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庭宾:人民币加速升值符合谁的利益?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7/11/12   浏览2033次   

上周六,随着央行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某些过去两三年一直开着同一个药方——人民币加速升值、持续加息的人失望了。

在某些人眼中,中国宏观调控几乎等同于人民币加速升值和不断加息,当人民币已升值10%,原本基本正常的宏观经济开始偏热,那他就又开了个“新药方”——升10%不行,升30%一定行;利息已加了1.66%(含减利息税)。上证指数从1596点冲过6000点,泡沫膨胀速度创世界之最。加息——每次升0.27%不够,每次0.54%才行……更有人信誓旦旦:一旦升值到位,中国的出口一定下降,则国际收支一定平衡。

此种药方何其熟悉!在日本、东南亚、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其由实体经济向现代金融升级的关键时刻,它们无一不遭遇此类药方,无一不在服用这种药方后断送了现代金融强国的梦想。

对此,笔者早就一针见血指出:如不能有效遏制热钱投机,此种“海洛因”药方只能使原本正常的中国宏观经济虚火上升,越烧资产泡沫越烈焰越旺,越烧实体经济体质越虚。其“一条路走到黑”的必然结局是:全部潜能在短期激出躯体后,中国经济势必从极度亢奋的顶峰上重重地摔下,并从此一蹶不振。而在其后的人民币大幅贬值中,外资将全面廉价收购人民币资产,届时,国际收支不仅会“平衡”,而且会是负的,可以“超额完成任务”!

事实胜于雄辩!正是从2006年8月19日,人民币第一次加息0.27%,此后人民币升值曲线不断加速变陡,上证指数却急速攀升,CPI也快速上涨。特别有力的市场证词是——每次所谓“紧缩”的加息政策出台后,上证指数在第一天和第一周,无一例外地都是上涨的。而特别强烈的反证是,过去几周,每个周末,市场均曾预期加息,但每次均未加息,上证指数反而回调!

在这场围绕宏观调控基本思路的争论中,不少学者,也包括本人认为:美国对华施压汇率,是其利用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过高、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比例过大的弱点,逼迫人民币大幅升值,以转嫁美国国内经济调整、中东军事扩张的成本。针对于此,中国货币政策应以美元和人民币资产收益基本持平为核心,人民币缓慢升值,控制资产泡沫膨胀速度;慎重加息,对银行间市场发行人民币特别国债以震慑投机热钱,扭转其投机暴利预期;降低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大规模增加黄金和石油等战略资产的储备;严格甄别投机热钱,出台《反热钱法》严厉打击非法热钱,最大可能增加热钱投机中国的成本;利用热钱,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保资金,从根本上释放国内需求,降低外贸依存度等。

近来,在某些人士更加热烈地鼓吹人民币大幅升值、更大幅度加息之时,中央政府态度审慎,未让他们得偿所愿。对此,股市消化回调,调控效果初显。

恰恰此时,某些国内外舆论却指责“中国宏观调控不力”,又是那一套逻辑:人民币应大幅升值,进而迅速实现汇率和资本项目自由化;应更大幅度加息。唯其如此,宏观调控才有力,否则就是不力。更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由“宏观调控不力”的断言,开始妄议中国中央政府领导的人事安排。

这使得这场讨论已经超越了学术争论的范畴,在其药方被现实不断证伪之后,某些人变本加厉地开始人事攻击。这样一来,那只能从价值立场和利益驱动上找原因了。

毫无疑问,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和不断加息,不符合中国国家和人民的长期战略利益。人民币大幅升值和不断加息,将从根本上动摇和摧毁中国“世界工厂”的竞争力,将把中国制造的能力驱赶到其他地区,中国与发达国家更加缺乏商品议价能力。倘若中国“世界工厂”核心竞争力迅速瓦解,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业的成长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民币大幅升值也不符合美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当今美元全面危机迫在眉睫之际,负责任的美国政府、议会和美联储应尽最大可能维护宏观环境的稳定,维持美元币值的稳定,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调整创造条件。如人民币大幅升值,或因威逼中国激发中美经济对抗,则流动性将加速流出美元区,美国次贷危机随时可能扩大为全面的金融危机,甚至导致美国金融系统的全面崩溃。

人民币大幅升值和不断加息更不符合人类大家庭的共同利益。人民币每升值10%,则意味着中国近千亿美元的外汇财富被转移到美国。有了这笔资金,石油军火寡头集团可以把美国向军国主义深渊中拖得更深,华盛顿和杰弗逊等无私伟人开创的美利坚“文明之火”将更加暗淡。倘若美国攻打伊朗,那将打开人类大悲剧的“潘多拉的盒子”。

那么,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和不断加息符合谁的利益呢?一场中国乃至美国的全球金融大动荡符合谁的利益呢?符合在市场大起大伏中投机的热钱的利益!符合美国某些军火石油寡头的利益!符合美国某些“单极世界”妄想症政治家的利益!

果真如此吗?当人类的共同利益受到极大损害的时候,这些所谓的利益诉求只能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就像当华尔街遭遇比次贷危机更严峻的灭顶之灾时,那些金字塔顶的寡头们不可能仍在天堂。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