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用电动车颠覆燃油车 先赌技术再定战略

来源:中电动车网      2016/1/29   浏览66674次   

[摘要]王传福的梦想,是用电动车颠覆燃油车,现在,他距离实现梦想跨越了一大步。

 

王传福的梦想,是用电动车颠覆燃油车,现在,他距离实现梦想跨越了一大步。

 

弹指一挥20年,比亚迪(002594.SZ)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将一家电池代工厂带至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的领军者。这位技术狂人,正在一步步弯道“超车”,欲借着新能源车颠覆汽车行业的机会,实现自主品牌超越国际汽车巨头。

 

2015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售额达220亿元,首次比传统燃油汽车高出30多亿元。按他的设想,新能源汽车2020年在比亚迪汽车业务中将占到90%,待时机成熟将变为100%。

 

王传福总是结合中国市场,从一片红海的惨烈竞争中,通过技术的研发集成、生产的垂直整合,不断先于对手进入蓝海市场,或者以速度抢占市场空白。这一战略让比亚迪获得过巨大成功,也一度跌入谷底。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一度跌穿30美元/桶,新能源汽车再一次面临着速度的考验:比亚迪电动车历经近十年的苦熬与积累,最大限度地收获了国家补贴的红利,以及技术产品先发的优势,能否在政府补贴取消前,让新能源车性价比超过燃油车,在真正的市场竞争中颠覆燃油车?

 

近日,王传福在接受第一财经的独家专访中,听到记者重提一段佳话,“股神”沃伦·巴菲特老搭档查理·芒格三次劝说巴菲特投资比亚迪的故事:“如果你不投资比亚迪,将会错过一个中国的福特、中国的爱迪生和中国的盖茨。”王传福没有接话而是话锋一转:“我们很幸运,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非常大,这令国外很多企业家都掉口水,特别是韩国企业家。”

 

王传福一直不太习惯自己被称为企业家或商业领袖,他更喜欢别人叫他工程师。

 

先赌技术再定战略

 

8年前,在深圳坪山的总部,王传福每天上下班的座驾,已经改为刚问世的电动车F3DM。2009年,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只卖出48辆F3DM。他就是这样孤独地开启了中国电动车行业。他自始至终坚信汽车行业将发生一场新能源革命,当时被许多人嘲笑,这场革命是否已经发生,现在仍不能断言,但从王传福的口中,吐出的几乎都是关于技术、战略、垂直整合、集成创新以及革命,他敦厚白净的圆脸上,很少表露声色,倒是在谈到电动车“革命”时,语调才提升起来,话也变得滔滔不绝:汽车产业将重新洗牌,今日的传统巨头或变成过去式,唯有在战略领先,敢于投资并深度掌握核心技术,才可能在新能源车革命中迎来春天……

 

先赌技术,再定战略,这是王传福自信的来源,也是被称为“技术狂人”的原因。

 

在比亚迪深圳坪山总部六边形造型办公大楼里,一层“技术博物馆”展示了比亚迪制造的电池、手机、电脑、发动机、燃油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但这里远无法展示出王传福的野心与抱负。他早已谋划,将太阳能、储能以及电动车三大产业串联起来,改变人类消费能源的方式。由于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一直供不应求,比亚迪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工厂已在深圳落成。整个生产线完全由比亚迪自己设计。他戏称这个工厂代表了比亚迪制造的水平:“处于工业3。5阶段。”

 

出席各种活动时,王传福常穿黑西装、蓝领带、白衬衫。事实上,他更喜欢蓝色的工服。他身家百亿,但没有任何富人的爱好,生活与创业时期甚至和在大学校园时期区别不大,经常在饭堂里吃五块钱一顿的员工餐,与员工一样住在亚迪一村,外出乘飞机,也基本上都是坐经济舱。

 

因为技术的变化越来越快,汽车行业正在被重新定义,他比之前更忙,必须挤出时间学习。十多年来,在他的办公室里,茶几上、沙发上、书柜上到办公桌上,到处都堆满书籍、杂志和资料,包括电池、材料、电机、汽车、发动机等各种各类。对于王传福来说,沉浸于技术之中不仅仅是他最大的乐趣,而且事关比亚迪公司发展的战略。

 

1995年,王传福辞掉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铁饭碗,南下深圳创建了比亚迪。从最早做电池,到手机零部件,再到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这对他来说都是崭新的。尤其在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公司时,买来的只是一个牌照,几乎在一片空白的状态下,他搭建起比亚迪汽车这个品牌。

 

王传福有个习惯,喜欢去看看书、拆拆样品、找找供应商,很多技术便慢慢地积累起来。他骨子里流淌着规则破坏者的血液,坚决走与其他车企不同的路子,小到雨刷,大到发动机,比亚迪逐渐生产起汽车几乎所有零部件。一时没有技术和自动化的生产线,他不惜大量使用低价人力,这套高性价比技术路线与垂直整合模式,逆袭了国际上以及国内合资汽车厂商流行的高度自动化和高度分工的生产方式,让比亚迪迅速抓住了中国汽车市场爆发的机会,成为闯入汽车领域的“野蛮人”。

 

