内燃机为动力系统的汽车发展机遇,致使我国传统汽车工业技术落后美欧等发达国家数十年。相反,面对即将来临的电动汽车时代,这些不利因素可能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有利条件。主持人:如何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嘉宾:国外汽车行业形成以内燃机汽车为核心的产业链和固定资产包袱,要发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就必须打破原有产业链和改造原有基础设施,阻力可想而知。相比之下,我们完全可以轻装上阵。同时,我国燃料电池研发总体水平与国外差距并不大,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核心组件技术上,还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如果国家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我国完全有可能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占领未来电动汽车研发战略制高点。产业化瓶颈,我国有望率先解决主持人:目前全球都在积极推进燃料电池的应用,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还面临许多困难,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嘉宾:目前制约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主要是电池的耐久性和成本瓶颈亟待解决。燃料电池发动机耐久性应达到5000小时寿命(相当于25万公里的里程),而代表目前世界燃料电池最高水平的加拿大也未能如愿;成本方面,燃料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贵金属催化剂的成本奇高。按目前的技术和大规模生产估计,燃料电池成本不会低于100美元/KW。要和内燃机竞争,这个成本要达到小于45美元/KW。主持人:燃料电池氢源怎样?嘉宾:氢源问题,也是制约各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产业化重要因素。如美国虽资源丰富,但电解水制氢及天然气重整制氢成本太高,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距离;日本本土资源匮乏,须进口氢气;欧盟、加拿大等国也面临着氢源问题。但我国焦炉煤气、水电、生物低成本制氢具有很大潜力,并有望率先解决氢源问题。湖北发展电动汽车得天独厚主持人:国内除我省外,从事电动汽车研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与他们相比,我省优势何在?嘉宾:和北京、上海等地相比,我省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极具有发展优势。东风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动汽车整车研发企业之一,一些核心技术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武汉理工大学燃料电池研究虽起步稍晚,但抓住关键问题后来居上,先后成功研制出1KW、5KW、25KW、50KW燃料电池发动机,使我省成为国内大动率燃料电池研发基地之一。此外,我省燃料电池研发形成了集群开发的可喜态势。如依托武汉理工大学组建的湖北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已成为燃料电池研发的重要支撑,从事燃料电池测试设备与开发的还有武汉力兴、武汉银泰等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我省支持电动车发展的产业政策很有力度。仅“十五”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