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华自行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叶晴说,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量连年翻番,前景广阔,但深圳市场却一直没有跟上这个步伐,日渐萧条。
深圳电单车产业正走在十字路口
据介绍,目前深圳共有电动车生产企业近200家,但年产量仅为60万辆左右,只占全国年产量的10%。其中,通过本地市场消化的电动车还不足20万辆,有近七成产量需要承受昂贵的物流成本销往其他省市,利润空间也随之急剧萎缩。业内人士分析说,深圳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正走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由于电动车“上路权”问题至今尚未解决,使得依赖深圳及周边市场的众多生产企业生存压力骤然间加大。虽然广东以外的市场需求量巨大,可通过外销挽回部分损失,但高昂的物流成本同样压得企业气喘吁吁。这位人士计算道,一辆普通版电动自行车运到广西的物流成本是40元,运到中原地带大约60元;豪华版的则高达100元,毛利空间已经被压缩到10%左右。
也正因为如此,深圳许多知名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纷纷外迁工厂,天津、江苏、浙江等地均可见他们的踪影,也有部分企业正徘徊在破产的边缘。
“1元钱投入到电动车里,可以带动3元钱的其他产业发展”,深圳电动车专业委员会主任胡家达介绍说,电动自行车行业涉及到电机、电池、控制器、充电器、车架等配件,所以一辆小小的车能够带动系列产业链发展。
据业内专家估计,深圳每年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量大约在200至300万辆,以主流价格每辆2000元计算,电动自行车产业就构筑起一个高达60亿规模的大市场。“目前,深圳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配套产业链,最适合电动车发展”,叶晴说,一旦市场放开,企业外移的现象将不会再发生。
深圳市富士通电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川淼也表示,现在深圳的电动自行车行业比起江浙一带已经落后了,但落后还不算多。如果政府能够表态,即使不给优惠政策,也一定能迎头赶上。
电单车产业在深圳的状况让人担忧
胡家达指出,广东是最早生产电动车的地区,品牌知名度高。然而,在今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量将达1000万辆的情况下,广东的产量仅维持在100万辆左右,与广东作为全国自行车生产第二大基地、深圳作为全国高档自行车重要生产基地的地位相去甚远,这一产业在深圳的生存和发展着实让人担忧。他表示,能否“上路”是整个电动自行车产业的一块“探路石”,也由此成为众商家和市民关切的焦点,加之深圳电动自行车产业集中,因此对丧失产业发展机遇的担忧最甚,呼吁尽早给予“上路权”的声音也最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