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行和辛格的亚洲经济共同体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8/1/16   浏览3548次   

他带着锡克族人典型的头巾,蓄须;锡克男人的名字,“辛格”(意为“雄狮”)。这就是曼莫汗·辛格,印度第一位锡克族总理。 

1月13日,辛格开始了他任印度总理以来的首次访华之行。

在北京三日,辛格以其谦逊、温和而儒雅的态度同中国对话,双方还签署了《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等新的合作文件。

经济学家出身的辛格,对于中国改革三十年所取得的成果,毫不掩饰其倾慕之情。掌管印度经济多年并担任过财政部长的辛格,2004年开始出任印度总理。在亚洲崛起之时,辛格又将印度的未来领向何方呢?

中国“务实”之行

76岁的辛格此次中国之行,有点“务实”。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参观奥运工程,出席中印经贸、投资与合作峰会等事宜。

访华首日,辛格参观了位于国家体育场附近的奥运工程展示中心,观看“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模型。

2010年,印度将举行英联邦运动会,辛格此行意在获得场馆建设等方面的经验。

在参观者留言簿上,他写下“代表印度人民和政府,我祝愿北京奥运成功,并希望奥运精神以及北京传统的热情推进运动员以及其代表国家之间的友谊、和平和理解”。

在北京,与印度商业领袖的见面中,辛格更是敦促印度的商业领袖学习中国,并抓住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参与机会。

“中印的崛起可被视为‘在地球村中,国际公共的好事情’。”辛格对印度商人们表示,“若有世界经济减缓忧虑之时,中印可通过其发展维持全球增长。”

一则去年11月的消息,也可以体现辛格对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倾慕。在去年11月参加一本名为《印度世纪: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的企业家时代》的新书首发仪式时,辛格呼吁印度人阅读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辛格让他的助手向在场的所有人分发温总理的演讲稿。

“我一直都期待着同温总理的见面,并从其智慧和经验中受益。”辛格在14日的记者会上表示。“我们的对话是建设性和向前的。”辛格表示,这给予他对于两国关系未来持乐观态度的理由。

以“经济改革之父”闻名

求学于牛津、剑桥大学的辛格,在印度以“经济改革之父”闻名。

在求学期间,辛格就曾提出印度应该根据凯恩斯理论建立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他曾表示,在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靠政府干预使经济走上一条稳定的自我发展道路是必要的。

辛格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也是他学习的榜样,而学习的重点就在于中国的发展模式。

他此次来华坦承:“印度的改变,我愿意承认是因为中国的成功所造成的刺激之产物。”

辛格有着老教授的精英知识分子习惯。担任印度总理的辛格,在考虑中印贸易问题时,就责成印度商务部长做一份“地区贸易安排可行性报告”。

同时,辛格也迈出了一条经济学人的务实之路。

在历任印度外贸部经济顾问、印度计划委员会委员、计划委员会副主席、印度储备银行行长之后,辛格于1991年开始出任印度财政部长。在其担任财长期间,印度经济增长率每年都在6%以上。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开始全面恢复,两国达成了绕过边界问题开展合作的共识。印度总统、议长和国防部长等要人相继访华。

2004年,作为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核心幕僚的辛格被任命为总理,在锡克人为拥有了印度第一个锡克总理而欢呼之同时,毗邻的中国也开始感觉到更强的暖意。

实际上,辛格一直是“印度的未来依赖亚太繁荣”这一观点的拥趸者。这也不可或缺地体现在了其随后的经济政策上面。

辛格此次在中国社科院演讲中明确说道:“在东亚峰会和其他场合,我们正就一些建设性想法展开讨论,这些想法是关于建立一个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开放的、包容的经济格局。” 

“我曾经谈到过一个亚洲经济共同体,我很高兴看到我们正朝此方向前进。”辛格表示,“唯有在和平环境之下,亚洲才能够维持其繁荣。

21世纪之路

对于印度近几年的发展以及未来,辛格都为之骄傲。

辛格认为,在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方面,印度经济展现出了活力。20年来,印度的工业,特别是大中型工业通过结构重组,变得在全球都具有竞争力,并且这一进程还在继续。“近几年来,我们创造了有利于发展创造力和进取精神的氛围,我们的信息技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就体现了这一点。还有一些行业也正在兴起,制造业和汽车配件业都颇具竞争力。印度新兴的跨国公司也纷纷投资海外。”辛格在演讲中如此描述道,“我很高兴地告诉诸位,其中很多企业也在中国进行投资。”

辛格还谈到,在过去五年中,印度的年均经济增长达到了8.5%,“这是(印度)历史上没有过的,也孕育了我们的信心,以期更佳表现。”

“我们的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将年均增长率提高到10%。”辛格表示,印度2007~2012年“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提出要在现有增长势头基础上,到2012年将经济增长率进一步提高到10%。

辛格决心进行重大的结构调整,以解决阻碍印度实现更快、更多人受益的发展目标的主要瓶颈。针对为外国投资者所诟病的印度基础建设,辛格表示,“发展的首要任务必须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印度这样大的国家来说,可持续发展是另一个重点。”辛格也看到了挑战,要去应对能源、粮食、水安全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问题。

辛格诠释“和谐发展”

冯迪凡

昨日上午,印度总理辛格在中国社科院发表了半个多小时的演讲,主题为《21世纪的印度和中国》。

辛格一开始就引用了“中国伟大学者、当代著名印度学家之一”的季羡林的话:中印两大文化圈之间相互学习和影响,又促进了彼此文化的发展。随后,辛格阐述了印度和中国应当如何共同面对21世纪的机遇,以及印度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与未来的规划。

以下是他的演讲摘要:

“自1991年以来的16年间,印度各界政府都致力于推进改革进程,使印度走上了今天的快速发展之路。

在过去五年中,我们的年均经济增长达到8.5%。

几周前,由印度政府各方和中央直辖区组成的印度国家发展委员会批准印度2007~2012年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该计划提出,要在现有增长势头基础上到2012年将经济增长率进一步提高到10%。同时计划也指出,增长速度不是规划的唯一目标,我们还要确保这一增长是人人受益、公平的,我们必须解决地区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农业复苏、土地紧张和农业人口向工业生产型岗位转移不足等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人人受益的增长。这同中国所说的和谐发展异曲同工。

“十一五”计划还决定进行重大的结构调整,以解决阻碍我们实现更快、更多人受益的发展目标的主要瓶颈。发展的首要任务必须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提出要依靠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投资,到2012年将基础设施投资由2006年GDP的5%提高到9%。教育包括技能培训,也是我们一个优先领域。我们提出,在“十一五”计划期间,将中央政府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投入增加两倍,由“十五”计划期间不到总支出的8%提高到19%以上。 

事实上,农业、教育、卫生和农村发展的拨款占政府总预算一半以上,这体现了我们对人人受益增长的重视。

进一步发展印中关系是我们的共同责任,两国政府在这方面要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请你们,也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思想家和学者们和其他人发挥作用,与你们的印度同事紧密合作。通过思想和不同观点的自由交流,可以进一步地巩固两个文明之间的联系。”

辛格(Manmohan Singh) 

● 1932年出生

● 在印度大学毕业后,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1962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 学成归国,曾先后担任印度财政部首席顾问、储备银行行长、计划委员会副主席、总理经济事务顾问和财政部长等职务,并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职

● 1991年6月至1996年5月,担任拉奥政府财政部长期间,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改革,被誉为“印度经济改革之父”

● 2004年5月,出任印度总理,成为印度历史上首位锡克族人总理

● 2008年1月,辛格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