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央行年内第五次加息 股市今日再迎艳阳天?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7/9/17   浏览2351次   

25天:央行加息创最短间隔纪录

徐以升

在8月份CPI创十年新高后,央行在上周五启动了年内第五次加息。央行表示,此举旨在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引导投资合理增长,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在这次利率调整中,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27个基点至3.87%;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27个基点至7.29%;除了活期存款利率未作变动之外,其他各期限档次的存贷款利率均上调了27个基点。
本次加息与上一次加息的间隔仅有25天,创下了央行历次利率调整间隔最短纪录。尽管来得更快,但第五次加息并未超出市场预期,在高通胀的背景之下,市场预期央行年内还会继续提高利率水平。

从今年历次加息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来看,加息之后的首个交易日和其后5个交易日均实现了上涨。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近期也指出,对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资本市场不必产生恐惧的心理,稳健或者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花旗银行经济学家沈明高直言,央行此次加息重点是针对通货膨胀和信贷增长过快,而负利率则是连续加息的直接导火索。

在央行此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3.87%,扣除5%的利息税后到手利率为3.6765%,低于8月份6.5%的CPI水平。计算前6个月和今年前8个月的CPI增幅均值,则分别为4.37%和3.8875%,仍然处于负利率状态。

今年CPI的年度控制目标为3%。在3月CPI超过3%后,CPI涨幅处于加速态势,负利率形势也随之日趋严峻。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曾表示,央行希望实际利率为正值。央行行长助理易纲也称要尽量避免长时期负利率的局面。

在央行今年至今的五次加息中,“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已经在7月、8月、9月连续三次出现在央行的加息公告之中,成为央行利率调整的关键词。

渣打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央行目前面临一个巨大的困难,即如何稳定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才不得不加快加息的步伐。目前市场的普遍预计是,央行在今年内至少还将加息一次。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也认为,尽管央行今年已经加息五次,但相比物价上涨的速度,加息幅度依然过小,负利率形势依然没有改变。但哈继铭还着重表示,扭转负利率局面并不意味着加息幅度应该与物价上涨幅度保持一致,而是需要发挥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的协同效应。

股市

股市今日会否再迎艳阳天?

王斌

上周五,央行宣布加息,这也是央行年内第五次加息。尽管从去年开始的七次加息似乎都已经成为上涨“加速器”,但是本次加息之后,市场将如何走向,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自今年3月18日央行宣布年内首次加息以来,消息公开后的第二个交易日股市总是盘中消化利空,并且迎来震荡。最近一次宣布加息是8月21日,8月22日沪指上涨0.50%,8月23日股市跳空高开,盘中探底4968.33点之后,终盘报收5032.49点,这也是上证指数首度站上5000点大关。

尽管5000点之后市场对于大盘何去何从莫衷一是,但指数仍然加速上冲,最高冲至5393.66点。上周二指数大幅回调后,连续三个交易日指数随即展开反攻,重新回到了5300点,令A股估值是否过高的争论再度引起。

尽管今年来的历次加息,市场都未惧利空,反而迎头直上。但是一位私募基金人士仍然认为,5000点之上市场的心态已经较之前发生了变化。原本市场就已存在的调整预期很有可能在这种利空的引导之下,出现大幅回调,并且出现震荡行情。5000点关口是否能够守住,仍然堪忧。而从5000点之后,自己管理的资金就已经基本没有操作,加息之后,仍然以观望为主。

中信证券研究员佘闵华也认为,此次加息之后,市场再度出现像此前几次加息之后加速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上周五,上证指数一度跌至5201.85点,差点跌破5200点关口。

某券商营业部总经理表示,此次加息其实在CPI公布之后已在市场意料之中,而周五又往往是投资者获利出货的时候,指数盘中下跌70多点已经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利空,本周指数可能会在前两个交易日继续出现上涨的行情,但是投资者却应当及时获利平仓,控制风险。投资者应当选取一些防御性的品种,并且合理控制仓位。

债市

加息预料之中市场静待特别国债

郭茹

上周五,央行再度加息,距离上次仅间隔22天,这是今年以来两次加息时机间隔最短的一次。由于此前市场对于加息早已有所预期和消化,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加息对于债券市场的影响将较小,但新股申购和特别国债的发行仍可能给债券市场带来冲击。

[$page]

