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半年,没有人能够预料到所谓的“次贷风暴”会演化成为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球股市遭受重创,美国经济也可能陷入衰退。“次贷风暴”冲击波此起彼伏。
因此,中国受到怎样的影响也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从起初的“影响甚微”到后来的“不容忽视”,主流观点也经历了明显的变迁。
第一财经频道《经济学人》节目与《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一起解读次贷风暴危机下的中国冲击波。
美国经济,可能温和衰退
《第一财经日报》:你觉得次贷危机最核心的根源是什么?
汤敏:如果用一个大家都用的词来描述次贷危机,就是愈演愈烈。
为什么几个月前,很多人说影响不重要,很快就会过去,但现在却越来越严重?这一回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它的根源还是在房地产。
美国房价从1996年开始上涨一直到去年。在房价一直快速上涨的过程中,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非常小:假如有什么原因导致贷款者还不起钱了,房产证是在贷款抵押公司手上,大不了把房子卖了。因为只要价格还在涨,就能赚钱。贷款抵押公司又把这笔钱打包成债券。买了债券的人也不担心。
但问题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美国房地产价格终于下跌了。下跌百分之五左右,而且利率提高,使得借了次级债的这些人还不起钱了,房价又继续下跌,房子卖出去也不值那么多钱。这时银行次级债就出现了问题。
次级债的问题不是次级债本身,而是房地产问题。看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一财经日报》:有一些观点包括高盛等金融机构,已经公开宣称美国进入衰退了。
汤敏:对。曾经有人说,美国两个州,佛罗里达州跟加利福尼亚州现在已经在衰退了。什么叫衰退?按照经济学定义,要连续两个季度GDP增长低于零,负增长或者零增长。美国整个经济正在朝这方面走。
美国经济毕竟是世界经济火车头,一旦衰退,欧洲经济首先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事实上,欧洲很多国家,爱尔兰、英国等也处于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过程中,所以也会接着出问题。现在,日本经济也在放缓。也就是其他发达国家都跟着美国经济一起动荡。
现在的悬念就是,美国经济会不会出现衰退?如果出现衰退,是温和的还是比较严重的?如果出现衰退,什么时候到谷底?这是一个长谷底还是短谷底?
《第一财经日报》:你的答案是什么?
汤敏:我现在也不专门研究美国经济,只是一些猜测而已。我看了很多资料,我比较赞同的观点是,美国经济很可能陷入一次温和衰退。所谓温和衰退是指,可能出现负增长,但基本是在零附近。即使是一次温和衰退,加上其他发达国家正好也处于经济同步放缓,所以整个经济形势相对比较严峻。
美国这一次的问题,不仅表现在房地产还表现在金融市场的问题。房地产出问题,金融市场一定出问题,这是走势。因为,房地产出问题,银行贷款就会出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现在的问题在于,中央银行即使注资,也可能是在很短时间内、很小的范围之内起作用,不能根本扭转局面。
汤敏:所以,美国股市和西方股市开始不断往下滑。
所以,有三大问题——一是美国经济放缓,二是美国金融市场问题,三是美国股市或者全世界股市的问题——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些影响。
热钱撤出,防患于未然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要做什么?如果美国经济严重衰退,而我们还在紧缩,那么对中国经济影响可能非常大。所以,目前做决策很难。
汤敏:对。我们要做好三手准备应对三种可能:第一是美国经济可能放缓;第二是美国温和衰退;第三是严重衰退。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第一财经日报》:问题在于,经济政策都会有时滞,一个措施和另一个措施之间不能那么频繁地转换。
汤敏:道理是这样,但实际上它也不是非白既黑。第一,美国经济的衰退也不是一晚上就衰退了,它也有 “时滞”。第二,一定要保持政策灵活性。
美国金融问题出现以后,非常自然的举措就是大量注资。大量注资就可能出现流动性过盛。
《第一财经日报》:热钱要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例如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会不会成为一个避风港。
汤敏:对。美国经济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不景气,一部分钱就会出来;还有一部分准备投到美国的钱,像石油美元,可能觉得情况不好就在其他地方寻找机会。
哪有机会呢?金砖四国就有机会,其中,中国的机会更好。为什么?首先,人民币还有升值空间。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可以得到9%的无风险回报,5%的人民币升值再加上存款利率,这是最保守的,一点风险都没有。如果投到股市,回报可能更高。因此,很多钱就会进来。
这方面,我们就要预防风险了。从过去几十年亚洲经济发展的进程看,风险大就大在热钱撤出去的时候。
一些经济学家会分析,什么时候最危险呢?那就是当美元再升值的时候。
《第一财经日报》:按照这个逻辑,目前美国经济在减速或者衰退,美元也在不停下跌,目前这些资金会流进来,但是,一旦美国经济见底,那就是中国经济最危险的时候?
