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彰显“杭州特色” 加快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

来源:杭州日报      2008/3/21   浏览3497次   

在全国首开先河把出租车列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后,杭州市委、市政府又于近日决定把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昨日上午,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在相关专题会议上强调,要彰显“杭州特色”,精心组织实施,加快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确保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五一”试点、“十一”开放,切实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问题。

王国平和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戌标,市委常委、秘书长许勤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树森,市政协副主席董建平一起,听取了市委政研室、市城管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关于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工作的汇报。

王国平在充分肯定了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筹备工作取得的成绩后指出,建设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是杭州缓解“行路停车难”的必然选择。缓解“行路停车难”,必须提高公交分担率;提高公交分担率,关键要解决末端交通问题,也就是公交系统“最后一公里”问题。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可使杭州市民和中外游客通过公交系统实现“门到门、点到点”出行。建设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是打造“绿色杭州”、“生态城市”的必然选择。机动车尾气已成为杭州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交通方式,不仅能节约能源,还能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城市大气质量,让杭州老百姓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建设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是建设健康城市、提升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通过使用公共自行车,人们可以把上下班出行与锻炼身体有机结合起来,早日实现杭州人均预期寿命接近80岁的目标。建设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也是减少自行车失窃、增加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一旦实现设立1000个点、投放5万辆的目标,至少解决2000人以上的就业问题,同时专人负责管理的模式,也将解决自行车容易失窃的问题。建设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还是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必然选择。西湖的免费开放,至今仍为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所赞赏。如果杭州率先建立免费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就会像西湖的免费开放一样,成为杭州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发展理念和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一大亮点。

王国平强调,杭州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必须体现“杭州特色”。要坚持“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标准,打造公共交通系统的精品亮点;要坚持把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纳入公共交通系统,充分发挥公交集团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少花钱、多办事、快办事、办好事的路子;要坚持免费制,打好“免费牌”,让广大市民、新杭州人和中外游客免费享受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要坚持“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设施、统一平台”,依托市公交集团,整合市场资源,探索建立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运作模式;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公司运作、规范经营,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方针,在理念、思路、政策、举措上彰显“杭州特色”,真正把杭州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打造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公共交通系统。

王国平强调,要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平稳有序地推进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要在城西、城北、西湖风景名胜区3个重点区域先期投放2000辆自行车,确保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五一”试点、“十一”开放,推进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一期建设。抓紧开展专用自行车和停车设施的专项设计招标工作,依托公交集团组建公司并积极探索广告总代理合作模式,建立公共自行车“职能+人工”管理系统;加快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研究建设公交自行车换乘(B+R)和停车换乘(P+R)系统,加紧研究旅游旺季和“黄金周”景区自行车交通组织,妥善解决相关法律问题;要抓好自行车租赁经营秩序集中整治活动,确保合法经营者依法经营,参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要搞好宣传,广泛征询社会各界意见建议。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