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轮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将进一步拉大社会收入差距,城镇低收入家庭成为此轮通货膨胀的最大受害者。中国社科院昨日发布的《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下称《社会蓝皮书》)作出了上述判断,并指出,虽然粮食和农产品价格上升,但是农民从粮价上涨中受益有限。
粮食价格上涨 农民获益不多
《社会蓝皮书》中《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一文指出,通货膨胀“劫贫济富”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比较明显。在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飙升中,高收入者可以通过购买股票和房地产来抵消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而低收入者购买力不足。
而且由于食品价格是此轮价格上涨的主力军,并且低收入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即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较高,报告认为“恩格尔系数越高,通货膨胀对其福利的损害就越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0.358,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0.43。
虽然食品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缓和了城乡收入差距;但是《社会蓝皮书》认为,由于其他商品价格上涨的抵消作用,农民增收非常有限,且这种增收实际上是在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两大弱势群体之间的再分配。
《社会蓝皮书》认为,食品价格上涨的大部分收益实际上为流通环节所占有。根据有关专家的估算,城市居民每多支出1元钱的粮油成本,农民真正得到的不足0.15元,流通环节占据了0.85元以上。
财产性收入拉大城乡差距
《社会蓝皮书》中的报告《2007~2008:中国收入分配新动向 新趋势和新思路》指出,近十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近期财产性收入在拉大城乡差距中的作用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以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比衡量的城乡收入差距已经从1997年的2.47倍上升到了3.28倍,仅2004年因为宣布取消农业税而出现了小幅下降。
城乡差距扩大这一趋势从2005年之后重新提速。差距的扩张速度从2005年的0.47%重新上升到了2006年1.69%。该报告认为,财产性收入的快速扩张是其主要原因。城镇居民通过金融市场增加财富方面比农民更具备优势,而农民几乎被排斥在这一渠道之外。
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测算,人均总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的城乡差距从2002年的2.01上升到了2006年的2.43倍,差距的扩张速度从2003年的1.88%猛增到2006年的11.312%。
2007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4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32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该报告预测200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超过10%,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7.5%左右,城乡差距会在财产性收入的作用下扩大到3.3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