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电动车行业步入“整合期”

来源:电动车商情网       2008/3/10   浏览4176次   

我国电动车产业经历了十年特别是近三四年超乎寻常的发展,已经步入到产品市场广泛接受、社会拥有量猛增、部分品牌在部分地区被认知与市场占有率相对提高的阶段。然而,让人感到遗憾与焦虑的是,作为产业成熟标志之一的产品国家技术标准,至今还没有正式出台(包括电池的回收与处理还没有列入国家强制性管理制度中)。巨大的市场容量诱使企业趋之若鹜,将还没有真正进入成熟期的产业迅速推向了顶峰,透支了未来的市场发展空间。现在,电动车产业已经进入到疯狂般的角力之中,这种角力不是真正体现在技术进步与质量提高上,而是反应在更多成本的比拼上,形成了这样一幅悲壮的景象:在过去的一年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企业停产,四分之一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也就是说,在目前的2000多家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还有大约数百家的企业没有生产许可证)将近一半已经退出。在渐进逼仄的市场容量中,看似有游戏规则实质是混战不堪的竞争,让企业感受到发展的迷茫,这就是电动车产业残酷的现状。从退出的企业来看,从全国各地的市场与去年的市场行情走势来分析,从主要品牌产销量的变化来观察,我们可以对2008年的电动车市场进行大致预测,但这种预测还会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还有一些未知的方面将左右着这个市场的走势,产业的自身也将会出现调整。

行情爆发式增长已告终结,市场需求进入相对平稳阶段

经历了预测市场需求猛增而现实落差很大的2007年后,今年的市场走势永远不会再现2004-2006年间高增长的好日子,爆发式增长的行情宣告终结。应该看到,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电动车产业犹如走上一个45度上升直线之后,终于在2007年疲惫地耷拉着脑袋无力地上升。有人预测,整个社会拥有量达到5000万辆以上之后,市场需求是否进入到一个“顶端”?在今后的几年时间里,难道电动车产业不会再现过去大跃进式的增长?答案是肯定的,但市场需求总体呈现相对平稳的格局,消费者更理性更实际,部分地区会出现旺销,部分地区销售因需求饱和与政策等原因将导致销量降低。

“奥运”概念在部分地区促电动自行车旺销

今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电动自行车将会出现一波行情。北京临近的天津、石家庄、秦皇岛等地因有奥运赛事项目,将会引发当地的电动自行车的热销。尤其是北京,受到道路管制的影响,许多市民将纷纷购买电动自行车作为出行的交通工具。部分在京的外国人也将加入到使用电动自行车的行列,预计这些地区的电动自行车销量将比2007年增长30-40%之间,甚至更多。据初步统计,北京市目前的电动自行车拥有量在80-90万辆之间。由于锂电车的日趋成熟,北京的锂电车销量在2007年的基础上可能增加二三倍。目前北京地区的电动自行车品牌达到一百多个,但30%的品牌占到6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中南部、中部由热转凉,发达沿海保持平稳
 
我国中南部、中部等地区原是电动(摩托车、轻便型)车旺销的地方,销售走势持续多年见好的大中型城市,在2007年中出现了“寒流”,原因既有市场饱和,又有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承受、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售后服务等综合性问题的集中反应。今年,从总体而言,这些地区以简易款和低价格为主的产品销售将比2007年有进一步的提高,但销售的总量不会有大的增长。而农村市场将仍是电动(摩托款、豪华款)车销售的主力,简易款(小车)与豪华款(大车)之比由去年销量的4比6上升至5比5。南方各大城市,尤其是广东、福建的几个大城市,因受到道路拥堵的困扰,在国家出台电动自行车标准之后当地政府有可能会对电动自行车上路采取有条件的局部放行,由此将刺激这些地区的市场销量。而长三角地区,城市市中心的简易款电动自行车(按照各地检测站检测可以上牌的)、城乡结合部以及乡镇地区的超速超大电动车,仍然大有市场,销售总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不少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因市场饱和与政策限制等原因,销售出现相对地降低。

电池的局限使得北方市场难以扩大 特大的暴雪对南方销售产生不利

电动车因铅酸电池不能在低温(零度以下)下使用而限制了销量。在我国北方市场尤其是东北市场,一年长达四五个月不能使用电动车而使得市场的销售大受影响。而我国的南方以及我国的中部地区如赣、湘、桂、黔、鄂、浙、江、沪、皖、豫等地遭遇了特大的雪灾,使得往年在冬季也有销量市场的电动车在今年遭受重大的打击,这些地区的电动车销量在前后长达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处于空白状态。这种危害程度大、范围广的自然灾害(夏天表现在暴雨所引发的洪水)在今后会频繁地发生,对受灾地区的电动车的销售带来不利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通货膨胀导致零部件原材料成本上涨 致使企业生存不易

