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29日)起,所有的自行车生产企业都要按照规定对新生产的自行车刻制编码。那么,今后买到带有编码的自行车是否就能彻底解决丢车的困扰?新规的实施会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影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天津市民对新规存有三大疑问。
疑问1隐私会不会受到侵犯?
新规要求在流通环节,销售企业负责填写《自行车销售(保修)登记单》,对购买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进行登记,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自行车的同时需要出示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市民杨小姐对此表示担心:“买车时登记的都是重要的个人信息,如果商家保存不当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常有人把收集的个人信息倒卖给营销公司,让我们饱受‘骚扰’之苦。有关部门如何来监管这些个人信息,令人担心。”
疑问2赃车能否找到车主?
市民张先生认为,新规并没有要求生产企业建立自行车和购车人个人信息数据库。因此,生产企业只有自行车编码,并不知道购买者的情况;而购买者的信息和对应的自行车编码则分散在经销商和销售商所在地公安部门手中。在没有建立统一的自行车编码和购车人信息电脑数据库之前,有关部门即使收缴了赃车,找到车主的难度仍相当大。
疑问3旧车交易能否杜绝销赃?
以往,由于管理制度尚不规范,旧车交易市场往往成为赃车销赃点。如今,为了配合自行车编码制的实施,国家四部委同时出台了《规范自行车购销管理的通知》。但消费者担心,虽然有关部门要求经销商在买卖旧自行车时实行台账制度,对旧自行车的出售者和购买者以及自行车本身的信息进行登记,但在市场实际操作中,职能部门能不能有效监督经销商真正落实执行这些制度,为旧自行车提供合法、放心的购销渠道,恐怕还有待时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