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中石油上市:资源霸主并非仅靠垄断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7/11/5   浏览2707次   

从2000年在纽约、香港股市的横空出世,到7年零7个月后的“衣锦还乡”,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601857.SH,0857.HK,下称“中石油”)今天终于走到了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面前。

这家利润水平雄冠亚洲的公司,之前申购时冻结资金高达3.3万亿元,上市后,业界预测,其可能取代埃克森美孚荣登世界第一大市值公司宝座(以每股30元计算,包括A股及H股,中石油总市值将为5.5万亿元,埃克森美孚总市值折合人民币约为4.35万亿元)。

中石油浓墨重彩地登场,可谓“奢华”,其在上证所的挂牌将募资668亿元人民币,假设以上市股价40元/股计算,上证指数中23.57%的权重今后将由其掌控。

资源为王

摊开中国原油勘探与生产的资源分布图,中石油所辖的油气勘探资源西至塔里木,东至渤海湾,北达吉林、黑龙江,同时横贯四川、长庆。掌控大量油气资源是成就这家企业登上“王者之巅”的主要原因。

截至2006年底,中石油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是6889.78亿元和1362亿元,目前它已建成的天然气管道为20590公里,是地球南北极直径的1.63倍,原油管道则达9620公里。

坐落于中国最北部的大庆油田是中石油旗下最大的油田。尽管从北京到大庆火车一路要颠簸13个小时,但不管谁一到这座城市,还是会被眼前的情景迷住:田野、高架、街道上,抬眼便是外号为“磕头机”的黄色大型采油机。离市区稍远的旷野低草中,这种机器更是成排耸立,日夜工作不休。

由萨尔图等48个规模不等的油气田组成的大庆油田总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原油特点是凝固点高、粘度高,为含硫低的轻质油。同时,中石油下属还有四川、塔里木盆地的一些凝析气田以及辽河油区、克拉玛依油区等。

目前,国际剩余探明储量的70%都集中在重油区域,这为中石油今后寻油带来了便利。

截至2006年底,公司的原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116.2 亿桶和15140.6亿立方米,分别占到国内三大油气公司总量的71%和85%(三大油气企业的总量占据国内总量的90%)。

这种资源性效应,为中石油在已开发的油田附近寻找更多储量,带来实质性影响。目前,中石油资源探明程度为42%,尚有58%的石油可采资源有待探明。根据全国第三轮油气勘探的数据,海相地层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有石油资源量92亿吨,天然气资源量超过17万亿立方米;石油资源探明程度约4.3%,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约5.5%。类似西部塔里木盆地、四川等地的海相地层领域可能还会有新发现。

技术领先

2007年5月1日,中石油宣布10亿吨南堡大油田的发现,这是一份意外的“惊喜”。

南堡油田的发现井——老堡南1井,曾经外方勘探过。中石油冀东南堡油田所在的渤海湾盆地地形被称之为“一只盘子摔碎了再踢上两脚”的“复杂破碎断块”地质构造,历来是勘探界的难题。

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尽管地质学家公认此处会有丰富油气,但几乎所有参与当地开发的企业都败下阵来。外方勘探时目标曾直指“深层”,用6年打出3口探井,但终以难突破折戟而归。

但是,中石油没有放弃。2003年遭遇“非典”,冀东油田公司总经理周海民召集地震、解释、评价等方面的20多名技术人员封闭式研究老资料。就在这次研究中,中石油发现总共有2000多米漏掉的中浅层油层,其中居然埋藏了1亿吨规模储量的原油。

如何将深埋地下的“黄金”采出来?在强化“精细”三维地震勘探的同时,中石油配套使用了大位移斜井和水平井钻井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中石油副总裁贾承造后来认为,南堡油田的发现证明东部陆相盆地富油气凹陷“精细”勘探理论运用成功。而南堡油田只是中石油技术所长的一个缩影。

在西部,素有“死亡之海”之名的塔里木盆地,博士江同文与他的伙伴们日夜坚守潜心研究,发现了我国第一个奥陶系礁滩相亿吨级油气田。他所推进的“动态成藏”理论使当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从1998年的2亿吨增加到2006年的4.29亿吨。

除了对藏油理论研究之外,挽救老产油田也是中石油的优势之一。塔里木油田东河1-H1井曾遭遇一个危险:日产油179吨的高产井经过多次开采后,其含水量从34%上升到76.3%,产量只有20吨/天。江同文与同事连续跟踪井口数据,采取大型酸化措施后,使其含水量大幅下降,又恢复了高产高收。

2004年到2006年,中石油的新钻勘探井净数分别是1405个、1508个、1545个,3年内天然气井净数从原先的58个递增到110个。先进的技术将对中石油的油气产量增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预计2006~2010年中石油的油气复合增长率达6.8%,是2001年至2005年的近一倍。

