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医改"中国道路" 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今日召开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8/1/7   浏览2240次   

医改模式和道路之争最为激烈的时刻已经过去,争议正在形成结论,那么,未来的医疗卫生事业将会怎么样?

今天,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第一财经日报》从权威渠道获悉,此次会议将首次提出并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并将其作为未来卫生改革发展的理论框架。

不照搬“先进”模式

事实上,对于中国卫生发展道路怎么走,著名卫生经济学家杜乐勋曾在学界首先提出过“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改革发展道路”的概念。

其中的“中国特色”,杜乐勋认为有四点内涵: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新医改事业大方向;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理论首先要坚持卫生改革的市场经济方向,要纠正歧视非公经济的高级阶段理论思维;科学的卫生发展观,特别关心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允许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也就可以允许卫生事业建设多样化。

而在十七大后,杜乐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不止一次地表示:“十七大为中国的医改道路定调,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探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事业的宏观思路。”

记者昨天从权威渠道了解到,在这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将系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的特征和涵义,并明确提出中国的卫生事业要走这条路。

从字面表述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强调“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而这就是未来卫生事业发展的两条基本原则。

有业内人士认为,正是由于在过去的卫生改革发展中,对国情的认识不够明确,对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卫生制度的态度不够坚决,措施不够有力,才出现了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服务水平差距加大、公益性质淡化、不适应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等问题。

杜乐勋说:“中国的医改一定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所谓先进模式,因为中国的国情决定那些先进模式在中国不会有生命力。”

业内人士认为,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的具体内容、方式还会不断丰富和完善,但坚持中国特色和坚持社会主义这两条重要原则永远不能变。

坚持公益“中国道路”

其实,十七大报告有对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专门论述,已经明确了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的内涵。

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就是要为人民健康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也正是这条特色道路的本质所在。”

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就是以这一方向和本质为要求的。偏离了这个方向和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道路无从谈起。

不仅如此,十七大报告还提出:“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而这已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的体制、保障和目标等基本内容作了清晰的界定。杜乐勋说:“这是中国国情和卫生事业规律所决定的。” 

“特别是中医药,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诊疗手段和服务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不坚持预防为主,不坚持以农村为重点,不坚持中西医并重,盲目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卫生发展模式,就必然会影响卫生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强指出。

另外,这条道路还强调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强调政府的责任和投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去年年底的人大常委会上就新医改方案做说明时就提出:“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和责任,强化政府的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改革以药补医机制,维护公益性质。”

杜乐勋认为:“政府发展卫生事业的根本责任,就是要实现普罗大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这是必需品。”

相关报道

新医改下的中医药复兴机会

汪言安

卫生部明确提出 “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并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因此,有人预言:中医药事业将迎来复兴的巨大机遇。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多次强调要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医药。她表示,中医药是中国特色卫生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既要注重中医药的传承,又要推进中医药的创新。要完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落实扶持中医药的改革措施,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为此,国务院成立了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工作,与科技部等联合印发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面规划了今后一段时期中医药创新发展蓝图和任务。

规划提出的“十一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目标为:一是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服务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二是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提高,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明显增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三是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网络初步形成,队伍素质得到提高;四是中医药科学研究继承与创新体系基本建立,现代化进程和学术进步加快,中药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五是实现中医药立法,初步建立中医药标准体系;六是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更加显著。

规划提出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个重点专项分别是: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建设专项,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与研究专项,农村和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专项,中医药继承及创新体系建设专项,中药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专项,中医药人才培养专项,中医药法制化标准化建设专项,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项,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项,信息化建设专项。

很显然,从此时起,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对具有中医药基础的城市和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扶持和鼓励。

2007年,中医药大省广东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的支持下,率先提出了“中医药强省”口号,并利用其各种优势造势,广东因此成为打开中医药复兴之路的领导者。

走进2008年,新医改大幕将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道路确立的目标中也明确提到“中医药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诊疗手段和服务体系”,坚持中西医并重,这无疑将实现“中医药复兴”的蓝图推向更加现实的境地。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