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动车产业现状低迷
电动车产业在经过2006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进入2007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处于疲软状态。原材料铅持续的涨价,导致铅蓄电池价格的猛涨;国务院办公厅全国道路安全条例35号文件的颁发,致使全国28个省市的地方法规的不断制定与出台;股市的波动也波及了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心,好多消费者持币观望;还有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受灾严重,造成地域渠道销售不平衡等等。这些因素均促使了电动车行业处于巨大的变数之中,整个行业走向低迷。有些好事之人也进行了行业调查统计,如某某区域有多少厂家已经关门,有多少厂家的生产线已经停了,还有多少厂家仍然在生产。但当我们理性的对其进行剖析之后,不难从中理出点头绪,发现弱势的电动车厂家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产品的跟随与抄袭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电动车行业从小到大已经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群,从原来的几十家发展到上千家,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整个产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据有关统计,全国电动车整车厂家已发展到1000多家,配套厂家有2300家之多。
电动车是个既年轻又完全市场化的行业,我们在为这个行业快速发展而欣喜的同时也应看到,目前电动车行业的整体发展质量并不高。由于电动车行业进入门槛比较底,造成跟进、抄袭等许多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许多厂家靠模仿拼装、以低价运作来赚取短期的利润,看到别家的产品好卖,就依葫芦画瓢,妄图十分轻松的分到一杯羹。利用低价低廉的产品冲击市场,整个市场因此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沼,而价格战的结果是令整个行业及自身受损。
|博锐|5
因此,面对这样一军阀混战、群雄纷争的时代,如何乱军突围,就成为让电动车厂家既头疼又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有资料显示,目前就电动车的品牌就有3000多种,每年都能看到一些曾经熟悉过的牌子轰然倒下,又有许多新牌子不断崛起。你搞一个爬破王,我来一个双动力,一样的功效,差不多的名称。因为厂家数量众多,因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就不可避免。由于大多数生产厂家实力弱小,人才欠缺,缺乏现代化的市场运作理念和运作能力,当千变万化的市场随风一变之时,跟随者只有倒下的命运了。
行业进入门槛底,规模小
由于电动车行业进入门槛低,虽说目前电动车行业的企业有几千家,但是真正做的上规模的厂家又有几何?恐怕是寥寥无几吧。而这些上规模的厂家,又有几个是做品牌企业的呢?大部分只能称得上在某个区域有点起色罢了,要称的上全国规模的几乎没有。有些小厂甚至几个人、几把螺丝刀就能组装销售。由于企业规模小,大家都将目光集中在操纵短线产品之上,造成产品研发能力的严重薄弱,产品创新周期长,对市场的敏感度和深挖掘的潜力不足,适应市场和培育市场的能力都比较弱。同时,由于大量电动车厂家做产品不做品牌的作风,使得整个行业的信誉度下降,又从侧面加大了整个行业的风险性。
缺少可持续战略规划
电动车行业可以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有好多生产配件的厂家不生产整车,生产整车的厂家不生产配件,而真正做到配件、整车一条龙的厂家几乎没有。由于资金的短缺,许多整车厂家自己从来不做产品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不注重产品和售后服务细节;而配件厂家只是开发自己觉得不错的配件产品,而并不知道整车厂家真正要推出产品是什么。整个行业来说没有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只图眼前的利益得失。这样不仅阻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组织技术创新活动,同时也阻断了电动车品牌自身创新功能。由此电动车中小型企业很多没有核心技术、缺乏关键资源,更加助长了短线操作的气势,直接导致短期产品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有些企业虽能迈过了“小企业”的门槛,但是核心资源和品牌优势的缺乏,又使其难以积聚为规模效益优势和专业化协作优势。
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营销人才
营销人员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就目前我国营销队伍来说,整体的素质都不是很高,有科班出生的营销人员占不到整个营销队伍的5%。同样对于广大电动车中小企业来讲,除了固定成形的生产线,所剩余的就只是产品了。专业化、系统化营稍人才的溃乏,使得营销这一个生产链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整个链条中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没有精英级的营销人才,不懂得根据消费者需求来调整产品卖点,缺乏对目标市场精耕细作的研究,对市场变化的脉搏没有精准的把握和判断,更没有专业的营销策略制定,产品销售也就只停留在东一锒头,西一棒槌的盲目初级阶段,一个地区做坏之后,就换个地区,没有一个整体的目标。整合营销更是无从谈起。这样一来,本来处于弱势地位的电动车厂家更是雪上加霜。
二、揭开行业低迷症状之根源
