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遭遇诺森罗克挤兑风波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7/9/28   浏览3839次   

2007年底,默文·金的第一个任期到期,英国政府届时将决定是否让他连任

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前,所有人都认为,默文·金连任是板上钉钉的事。可是,短短两个月内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一切都变得不再确定

整个8月,面对市场的动荡,默文·金领导下的英国央行不但没有任何动作,反而在欧央行和美联储给市场注入第一轮巨资后发表声明说,这样的市场动荡代表了“一种更为实际的风险估价方式”,应该“受到欢迎”。

今年8月中,当次贷危机开始席卷美国时,一位著名的基金经理吉姆·克莱默在CNBC财经电视上情绪失控,大声咆哮,指责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太学究”,完全不了解市场状况,没有给予市场足够的支持。在随后的那个周末,这段录像成了视频网站YouTube上点击率最高的录像之一。

暴跳如雷的吉姆·克莱默可能没有想到,被他指责为“太学究”的伯南克其实已经很照顾市场了。在那段金融机构最难熬的日子中,真正表现得很“学究”,无论市场怎样波动都按兵不动的,其实是大西洋东岸的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Mervyn King)。

默文·金的立场让市场非常惊讶。因为市场人士都知道,欧美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间有一种不成文的默契,要像“兄弟般团结一致、互相支持”,说白了,就是央行高级官员不要对其他国家同伴的做法妄加评论,甚至横加指责。默文·金这次明显是破了例。难怪有传言说,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私下里对默文·金的言论很不满意。

2007年底,默文·金的第一个任期到期,英国政府届时将决定是否让他连任。

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前,所有人都认为,默文·金连任是板上钉钉的事。可是,短短两个月内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一切都变得不再确定。

诺森罗克挤兑风波

默文·金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独树一帜的做法,起初是受到市场人士好评的。虽然后来市场形势一直不见好转,一些批评声也逐渐浮出水面,但默文·金仍然有足够的理由拒绝救市。

正如他在9月12日写给英国议会特别财政委员会的一封信中所讲的那样,此时救市,等于出手挽救那些疏于风险管理、为追求高回报而胡乱放贷的金融机构,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造成道德风险,将“种下未来金融危机的种子”。

但结果谁也没有想到,正是一家“疏于风险管理、胡乱放贷”的金融机构,给默文·金带来了几十年职业生涯最大的麻烦。

这家金融机构名叫诺森罗克银行(Northern Rock),是英国第五大贷款银行,也是商业模式颇为特殊的一家贷款行。简单来说,诺森罗克银行的放贷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间借贷市场,而非储户存款,因此诺森罗克银行对金融市场的依赖性比一般银行要大。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模式没什么问题,但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银行间的资金流动性几近枯竭,诺森罗克银行一夜之间没了资金来源,立刻就面临破产风险。

无奈之下,诺森罗克银行管理层找到默文·金,要求英国央行以“最后借款人”的身份给予纾困。这使默文·金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不救,诺森罗克银行十有八九无法继续运营下去,无论是破产还是转卖,都会给金融市场带来难以预料的冲击;如果出手挽救,则与自己刚刚宣布过的强硬立场背道而驰,无异于打自己一个耳光,也将大大影响英国央行的声誉。

这时候,默文·金表现出了一个学者应有的良心和政治家应有的勇气。他决定将自己的面子放在一边,出手挽救诺森罗克银行,以避免危机蔓延到整个金融体系。他还同时宣布,如果别的金融机构遇到类似困难,也可以来找英国央行借款。

但这一次,默文·金失算了。

英国央行为诺森罗克银行纾困的消息传出后,造成该行储户极度恐慌,纷纷去银行提款。一时间,诺森罗克银行的门口排起了长队,储户们一天之间就提走了近10亿英镑。这是英国自1866年以来,第一次发生银行挤兑事件。英国工商业联合会会长理查德·兰伯特事后评价说:“在英国这样一个成熟、繁荣的国家发生银行挤兑事件,简直不可想象。”

挤兑持续了整整四天,直到9月17日,英国财政大臣达林以政府名义为所有储户的所有存款作出担保,诺森罗克银行门口的队伍才渐渐散去。

[$page]

180度大转弯

诺森罗克的危机暂时过去了,但究竟谁该为此负责?是默文·金领导下的英国央行?还是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或者是财政部等其他监管机构?