2008年,世界经济因美国次债风暴席卷全球而存在诸多的变数。但有一个不变的是,全球的物价普遍存在上涨的趋势。人民币在今年一方面对美元将有进一步升值的可能,另一方面将面对无法阻止的经济过热而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为了防止美国因次债风暴引起的经济衰退采取了连续不断地注入资金来刺激经济的振兴,由此必然会产生放大效应,引发新一轮的国际资本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而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对内因经济过热所导致的通货膨胀相应产生的贬值,必将刺激(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电动车各种零部件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与2006年相比,2007年的钢材(车架)、铜材(电机中的漆包线)、塑料粒子(豪华款的外壳)、铝材(电机外壳与车轮)、铅材(铅酸电池)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尤其是铅材的价格一度上涨了100%以上,目前在高位上运行。

而我国的政府为了控制经济过热实施的从紧货币政策,仍无法抑制这些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据粗略统计,每辆电动车制造成本(在同样材质的情况下)上升了30-40%。这种成本上升的压力还会在2008年延续。相反,整车的销售价却没有得到同步上升。整车制造企业(豪华款、电动摩托)裸车(没有配电池)毛利仅有100-170元之间,部分企业更低。部分整车企业实际上进入到微利或亏损边缘的经营状态。由于各地经销商之间杀价竞争不断,导致整车企业无法提高产品出厂价格,企业的利润微薄在所难免。

企业以规模经营来摊薄成本是一条必经之路,但又因银行贷款困难、经销商还款缓慢、拖延等问题,致使企业资金周转紧张而陷入经营形势险恶的境地。因此,2008年许多企业的日子不好过,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因资金的问题陷入困境。

人民币升值给开始升温的出口带来了压力

2008年,由于石油价格上涨速度惊人,迫使更多原来使用摩托车或汽车的消费者转向了电动车。据悉,人口大国的越南、印度等临近的亚洲国家,电动车消费出现了明显升温的迹象。不少客商纷纷来到我国采购电动车,由此给电动车厂家带来了机遇。但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速度加快,使得这些国家客商采取了由采购整车转向采购部分零部件到国内进行装配的方式。据了解,一些印度客商已经在浙江台州等地与塑件厂家进行采购塑件洽谈,有的客商已经关注起模具制造的技术。由此可以看出,印度等国采取先化整为零,学习中国制造电动车技术,然后再自己发展整车的办法来发展本国的电动车产业。而越南等国由于本国的技术条件的限制,在2008年还是以进口我国的整车为主。随着电动车制造技术的成熟,更具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印度会在不远的未来将电动车整车输送到周边国家去,与我国进行竞争。为此,2008年,尽管电动车整车出口有一定量的上升,但由于人民币升值加快、国家退税减少的影响,我国不少企业为了赢得出口而相互之间的砍价,使得出口到这些国家的产品利润微薄。

产品标准的出台与拥有量的扩大将影响地方政府的管理

不容置疑,2008年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的标准将正式出台。随着标准的出台以及不断增加的电动自行车上牌上路数量会对当地的道路交通产生负面影响,各地政府必定会采取由原来较为宽松的放行措施,逐步过渡到制定严厉的管理办法来加以限制。我们可以看出,有的不需要电动车上牌就可以直接上路骑行的城市,从2007年起实行了由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检测方能在当地市场进行销售的举措。这样,不但加大了电动车进入这些市场的成本,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抬高了产品在这些市场的销售价格,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产品的消费。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许多地区几乎没有电动车制造业,当地政府对电动车销售所获得的税收(4%税)与投入巨额资金、巨大人力与物力建立起来的大交通相比,任何一个地方政府不会以牺牲城市利益来获取并不多的电动车销售税收。由此可以看出,政府不希望当地市民在大交通非常完善的前提下让电动车市场火爆的现实。只不过,政府要考虑到民情与民生的问题,不会十分明显地反对电动车上牌上路,但会在上牌上路上不断设置障碍。因此,2008年,城市越发达的地方,当地政府对电动车的管理越严。从另一角度而言,对一些有品牌知名度的整车企业却是件好事。

企业间的整合势在必然 部分企业将被迫退出

对于传统产业来说,规模效应是经济效应的前提,也是根本。因此,对于2008年的电动车产业,要想实现品牌集中、市场份额扩大和效益提高,企业间实行归并、重组、参股等各种有利提升竞争力的举措是必不可少的。在2007年中出现的部分企业被兼并和收购的例子在2008年将继续演绎下去。不过演绎的质量会有提高,演绎的形式将呈现多样性。尤其是实力雄厚的锂电池企业进入到整车企业,他们将关键的锂电池和部件所形成的整体性制造加入到电动自行车行业中,使得电动车的技术通过整车企业的销售通路进入到市场。而部分企业将原来从事以装配为主的整车,通过兼并、重组与参股(或紧密型的配套关系)优势零部件企业来延伸产业链制造,将企业的利润集中起来实行最大化,从而导致部分零部件企业因整车企业的减少、产量的降低而被迫关门。

产能过剩引发更惨烈的竞争 三七(甚至二八)现象显现洗牌加剧特征

过去的一年,行业的产能过剩显得十分的突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