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香港新界北粉岭的麦先生,正在考虑调整一项家庭常规“奢侈”活动——下馆子。
麦先生在自家附近的小区内当保安,月入不到四千港元。他有两个孩子,以前每周他会带着孩子上一次馆子,一次花去两百多港元。但从去年8月到现在,馆子已经换了四次菜牌,同样的一餐饭,现在需要三百多港元了。
这样的感受不仅麦先生有,香港许多人都有。香港城市大学和中文大学的学生常在沙田市中心租房子,去年七八月份,两室一厅的月租六千港元左右,去年11月份就上升到了八千港元左右,现在更是一路攀升。
这样的物价上涨让香港人变得更“脆弱”,最典型的事例就是2008年初的“面粉风波”。为了保证内地食品的供应,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调整了2008年内地出口的原粮及其制成品出口关税。一开始,香港人以为这个规定也适用于香港市场,导致香港市场上的面粉价格快速上涨。当天买了面粉的人暗自得意,没买到的人就产生了下次抢购的念头。这时候,香港的面包店也趁机加价。香港人最爱吃的菠萝包也从原来的2港元提价到2.5港元。相关统计表明,面包店的加价达到两成。这样的变动对生活上兼具中西风格的香港人来说,实在是难熬。
《第一财经日报》从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获得的资料表明,2007年12月20日公布的11月份消费物价指数,比10月上涨的幅度更大。该月整体消费物价与上年同期比较上升3.4%,而10月份是3.2%。各类消费项目中,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牛肉上升35.2%,罐装肉类上升31.1%,蛋类上升30.7%,猪肉上升27.8%,咸水鱼上升19.5%。而10月的数据分别是:31.3%、29.3%、30.6%、28.3%。
“开源”与“强民”并举
在去年9月的一次记者吹风会上,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分析了香港物价上涨的原因——人民币升值会产生物价上涨累加效应。香港人以港币来购买商品,而内地的供货是以人民币来标价,因此,即使内地输入的商品价格维持不变,香港人花同样的钱只能买到更少的内地货。人民币对港币升值导致相应的商品价格上升。2007年上半年,内地输往香港的食品价格上涨了7.6%,而人民币相对港币升值5%左右,香港的物价理论上可以上涨13%。还好,香港大体上只有四分之一的物品是由内地输入。
这应该算是香港特区政府应对进口地通货膨胀抬头的举措之一,经验就是进口的产品来源地要多元化。这是香港特区政府打出的第一张牌。
第二张牌就是政府让利。2008年1月16日,香港的立法会专门讨论了议员们提交的“应付通胀”议案。议案中的大部分内容要求政府让利。一是,以每户每季5000港元为上限,免去下个财政年度全年房屋业主应该付的所有税项;二是,免去一到两个月公屋租金;三是,上调老年人津贴金额;四是,冻结所有可能影响民生的政府收费;五是,向偏远贫困地区的在职人士提供交通津贴。
记者从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获得的新闻通稿是,政府已经在考虑这些议题,计划首先调低个人所得税额,使之回到2002年至2003年财年的水平,同时将提高子女免税额度。其次,对于房屋业主有关的税项中,政府计划免去两个季度的部分税款。再次,对老年人津贴受助人多发放一个月福利。该通稿还显示,特区政府从2007年开始减免部分廉租房租金和给低收入阶层提供幼儿园学券,业已为对抗通胀提供了基础。
事实上,政府让利的高招,是用职业培训来加强弱势阶层抵抗通货膨胀的能力。在曾俊华看来,通货膨胀不仅减少技术含量低下工人的实际收入,最严重的是打击了他们的士气。士气低下会给事业和家庭带来两方面的影响。因此,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政府加强他们的再培训、再教育,让他们可以应对未来更严峻的挑战。
市场与民意并重
香港特区政府的第三张牌,是加强公用事业的价格管制。用“加强”这个词事实上在香港可能引发一些质疑,因为香港奉行的是“小政府大市场”的做法。但是当前确实是在加强。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认为,重要的是如何以公开、公正的政策来改善商业环境。但是,从实际操作来看,平衡点非常难以掌握。要求垄断的公用事业机构多返利于民与股东的利益有冲突,而政府则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这也是当前香港最难处理的议题。
16日香港立法会议员的议案中认为,要将香港两家电力公司的准许回报率实质性地下降至个位数,以使电费下调。事实上,1月7日,香港特区政府才与香港电灯和中华电力两家电力公司达成新的《管制计划协议》,两家电力公司的回报率从原来的13.5%~15%下调到9.99%,也就是以利润除以固定资产净值的回报只能在9.99%左右。但是,出于环保和节能的考虑,协议中也规定了一些“嘉奖”的办法。比如减排等,可以增加回报率的允许空间。事实上,据记者了解,议员们还是希望返利能够真正到位。而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的看法是比较中性的。他们认为,在处理公共服务运营商所提出的收费调整申请时,不能单单考虑营运商所提出的依据,也要充分考虑及平衡各相关的因素,包括市民的接受程度和负担能力、商业主体的经营成本和收益的变动等。
最后一张牌事实上不是政府来打,而是由民间组织,如消费者委员会做出,主要针对商人的不法抬价行为。就举面粉的例子,事实上,内地有关方面后来澄清,供港面粉的关税并没有调整,关税调整新政主要针对内地出口到国际市场的产品,并不包括港澳台等地。但是,现在大多数的面包店并没有把价格回调。因此,香港的消费者组织指责了这种行为。
而猪肉价格,香港市场最近又暴涨。香港食物及卫生局负责人说,其实供港猪肉最近一直维持在相似水平。当地许多人质疑,既然需求和供给基本平稳,为何会有暴涨之举?因此,一些议员认为,这是垄断的猪肉批发商的不良抬价行为。香港城市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学术统筹宋立功说,不能排除商人用一些手段,从中作梗,导致供应及价格波动。许多年前,一些商人从泰国、中国台湾等地方进口活猪来港,但一家有垄断地位的猪商就大幅减价,导致其他商人无法做生意。而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则期望业界从大众利益着想,主动澄清事件,提高市场透明度。
正是在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双重影响下,香港物价总水平相对来说还算控制在一个较为健康的波动区间。这也是让麦先生和更多的香港人不至于陷入更深担忧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