王传福也充分地收获着中国“工程师红利”。他说:“中国每年数百万理工科高校毕业生,在世界上你看不到哪里有这么多的工程师。”比亚迪的“校园”里有两万多名技术人员,每年从大学招3000名工程背景的学生,逐步筛选培养成工程师。工程师大军的研发几乎覆盖了所有与新能源和汽车有关的技术,不断交出各种报告,配合王传福实现他的构想。

 

比亚迪是中国市场经济中“野蛮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王传福是亚当·斯密的信徒,竞争带来繁荣,但也深谙市场厮杀的残酷,市场经济的核心实际上是过剩的经济,过剩经济背后是竞争,这在有世界工厂之称的珠三角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比亚迪从一个小电池做起,早期做小产品时竞争者太多,相互打价格战。因此,王传福更清楚,必须在战略和产品上缜密规划,要做有差异化的东西,假如新产品从一开始就进入红海,存活率肯定低。

 

每次进入新领域,王传福多少都有些冒险,但他敢于冒险的底气,来自他对技术的执着学习与掌握。比亚迪每到一个新阶段,凭借技术产生差异化的产品,竞争对手的数量越来越少。这是王传福多年来坚持的战略。

 

王传福曾寄望通过技术来争夺产品定价权,但闯入汽车领域后,他很快发现,传统燃油汽车技术几乎被跨国巨头垄断,赶超的机会依然渺茫,只能另辟蹊径。

 

2005年,王传福开始他的绿色梦想,制定超前战略。在很多人不看好电动车时,他再次大胆先行,却被认为是在烧钱。新技术的投入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需要决策人去选择方向。以他为首的比亚迪决策层,都具有很强的技术功底,但王传福坦言,真正的技术路线选择、产品选择,到最终形成比亚迪的战略,其实全系于他一人。在他看来,技术会让人具有更强的判断力、更深的敏锐力和洞察力,大量阅读和研究有助于他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他至今坚持阅读,特别是要酝酿和确定新项目时,他会集中一周到两周时间,每天大概抽出四五个小时闭门苦读技术资料。

 

从陷入低潮到春暖花开

 

从代工转入打造汽车自主品牌后,比亚迪便开始要面对消费者,他本人需要更多地在公众场合亮相,要提升企业品牌和产品知名度等,思维亟须在制造业与商业之间切换,亦技亦商,这对王传福来说是一大考验。

 

2010年,巴菲特造访比亚迪,对王传福大唱赞歌。股神在深圳唱的那首歌《爱的荣耀》(TheGloryofLove),却意外成为比亚迪后来几年跌宕命运的预测:“你必须付出点什么,也接受些什么,然后心碎一下也无妨……”

 

2009年比亚迪风光无限,挂着王传福与巴菲特合影的比亚迪4S店,卖出了国内汽车企业销量增速冠军的成绩,王传福在这年以350亿元身家成为福布斯榜中国内地新首富。不过,他很快意识到危机,于2010年出手大调整,由之前以销售为主导回归到以产品和品质为主导的道路上,进行一场时间与技术的赛跑。

 

回顾这段经历,王传福坦承他犯过一些错误,“比如说从最早的B2B转到B2C运营时,是一个新的业态,我们因为没有经验,在网络扩张、网络管理、品牌宣传等方面犯了一些错误。”但王传福坚持战略上没什么大错误,“只是在执行层面犯了一些错误,这样会丧失一些市场份额。”

 

三年的调整,是令人煎熬的过程:比亚迪利润从2010年起持续三年下降,其中2012年净利润同比下滑94.12%,仅为0.81亿元,与2009年的37.9亿元相差甚远。此时,比亚迪团队一些核心成员站在迷茫的十字路口。比亚迪销售公司原总经理夏治冰于2011年辞职;王传福中南大学的同学、比亚迪原副总裁杨龙忠也于2012年9月辞职,辞职时他已在比亚迪干满了17年。随后,比亚迪原副总裁毛德和也在2014年3月以个人身体及年龄原因离职。以技术见长的毛德和,曾是比亚迪薪酬最高的高管,深得王传福重用。调整期的比亚迪,不仅产品和技术在进行迭代与升级,管理层也进入新陈代谢期。

 

在比亚迪陷入低潮时,王传福独自扛起巨大的压力,平时不动声色,但有一次在公司内部会上说到动情处双眼湿润。2012年~2014年,比亚迪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4.84亿元、-0.57亿元、-6.77亿元。王传福押注新能源汽车市场,就不得不接受艰难的毅力挑战赛,而这一市场正处于蜗牛式的缓慢爬坡过程:2009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只有48辆,2010年480辆,2011年1323辆,2012年和2013年的年销量都大约是3100辆,即使到2014年爆发性增长冲上两万辆,但也因为顾此失彼,传统燃油车销量下滑,比亚迪净利润还是下滑两成。比亚迪的英文名字BYD,原意为“成就你的梦想”(BuildYourDream),在比亚迪陷入低潮时,甚至被戏说为“BullshitYourDream”(胡扯你的梦想)。

 

电池等代工产品利润越来越薄,自主品牌燃油汽车在合资品牌猛攻下曾节节败退,而新能源汽车未具备规模,销量重度依靠“输血”。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快速攀升,深圳地区工人的月薪在短短几年内由1000多元上升至3000多元,拥有18万员工的比亚迪仅一年工资支出就超过60亿元。但王传福并没有收缩,而

(责任编辑:许江琴)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