2007年可以称作是电动车行业新的契机年,随着原材料的飞速猛涨,铅蓄电池的涨价,产业新国标初露端倪,以及地方政府部门采取的极端措施,受天气的影响我国部分省市受灾严重产生的区域销售渠道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电动车行业进入一个低谷期。这些因素似乎推动了电动车产业新一轮的行业洗牌。事实果真是这些因素的原因吗?我看未必尽然。透过现象来看事物的本质,这些因素也只是占去了其中的一部分,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整个行业市场混乱,出现了供大于求现象,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趋于理性化,陈旧的营销模式创新跟不上。电动车产业历史发展的阵痛势在必行。
消费者的理性化
随着信息社会资讯行业的日益发达,消费者可以获得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消费行为日趋“理性化”,已经不再贸然或盲目,尤其是品牌的认可表现得更有耐心。企业可尽情打广告,促销人员尽心地说服,赠品可最多地免费,不管厂家怎样花样百出的玩噱头,消费者就是无动于衷,没有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营销技巧的当,这样一来,许多电动车的中小企业打几个月广告或操作一年半载后就撑不住了,产品和企业几乎玉石俱焚。这样的例子是有很多的,一些厂家在产品的初推期,从央视、省市到地方卫视,疯狂的打广告,促销天天搞,赠品何其多,但经过几个月的折腾,效果并不理想。一计算成本,感觉到不划算就停止了,就不敢再烧钱了。
做产品还是做品牌
做产品与做品牌其本身就有着本质的区别,当只是经营一个产品之时,鼠目寸光必将导致大量企业短期行为的泛滥,而品牌的经营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从本质上讲,品牌、营销、资源三位一体,同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企业的整体。品牌是战略,品牌就是整合企业的优势资源,只有真正把企业经营放到品牌的角度上来考虑,才能保持企业旺盛而又持久的生命力。可口可乐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品牌,它有一个非常庞大的“老”客户基础,这就是品牌的力量。而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讲,没有大量的资金做后盾,会给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带来很大压力,而对于做品牌的投入相对很少,当没有依附于品牌的产品投入市场之时,所遇到的认知阻力是很大的。中小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战略就成了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
产品是水,营销是渠
营销是产品的前沿阵地,同样,营销做好了,才能最终实现产品的价值。营销的目的是要将品牌的观念深入人心,培养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培植品牌未来和潜在的客户群体,而不是将现有的客户抽筋扒皮,榨取完所有的价值。整个厂家产品的运作要在解决生存问题后,将从短期战斗逐渐转化为长期战役,逐渐改变这些年由于低廉产品肆意炒作而带给消费者的行业信用缺失,品牌形象恶劣的概念。营销的本身是营造消费者和企业品牌之间关系的互动过程,而不是一时概念的爆炒,不是终端广告的轰炸,不是什么买点特色的吹捧,更不是明星美女的说服。作为价值链最终端的消费者在接受品牌影响的同时,又会对品牌不负责任的欺骗进行最有力最彻底的回击直至它的灭亡。
资源的有效整合
资源的整合也是十分必要的,有效的整合企业周边与自身的资源,就是增强企业的造血功能。电动车许多厂家根本上的劣势就在于不懂得怎样去利用自身周边的资源。其实无论是国家的政策法规,还是媒体优势,或者对消费者行为理性把握,或者是产品技术的革新和创造,都是中小企业可以积极利用的资源。脑白金的成功之处就是“多样化的节目组合,海、陆、空立体化作战战术”。可能有人会说脑白金的成本比较低,其中的利润空间比较大,我想这并不算得上理由。还有现如今行业中好多厂家都在积极筹备上市,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想这也是一种资源整合的模式吧。成功是有一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造血功能的及时补充。而实际上这些品牌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电动车厂家可以借鉴的模式。
三、如何打好三场突围战
品牌优势战
品牌优势归根到底是品牌所有资源的整合,然后将企业资源和企业周围的社会资源充分结合,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做得专业了,就是品牌的成功。如果这个电动车厂家的优势在生产上,就认真做好加工,将成本做到最低,质量做到最好,为大品牌做好贴牌配套;如果这个电动车厂家是以研发见长,就专门做好你的研发,将研发变成最大的优势,积极推广你的科技成果;如果“销售网络”是这个电动车厂家的强项,你专业做你的通路,将其规模化、扁平化、快速化就可以了;如果这个厂家企业属于“营销型”企业,无论是广告策略的“推”还是终端促销的“拉”,尽量迎合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可以了。单就电动车行业而言,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王派成功在武汉、昆明市场。专业才是本分,优势才能造就品牌,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才是谋求发展的出路。打好品牌优势战是我们电动车厂家能够生存的第一战役。
聚焦资源战
可以说,电动车许多厂家最缺的就是资金、人才、营销、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如果只是一味的单打独斗,最后遭受损失的就是我们厂家本身。怎么才能增加自身的竞争力,怎样才能将优势最大化。采用适当的联盟策略,借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