汤敏:有可能。这给我们两个重要启示:第一,如果我们分析得对,那么,下一阶段还有大量热钱要迅速进来。热钱造成的问题都会再重现,甚至更激烈;第二,某一时间,不知道什么时候(例如美元反弹的时候),情况正好反过来(热钱撤出),那时候是中国经济最危险的时候。进来的热钱如果大量撤出,中国经济可能会有问题。堡垒往往是从最薄弱的地方被攻克。
我们怎么防范这一点?最好是防患于未然。
中国股市在很长时间内跟国际股市脱节。有人做了一个统计,2003年以前,中国股市几乎跟世界股市无关,现在大家仍然觉得好像还挺无关。但根据长期观察,这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联系。一方面,很多内地企业在境外上市。另一方面,香港市场对内地影响非常大,而香港受直接的国际影响更大。有人统计,2003年以后,中国股市与世界股市关联度已经达到了60%左右。
现金,如何用好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的一些机构目前已经或正在考虑购买陷入危机的华尔街金融机构。前段有消息说国开行考虑入股花旗银行,但最后被否决了。有人说,次贷危机对中国是挑战也是机会。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汤敏:这个很难说。只能说,作为经济学家,我们只能看到大趋势。从大趋势看,国际投资界有一句话叫“萧条的时候现金为王”。我们现在外汇储备最多,但是,要看现金是否用好了。
就像中国股市在1000点的时候,有几个人抄底了?大部分还是没有抄底。现在也是同样的道理,中国能不能抄世界经济的底?
《第一财经日报》:大家想赚钱的愿望过于强烈,例如分散风险的考虑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本来QDII的一大功能是分散风险,但因为目前整个市场都不好,QDII似乎成了千夫所指的“恶人”,大家就遗忘了分散风险这些最基本的金融学基础。这说明了什么?
汤敏:这些都说明我们对市场认识不够,急于求成。当然,我们不能说QDII做得那么好了。拿了钱就往外投,这也有问题。
我们的QDII是不是把世界上一流的人才挖来了?是不是建立了很好的机制?在这些没做之前,我宁愿说,QDII别自己做,委托别人,把它外包出去。在外包过程中学习。如果说A股市场复杂,大家看不清楚,世界市场就更复杂了。刚开始学步,别自己拿着冲锋枪就上阵。
[$page]
汤敏
●1953年生于北京
●1977年,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4年,赴美留学,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获博士学位
●曾担任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副代表、首席经济学家
●2007年8月1日,正式加盟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就任基金会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领域
●宏观经济分析,区域间经济合作、经济发展战略和国际金融业务,著有《亚洲成长三角区——区域间经济合作的一种新形式》、《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成长三角区—理论与实践》等
汤敏推荐书籍
《在发展中消除贫困》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中国》
参与式预算:最重要的是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式
桐欣(整理)
现在,最重要的是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式:哪些适应参与式预算,哪些不适应;哪些适应这样的参与式,哪些适应那些参与式等
“民生”,已经成了中国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名词。民生究竟意味着什么?政府通过怎么样的制度安排,才能使民生最大化?
最近,在哈尔滨、无锡和浙江温岭等地,出现一些非常有趣的实践,专家们将其称之为“参与式预算”。
作为现行试点之一的无锡和后来自发进行试点的浙江温岭,在运行此方案时,到底得到了多少收益?在运行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两种运营模式的不同带来的实质差别又是什么? “参与式民生”在中国是否真的可行?
近日,第一财经频道《经济学人》节目与《第一财经日报》就此相关话题,与汤敏进行了深度对话。
雪中先送哪些炭
《第一财经日报》:你怎么理解民生的含义?
汤敏:我觉得,与民生比较接近的概念是社会福利,也就是跟老百姓切身利益有关的很多方面,衣食住行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医疗、教育、养老等。它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
民生有提供者,首先还是老百姓自己提供,接着是政府承担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参与者。现在一般说来,大家更关心的是政府的这部分,怎么样改善民生,怎么样提高民生。
《第一财经日报》:你也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提法,比如,雪中送炭应该先送哪些炭。因为民生牵涉到方方面面,你觉得应该先确定到底先做哪些事后做哪些事,也包括怎么提高民生?
汤敏:首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