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格局渐变 消费超出口成第二推动力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7/10/26   浏览2232次   

前三季度,投资、消费和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6%、37.0%和21.4%

汪时锋

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11.5%,虽然较第二季度增速减缓了0.4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7个百分点,经济仍呈偏快运行格局。

不过,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三季度宏观数据显示,进出口和固定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有所下降,消费超过了外需,成为拉动今年经济增长的第二大动力。经济增长格局得到改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昨日介绍说:“据初步测算,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0%,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6%,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4%。”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均有回落,而国内消费则呈快速增长的势头。

虽然前9个月外贸顺差已超2006年全年,但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3.5%,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速为25.7%,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

高盛亚洲经济研究团队昨日在其一份研究报告中分析认为,2007年第三季度净出口同比增长从第二季度的75.4%下滑至50.4%,净出口虽然仍是拉动经济的主要因素,但其对经济的贡献率正在降低。

与此同时,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27亿元,同比增长15.9%(9月份增长17.0%),比上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

显然,消费已超过了外需,成为拉动今年经济新增长部分的第二大动力。对于国内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李晓超认为,消费增长得益于城乡居民收入和就业人数的增长。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4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4.8%,高于上年同期3.4个百分点。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自然就会提高。

不仅如此,前三季度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已经完成了全年900万人目标的102%,达到了920万人。另外,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降低了居民未来支出的压力,相应增加了当前消费的增长;还有就是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及消费热点的形成促使消费增长较快。

李晓超昨日表示,随着改善民生各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收入分配格局的不断调整,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不断增加,可以预计未来的居民消费还会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过,居民消费的提高可能仍受到物价和房价的制约。虽然9月CPI放缓至6.2%,但仍处于高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此前就表示,前三季度,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低于去年同期。多家投行的报告均认为,紧缩政策继续出台已经没有悬念,最终的数据仅仅让市场的调控预期变得更加明确。

李晓超表示,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一直是近年来我们宏观调控的一个重点,目的就是要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七大再次强调了要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方面是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强调解决改善民生的需要。

[$page]

物价涨幅趋缓根基不牢 宏观调控力求“一箭双雕”

9月CPI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汪时锋

今年以来持续攀升的物价指数在9月出现了下滑。9月份CPI同比上涨6.2%,较上月增幅回落了0.3个百分点。

不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昨日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出现了趋缓,但基础并不牢固,特别是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其他要素成本的上升,未来居民消费价格还存在着一定的压力。

这些因素包括了国际市场原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家统计局认为,秋粮可望继续增产,国内粮食生产将连续第四年获得丰收。但未来粮食和石油价格对整体物价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强。

受干旱天气影响,国际上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品种价格在今年持续上涨。据美国农业部9月份预测,2007~2008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4.1849亿吨,消费量为4.2469亿吨,全球大米新增量可能产不足需。

李晓超介绍,随着中央针对价格,特别是猪肉、粮食价格上涨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陆续到位,加之进入第四季度翘尾因素的减弱,估计第四季度价格有减弱的因素。但最近农产品,包括一些初级产品的价格又出现了上升,特别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也出现了上升,对价格未来的走势又增加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事实上,今年以来,为合理调节生产和需求双双快速发展的势头,政府针对经济增长偏快转为过热趋势、价格快速上涨等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多管齐下地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

在财政政策方面,国家加征了部分商品出口关税,取消了“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出口退税率,对部分资源性产品、重大装备技术装备产品等,实施进口税收优惠。

在货币政策方面,现已八次上调了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率,五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与此同时,还加大了对土地和贸易的管理,也清理了一批“奖出限进”的贸易政策,出台了相关的鼓励进口的一些措施。同时,出台了关于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等一系列稳定价格的措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落实最低工资指导制度等。

李晓超认为,“一箭双雕”是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又一突出特点。通过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既缓解了低收入群体因价格上涨对其生活的影响,又稳住了消费的增长;通过取消、下调高能耗和高排放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既有利于节能减排,又有利于控制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

“正是由于我们加强和改善了宏观调控,防止了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已比二季度回落了0.4个百分点,进入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出现了比上个月回落的局面。”李晓超表示。

不过,高盛亚洲经济团队在报告中认为,尽管三季度经济增长和通胀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决策者认为的适宜区间。在流动性过剩的应对上,政府在短期内对汇率政策进行重大改变的可能性很小,他们预计央行将继续依赖于限制信贷作为主要的政策工具。

人均GDP翻两番目标已实现逾四成

汪时锋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昨天表示,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实现这一目标似乎没有太大困难。

李晓超说,十六大提出了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提的是总量。十七大在此基础上又把总量表述为人均的指标,提出了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全面健康、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李晓超介绍,从2000年到2006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由7858元上升到1608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相当于2000年的1.69倍。按翻两番的要求计算,到2006年已经实现了42.3%。

“也就是说,我们用了六年的时间,已经完成了20年时间所要完成目标的四成多的目标任务。按此测算,在2007年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5.4%,即可实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李晓超表示。

不过他也分析说,从这一增长速度看,实现这一目标似乎没有太大的困难,但对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一定要有充分的估计,特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0美元以上的时期,既是经济快速增长期,也是风险较大的一个时期,需要防范风险,争取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