收益率曲线已充分调整

“此次加息实属预料之中,市场收益率曲线的近期调整也包括了此次加息预期。”东莞商行债券分析人士杨鹏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物价的持续上涨和信贷投放的快速增长促使此前市场的加息预期不断增强。上周我国公布的8月份CPI增长6.5%,再度创下年内新高点,而今年1~8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3.08万亿元,也已接近去年全年的投放量。此前,央行还发行了1510亿元定向票据,并再度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根据以往经验,央行往往在定向票据发行一周后加息,因此市场已普遍预期央行加息的时机就在近一两周之内。

在强烈的紧缩预期下,上周债券市场也连连下跌。上证国债指数上周累计下跌了0.37%,而周二当日的跌幅达到0.28%,创下今年来上证国债指数单日最大跌幅。此外,上周市场遭遇北京银行等多只新股发行,市场资金吃紧,资金利率也节节攀升。

“前期资金面过紧和特别国债的利空已经迫使整个收益率曲线向上作了充分调整,因此我们认为此次加息对于债市影响甚微。”杨鹏进而表示,而目前市场上的焦点短期内仍然将集中于流动性和特别国债发行利率上。

特别国债影响有待观察

申万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屈庆也表示,目前影响债市的关键因素是资金面的紧张和特别国债发行。大盘股的持续发行导致资金面短期内难以出现明显的宽松,而特别国债发行对于市场的影响也还有待观察。

本周财政部将发行两期期限分别为15年和10年期的特别国债各300亿元,此外,本周建设银行和中海油服将相继回归A股市场,预计资金面紧张情况仍可能加剧,市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仍将面临继续上行的压力。

长远来看,考虑到紧缩预期的持续存在,债市的后市依然不尽乐观。

屈庆表示,年内CPI可能继续攀升,对于央行再次加息的预期依然强烈。此外,由于对外贸易顺差继续维持在高位,央票到期规模也在增加,再加上银行信贷的扩张,预计央行后续调控流动性的力度也会继续加大,主要手段包括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上调、特别国债陆续向市场发行等。

预计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会继续放松,但受到加息影响,本周央行票据的利率将可能再度调整。目前市场普遍预期1年期央票和3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的上行幅度大概在10个基点左右。

汇市

利差对汇率影响较小

中美利差从3%缩至1.38%

郭茹

随着央行年内第五次加息,中美利差再度缩小。而如果恰如市场普遍预期的,美联储在18日宣布降息,中美利差空间将进一步缩窄,人民币将承受更大的升值压力。但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国际市场美元的走势,中美利差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自美联储去年6月底停止加息以来,我国央行持续的加息行为导致中美利差空间不断缩小。在今年我国央行连续五次加息后,目前我国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达到了3.87%,与美国联邦基准利率5.25%的水平之间仅相差138个基点。而在去年8月份我国上调存款利率之前,中美基准利率一直保持着3%的利差空间。

分析人士指出,此前央行为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而将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上,但事实证明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资产价格上涨的形势下,维持低利率并不会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反而加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央行货币政策也有所转向。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主要针对调控国内经济的均衡,并没有呈现出与美国货币政策之间的某种一致性。”兴业银行宏观分析师鲁政委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从国内外汇市场的反应看,每次加息并未导致人民币汇率随之走高,有时人民币汇率反而有所下跌,表明加息对于市场的影响较为微弱。

一股份制银行交易员表示,人民币市场汇率主要受到中间价的引导,而中间价一般与国际市场汇率走势密切相关,对于国内货币政策的反应则相对较小。此外,由于中国资本项目仍未放开,国际间资本流动受限,利率对于汇率的传导机制也并不顺畅。

近期人民币呈现出的加速升值态势也主要受到了国际市场美元大幅下跌的影响。

上周,受到美国非农就业经济数据大大低于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进一步增强,国际市场美元大幅下跌,美元指数一度触及15年来的低点。受此影响,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上周接连突破了7.54、7.53、7.52的关口,连连创下历史新高。上周五,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7.5222,较前日有所回调。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国际市场美元继续走低,将可能推动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而这还取决于下周美联储的利率决策以及其措辞间可能暗示的美联储进一步的政策取向。

结构通胀与全面通胀之争

徐以升陆媛

“我们应该停止关于中国是否出现严重通胀的争论了,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关注总体通胀。”尽管高盛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在上周发布的报告里语气斩钉截铁,但关于中国是结构通胀还是全面通胀的争论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加大。而这种分歧对应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建议思路。

[$page]

结构通胀

上周,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对CPI上涨作出了官方解读。他认为,今后几个月CPI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他预测CPI涨势在第四季度会有所回落。

姚景源给出的理由是,8月份以及近几个月CPI走高的主要因素仍是食品价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