境外布局

尽管垄断着国内大量资源,并处于油气勘探的上升通道,但随着消费的加剧及原油价格的上升,中石油必须面向海外,寻找更多资源。

2002年中石油以2.499亿美元收购Devon能源印尼公司的全部股权,获得6处油气区块权益;而后又以数亿美元连续在印尼收购数块油气田。

此外,非洲也是中石油境外拓展的新天地。2006年4月,正值苏丹的热季,平均气温45至50摄氏度,中石油在当地开钻第一口井。为防止水分过度蒸发,每人都穿着厚厚的衣服,每天得喝18瓶水。为赶在雨季到来前撤出,他们从早到晚任凭爬虫侵袭也不休息。17天成功交出第一口优质探井,当地无不惊叹:中国工程师工作效率神速、拼搏顽强。

2005年,中石油通过获取母公司中石油集团下属中油勘探50%的权益,拥有了中油勘探分布在10个国家的多项油气资产。2006年,中油勘探拿到哈萨克斯坦PKZ公司67%股权,标志着企业的海外油气业务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截至2006年年底,中石油已在境外11个国家和地区经营油气勘探与生产业务,初步实现了国际化的战略布局。公司境外探明原油和天然气储量已分别占总量的5.5%和1.5%,2006年境外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其总产量的6%和3%。
 
承载能源安全使命的国家石油公司

王佑

从乌鲁木齐向北320公里,就到了位于准格尔盆地西北边缘的石油重镇——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的维吾尔语意思是“黑油”,因市区东北部的天然沥青丘——“黑油山”得名。这座沥青丘的形成源于周边数十个碗口大的油坑常年冒出的油气泡,而这正是当地丰富石油资源的表象特征。但因技术力量薄弱,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国内只有甘肃玉门、克拉玛依等几个小规模区块可以产油。当时国内最大规模的油田是玉门油田,年产量75万吨左右。

1959年,石油工人在黑龙江大同镇的一处井区钻井。当钻到1400多米的时候有了油气显示。后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石油终于喷涌而出。恰遇“十一”庆典,为庆祝这一喜讯大同镇改名“大庆”,世界级油田由此诞生。

从玉门油田的75万吨到2006年的1.7亿吨,中国用近半个世纪使原油总量提高了230倍。其间,成立中石油。

中石油集团于1988年7月在原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当时,中石油集团与中石化集团进行跨地域的整合和重组,并互相转交资产形成了中石油偏重于上游,中石化则发力炼油等业务的格局。

重组落定后,1999年11月5日中石油成立,集团公司把勘探与生产、炼制与销售、化工产品和天然气业务的大部分资产和负债放进了上市公司里。

2000年4月,中石油发行了H股和ADS存托凭证,价格分别是1.28港元和16.44美元。

2002年的9月26日,中石油以3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集团600多家企业资产和负债,获得2994个加油站、478座油库及53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等。这一收购,完善了企业的销售网络,加强了对整体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2003年起,石油价格开始迅速上扬,而中石油通过境外和香港两地资本市场的锤炼,迅速做强。

2006年中石油原油产量达8.29亿桶,比上年增长680万桶(含国外原油净产量4840万桶),再次刷新历史纪录;生产可销售天然气13824亿立方英尺,增长23.5%,继续保持年增幅20%以上的强劲增长。

在中石油境外上市7年里,其营业额从上市之初的1760亿元升至去年的6890亿元,增幅近400%,2006年其1400多亿元的净利润也是上市前的5.27倍之多。

我国目前的海外石油依存度达到了37%。基于石油战略安全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等多方面考虑,国家将大型油气基地集中在了中石油这样的国家石油公司。

中石油董秘李怀奇认为,国家石油公司正在成为石油石化行业国际化的新兴力量。

如果没有一个以国家石油企业为平台的集合技术队伍,也很难适应石油业的剧变。

石油产量的每一次突破,均是以重要的石油技术革命为前提,目前世界石油的年产量已经突破了200亿桶。同时,石油巨头开始不断兼并重组,强大的资金和规模是石油产业的特点之一,更多资本也向亚洲转移。只有提高国家石油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资产规模,才能在世界石油产业中长期获得话语权。


与顶尖企业差距明显

王佑

放眼国内,中石油已经确定了油气资源领域的老大地位,这种地位多年内将很难被撼动。但如果参照国外同类上市公司如埃克森美孚、壳牌的数据,人们将有不一样的发现。

从原油储量来看,中石油仅次于埃克森美孚,双方的储量分别是205.3亿桶和221.1亿桶。原油储量决定了一家公司的原油开采量和原油加工能力。因此这一指标通常会放在石油企业排名的最重要位置。英国石油和巴西石油则是原油储量的第三和第四名,分别达到167.69亿桶和137.5亿桶。

在油气储量的年增长率上,中石油虽然超过埃克森美孚,高达4.98%,但却慢于油气储量猛增的康菲石油,后者的增长率是19.25%。

另一个指标是油气日产量。中石油排名第五,落后于埃克森美孚、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