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电动车市场已经成熟发展十多年,强势品牌逐渐显现,行业也历经多次洗牌。
(中国电动车网 记者 董丽雪)中国电动车市场已经成熟发展十多年,强势品牌逐渐显现,行业也历经多次洗牌,整车企业的数量由最高峰时的3400多家减少到目前不到1200家,其中活跃度高的仅仅不到400家,可以说行业格局初初成型。据数据,2016年爱玛、雅迪、绿源、新日、台铃、绿佳、立马销量居行业前列。
但由于市面上的电动车同质化严重,以及有关政策不明朗等原因,电动车产销一再下滑,整个行业被蒙上阴影。2016年电动车行业总销量2600万辆,同比下滑8%。在这种情势下,如何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就成了各电动车车企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电动车行业的市场份额之争将走向何方?许多人都有自己的猜测。有人认为电动车行业会在竞争中形成寡头,小企业被大企业吞并;也有人认为形势多变,小企业或许能在其中获得生机,从而一朝翻身。但在笔者看来,电动车行业的竞争短时间内不可能产生所谓的输赢,更有可能的是陷入僵持,变成拉锯战。
电动车行业的市场份额之争之所以极有可能进入僵持、拉锯状态,原因主要在于产品。现在市面上所谓的电动车一线、二线品牌都没有核心产品能在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更不用说杂牌电动车了。反而市场上同质产品泛滥,琳琅满目的商品背后是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缺乏。试问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无可取代的核心产品 ,又怎么敢放言自己能在市场份额之争中胜出呢?还在许多品牌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加大了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但目前成果还不显著,下结论为时过早。
电动车行业缺乏核心技术,也意味着行业准入标准低,这导致许多杂牌电动车出现瓜分市场,搅乱市场竞争的“一池春水”。例如在寡头现象格外明显的传媒业,曾经也是大公司小公司一起抢食,但随着传播及购买设备的成本增大,行业门槛大大提高,小公司逐渐被大公司吞并,从而出现寡头。而电动车行业则与之相反,行业门槛极低,路上跑的、城镇里卖的,还是以杂牌电动车居多。一、二线品牌要想改变这一局面还需要较长时日。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普及,电动车的消费人群越来越广,有快递员、白领、学生等,他们对选购电动车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任何企业生产的产品都还无法完全覆盖所有消费者的所有需求,做不到“通吃”,也就无法完成市场整合。如此,各品牌形成僵持、拉锯的局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且各行各业全面互联网化,电动车的销售也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再加上植入互联网基因的智能电动车成为行业新的突破点,整个行业发展的前景更加诡谲不可预测。不论企业大小,这也许是机遇,也许是灾难,端看企业能否成功应对。 只有成功,才能在最后的行业市场份额之争中一决高下。
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动车行业的拉锯战不会产生一点火花。不合格的杂牌电动车势必被淘汰,各大小品牌也不会吝于研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来发展壮大自己。只有经过这样的僵持、拉锯,中国的电动车行业才算真的成型,市场份额之争才算真的有了定论,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责任编辑:许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