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内地股市出现大幅调整,而香港股市也加剧震荡。市场走势显示,两地市场之间的关联越发密切,业内人士认为,港股“A股化”只是迟早的事。不仅如此,两地规管的合作推进了两地更深层的联动。
股市调整将继续
上周,A股经历了9年来的最大周跌幅,而本周似乎依然延续下跌趋势。继前日大跌之后,上证指数昨天再跌29.61点,跌幅0.57%;深成指下跌317.88点,跌幅1.86%。
昨天在香港举行的中国金融市场年会上,来自中国、美国及其他地区的投资专家普遍认为,内地市场的调整仍将持续,但对后市仍表乐观。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又高达6.5%。渣打银行中国区高级分析师王志浩(Stephen Green)表示,负利率的情况短期内不会改变,估计央行仍会加息。
王志浩分析,内地CPI增长将会由食品价格驱动转变为原材料价格推动。中国通胀问题可能影响到未来央行加息决策。
不过,“明年实际的CPI可能会达到6%左右,” 王志浩说,“这个水平可能会低于今年,央行由此受到的压力也可能会小一些。对于央行来说,明年最大的挑战是人民币汇率问题。”
而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李晶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虽然内地今年已加息数次,但在通胀上升影响下,实际利率仍是负数,属不正常情况,预期央行未来数周会推出更多措施控制通胀。
基于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两位专家的言论均显示,未来内地股市或许还将继续调整。
港股日益“A股化”
下一阶段,伴随内地股市调整,内地和香港两地市场的联动性将进一步加深。事实上,近日来港股的波动已经越发显示与内地市场的关系。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资股已经占据香港半壁以上江山,港股“A股化”只是迟早的事。
昨天,港股也出现反复,早盘低开约100点后一度失守27000点水平,最多下跌超过700点,午市初段市况仍然偏弱,随后有买盘追入,才令收市微升137点。
一位中资券商主管表示,近日来A股明显偏弱,随着其影响面扩大,港股也难独善其身,她认为等A股调整尘埃落定,港股将再次发力。
不过,内地市场受港股的影响可能要小一些。李晶认为,与港股不同,内地股市波动由内因引发。“相对来说,美国次债风险以及外围市场的气氛等因素对A股市场影响并不大。”
李晶认为,近日恒生指数回落主要原因是受外围市场及内地宏调政策影响,此外,由于过去一段时间的涨幅过高,从历史高位回落也属正常情况。由于大部分公司盈利表现出色,她认为即使港股回调亦不必担心。
李晶表示,目前A、H股差价高达65%,H股将成为内地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即使没有 “港股直通车”,未来也会有近900亿美元的QDII资金。她预测两地市场联动之后,至2008年底A、H股差价料会由目前65%收窄至35%水平。
两地联动加强
除了市场表现,更深层的联动体现在两地规管的合作。香港投资界普遍认为,“港股直通车”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内地的资金,更重要的是两地金融市场规范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至于这将给香港和内地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各方都表示关注。
昨天上午,率领香港银行公会代表团访问上海监管当局的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向媒体透露,正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及上海银监局讨论人民币业务发展、银行代客境外理财及“港股直通车”等问题,其中涉及风险管理的探讨。同日,银行公会主席苏利民表示,准备邀请上海监管当局赴港参观,共享香港金融经验。
不仅如此,两地上市主体之间的联动性也将增强。尽管近日来香港市场传出内地监管当局限制内地公司赴港上市的传闻,但昨天出席论坛会的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暗示,未来赴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将进一步增加。“只要中国经济保持增长,就不用担心中国企业境外上市问题。”他说,“我对此表示乐观。”
而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徐刚认为,如果有中国企业愿意在内地上市而非香港或境外上市,主要原因并非有关部门限制,而是因为A股市场投资者更为慷慨,开出更好的价格。“有关部门已经不再指导企业的上市地。”他说,“大家想想,中石油在香港价格18(港)元,在内地定价48元,如果你是企业,你会选择在哪里上市?”
A股调整难阻外资投行合资梦
舒时
近年来A股市场的繁荣使得众多海外投行争相进入中国市场。
在昨天进行的第六届中国金融市场年会上,有关券商合营的问题再次被提及,尽管近期A股市场面临调整,但是众多外资行仍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显示出强烈的中外合营的愿望。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表示,除了UBS和高盛之外,已经收到8个成立合资券商的申请。“我们已经修订了合资的规则,该规定会很快出台。以后公司可以根据新的程序来申请成立联营机构。”
祁斌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是无可置疑的趋势,但将会慢慢实现,太过激烈的市场开放对于该市场本身以及外来参与者都不是一件好事。“任何一家有合资需求和期望的公司都需要花时间去研究市场、适应市场,并且需要有足够的竞争力,需要努力地与当地的伙伴合作。”
祁斌表示,他不希望合资券商最后落得个 “赚快钱”然后走人的结果。“参与者需要真正投入并且承担一定责任。”他说,“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公平的环境,使得国内的公司或者联营公司能够健康地发展。”
“我认为在未来18个月中,很可能很多券商会如其所愿。”瑞银证券资本市场部主管朱俊伟说。
不过他指出,实现联营需要做跟股东谈判、团队建设,以及获得相关批准的工作,实际困难很大。
“在中国运营需要甚至多达50个不同的牌照,而每一个都需要花费时间才能申请到,是不容易的。所以,实现公司联营是可能的,但是要花很长时间。”朱俊伟说。
合资券商的成立仅仅是整个工作环节的一小部分。“成立以后还有其他的问题需要处理。不同的市场会有不同的监管风格,不同的合规标准,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我们要评价一下自身对于(不同)市场的感觉如何,评估一下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以及当地监管者行事风格如何。这些都需要时间去考察。”朱俊伟表示。在过去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里,他已经处理了相当多的类似案例。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徐刚认为,对外资开放证券业务会导致竞争加剧,但改革开放后的每个行业发展,都是由竞争带来的,短期看对既得利益者是个挑战,但长期对于行业发展有利,而他个人赞成券商合营发展。
加息预期下会否再有热钱入市?
舒时
连日来,受美元贬值及央行加息预期的影响,人民币已经多次破顶。但是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央行仍将加息。倘若如此,这又将对股市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昨天在中国金融市场年会上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央行会进一步采取紧缩政策,调整准备金率的步伐会继续持续,年底前还会再加息一次。
不过,他认为这些举措并不足以给股市降温,“现在加息的过程远远落后于通货膨胀的程度。所以,很难断定货币紧缩这种手段对挤压股市泡沫是否奏效。”
但是,与之截然相反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加息之后,人民币将进一步升值,这也引发市场思考,是否又会有大量热钱涌入中国赌人民币升值?这样是否又将推动新一轮的股市或楼市上涨?
对此,渣打银行中国区高级分析师王志浩(Stephen Green)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在当前的情况下,很难判断热钱是否会选择中国市场。
王志浩说:“热钱涌入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另一方面是资产的价格导致的。但明年股市和楼市都可能有所降温,一些投资者可能已经认识到,资产增值的速度可能不像今年这么快,因而可能会流到其他地方。”
他预测,人民币兑美元会升值7.5%左右,即1美元兑6.8元人民币,但人民币兑日元、欧元升值的幅度并不会那么大,而在当前股市调整以及房地产宏观调控正紧的情况下,一些热钱可能会涌向以日元、欧元计价的资产。
事实上,近日来日元、澳元、加元的升值幅度已经令投资者感到惊讶,有外汇交易员甚至称近来加拿大元的升值令人“不可思议”。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