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合理确定创业板市场准入门槛

来源:      2007/12/3   浏览2284次   

尚福林表示,创业板市场要根据市场化改革原则,充分借鉴境外创业板市场成熟经验,结合我国中小企业板建设成功经验,在企业准入、发行审核、市场监管、交易运行和退市制度等方面合理安排制度创新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上周六在深圳“第六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期间表示,设立创业板市场是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步骤,当前推动以创业板为重点的多层次市场建设的条件已经比较成熟。他表示,创业板的筹备工作应合理确定准入门槛。

尚福林表示,创业板市场要根据市场化改革原则,充分借鉴境外创业板市场成熟经验,结合我国中小企业板建设成功经验,在企业准入、发行审核、市场监管、交易运行和退市制度等方面合理安排制度创新。在制度设计上要坚持三项原则,即合理确定创业板市场的准入门槛;上市公司要体现成长性、创新性和行业的多样性;市场制度设计要适应创业企业特点。

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一定位,我国的创业板将重点服务三个领域: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统筹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经济质量的整体提高;三是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尚福林透露了近期推进创业板的工作重点,首先是尽快制定并公布创业板发行及上市管理办法、审核制度、保荐制度,以及上市规则等。其次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企业上市资源培育机制,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使创业板有一个良好的起步和厚实的资源基础。三是梳理和确定创业板技术运行框架,做好交易、运行、结算、监察等系统的技术实现工作。

针对投资者教育工作,尚福林表示,创业板市场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创业型企业规模较小,经营稳定性相对较低,风险较主板大。有关方面将抓住创业板启动、规则出台和首批企业上市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投资者教育。

本届论坛以“创业板市场与自主创新国家战略”为主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论坛上表示,建立创业板市场的条件已经具备,宜早不宜迟。

“对于创业板市场,要严格监管,特别要避免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发现问题要从严处理,真正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成思危说。

刘纪鹏:创业板既不是“小中小板”,也不能无门槛

蒋飞

“创业板应该与中小板有区别,不能是没有特色的‘小中小板’;但是也不能完全照搬英国和中国香港的模式,不设立任何门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上周六在深圳表示。他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应至少有一年盈利,并且满足以高成长为核心的一些软性标准。

刘纪鹏表示,如果允许没有盈利记录只有营业记录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将使得其风向难以预测;而有盈利记录的企业,培育成功的概率相对大得多。他以高考打比方说,创业板可以为“特长生”降低门槛,但前提是这些企业有一定的成绩,并且具备显著的特长。

他认为,相比中小板“三年盈利”的门槛,创业板的门槛可以降低到一年,同时要求上市公司符合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新运营模式等创新型企业的特点。刘纪鹏表示,目前国内符合这个标准的企业数量众多,设定这样的门槛能够保证相当规模的上市资源,同时也利于降低投资者承担的风险。

中国特色创业板已成共识

准入门槛、发审制度、保荐制度均需创新

蒋飞 匡志勇

创业板的各项制度建设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共识。

“第六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期间,来自全国人大及各交易所、学术机构的人士认为,中国的创业板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现成制度,而应在结合本国国情基础上借鉴和创新。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周正庆认为,在创业板的具体制度设计中,不能因为境外创业板市场上市门槛低而忽视中国企业治理不规范、中介机构不成熟、市场投资者不够理性等实际问题,不能盲目套用境外市场的上市标准。创业板既要满足创业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又能防范市场风险,确保创业板能够平稳推出、稳健运行。

周正庆建议,创业板在信息披露方式上可以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以降低成本,适应创业企业的特点。

他还建议考虑建立适合创业板要求的发审制度。《证券法》规定公开发行证券须经证监会核准,但创业板市场发审制度可以在现行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周正庆建议单独设立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同时鉴于创业企业涉及专业技术复杂等特点,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咨询作用。

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对创业板的保荐人制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认为,创业板企业规模小、发展前景不确定,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及经营风险大,通过保荐人制度对企业进行筛选意义重大。但是创业板企业规模小,保荐人所能获取的报酬相应的也会少许多,在保荐责任大、保荐费用少的情况下,如何调动保荐人的积极性需要进行大胆创新。

周道炯认为,要改革现行保荐制度,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双重机制,鼓励保荐人推荐优秀企业上市。

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认为,推进创业板建设应制定与中国创业企业特殊性需求相适应的发行、上市、交易、监管制度和规则;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风险要有缜密的评估和科学的决策,抓紧做好启动创业板的组织、规则、上市资源、投资者教育等各方面工作,确保创业板的成功推出和平稳运行。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