就在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之时,默文·金又做出惊人之举。9月19日那个周三,他突然宣布,英国央行将为市场注资100亿英镑,而且都将注入到银行间三个月拆借市场上。

市场顿时哗然。人们清清楚楚地记得,就在一周前,默文·金还信誓旦旦地说,向市场注资将“种下未来金融危机的种子”,而且默文·金也表示过,绝不干预3个月的拆借市场。可是仅仅一周时间,一切都变了样。这不是拿政策当儿戏吗?诺森罗克银行的管理层更是出奇的愤怒,他们指出,如果英国央行早两个星期这么做,挤兑事件根本就不会发生。

面对市场的种种质疑,默文·金发表声明解释说,这么做是因为情况发生了变化,表明英国央行有能力在合适的时间果断采取符合要求的行动。次日,他在议会特别财政委员会作证时又强调,作出这样180度大转弯的决定是经过“仔细思考与判断”的。

但市场不这么认为。有人指出,9月18日那天,默文·金上午与金融服务管理局和财政部的高级官员会面,晚上又和英国一些最大银行的首席执行官们举行了会议。市场猜测,是这些人在18日那天给了默文·金极大的压力,迫使他最终改变主意的。

无论这样的猜测是真是假,默文·金在短短一周时间内让自己的政策来了个大调头,是个不争的事实。在一向严肃得有些刻板的金融界,这样的做法近乎荒唐。难怪到目前为止,多数分析评论人士都认为,默文·金的做法不但让他的个人声誉“毁于一旦”,也损害了英国民众对英国央行的信心。有人甚至直言不讳地说,今年年底,默文·金很可能职位不保。

独有的学究气

默文·金是1991年正式加入英国央行,开始成为一名政府官员。在那之前,他是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教授,所有资历都与学术相关。

1948年3月30日,默文·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家庭,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他就读的中学Wolverhampton Grammar School是英国最好的中学之一。从那里,他顺利考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攻读经济学,并在1969年以优异成绩获得本科学位。随后,他又拿到英国政府设立的肯尼迪奖学金,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从哈佛毕业后,他回到英国,拿起了教鞭,先后在剑桥大学和伯明翰大学执教,其间曾以访问教授的身份到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一段时间。1984年,年仅36岁的他转到伦敦经济学院,出任经济学教授。

作为一个学者,默文·金的成就与水平得到了圈内人士的一致赞扬。英国央行的前任、曾于1993年到2003年担任英国央行行长的乔治勋爵评价说:“(如果一直待在学术界),他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提名。”

但是乔治勋爵1993年接到出任英国央行行长的任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劝说默文·金留在央行,不要回到学术界去。

正是这份知识分子所独有的学究气,让他在次贷危机开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顶住了各方压力,冒着得罪同行的危险,采取了与欧央行和美联储截然不同的做法。
但从1991年到现在,默文·金担任英国央行官员也有16年了。这16年的从政经历,又使他比一般学者更为了解政治,以及政治的运作方式。

一位英国经济学家、曾在上世纪80年代与默文·金合写过一本关于英国税务制度著作的约翰·凯就评价说:“默文·金聪明、有才华,却又比较务实,不像一些学者那样有太多理想主义色彩。”

也许正是这种务实精神,让默文·金没有在次贷问题上一路固执到底。9月5日,在市场危机迟迟不见好转的情况下,他宣布英国央行将向市场注资44亿英镑,以降低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缓解近乎枯竭的市场流动性。这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英国央行首次向市场注资。

市场对该举措一面表示欢迎,一面却也心存疑虑,纷纷猜测这是否意味着默文·金已放弃“无为而治”的立场,开始向欧洲央行和美联储靠拢?

至少默文·金自己的答案是否定的。他强调说,英国央行向市场注资,为的只是缓解银行间隔夜拆借的困难,至于对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更重要的3个月拆借利率,英国央行绝不插手。

在这番话的影响下,虽然市场上隔夜拆借利率应声下跌,但3个月的拆借利率仍然达到6.8%,为9年来最高。

当然,默文·金不是没有听见市场的抱怨。但他已在英国央行度过了16年,历经无数风雨,尤其是出任行长后,将英国的货币政策梳理得井井有条,仅凭这份资历,全英国就无人能及。(天意)

默文·金
●出生于1948年
●就读于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剑桥和伯明翰任教
●1984年来到伦敦讲授经济学
●1991年成为英国央行的首席经济学家
●1997年英国工党政府使英国央行具有了独立制定利率政策的权力,不久后成为副行长
●2003年7月1日,正式出任英国央行行长
●被视为货币政策“鹰派”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