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学中
一、对中国电动车产业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从1995年清华大学研制的第一台轻型电动车面试,短短十年时间,中国从无到有,发展出一个全球最大的庆幸电动车行业。并且,新日公司认为:中国电动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均直接受益于“城市化、世界工厂、消费升级”这当今中国经济三大主题因素。
十年间,中国电动车产业迅速崛起,至今,已经走过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一是1996年至1999年左右的早期试验性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电池、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在技术上尚不完善,主要是生产企业自发的汇集信息、跟踪技术、组织市场调研,小批量试制并投放市场,为轻型电动车的产业化做好了产品、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的准备。
二是2000年至2004年的初创生产规模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伴随着关键研发技术的不断突破,整车性能大为提升,加之全国城市的大规模“禁摩”政策推动,作为自行车、摩托车替代产品的轻型电动车凭借快捷、方便、环保、廉价的优势,迅速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同。特别是2003年“SARS”,极大地激发了市场对于电动交通工具的诉求。产业内部的整车企业迅速崛起,投入不断加大、产能不断扩张,不但形成了北京新日、浙江绿源等规模以上企业和知名品牌,更形成了江苏无锡、浙江、天津三大产业集聚区,成为“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一个新亮点,奠定了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三是2005-2006年的超速进喷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电动车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市场需求急剧膨胀,带动了生产企业的规模扩张。尽管有产业标准不明晰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但消费者对这一新兴交通工具的青睐,推动轻型电动车产业近年来保持了年均80%以上的增长速度。
同国外同行相比,中国轻型电动车行业不仅领先世界率先达到产业化的成都,而且拥有一定数量原创和知识产权,在许多核心技术领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领先美国、日本等国外同行4-6年时间,已成为全球轻型电动车的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
二、对中国电动车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新日对当前市场状况的基本判断是电动车市场正处于“两个分水岭”:
1、从产业生命周期看,当前电动车市场可能处于成长前期和成长后期的分水岭阶段;
2、从电动车市场接口看,当前电动车市场处于从垄断竞争阶段转向寡头垄断的分水岭阶段;
2007年的七、八月份市场一反常态,在这一传统意义上的电动车市场旺季中却表现出需求不振,较之过去五年89%以上的年平均增长率,今年的市场增长率显著下滑,整个电动车产业呈现出“市场总量微涨、企业发展分化、行业盈利下降”的新特征,预期的产业“洗牌”已经提前开始。
中国电动车产业出现当前的发展特点,是和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分不开的:从外部因素来看:
一是国家产业政策依旧悬而未决,各部门各省市对电动车人是不一。政策的问题使得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感缺失,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受到了极大的抑制,这对电动车行业的增长产生了压力。
二是电动车标准之争令市场彷徨迷茫。《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等“六个标准”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科学性。制定标准应该根据中国道路的实际情况和百姓出行的实际需求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什么样的标准最适合中国国情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标准问题是整个行业最关心的问题,不仅对整车生产厂家重要,对于经销商来说,也是日常经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行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三是2007年国内的消费物价上涨对消费的抑制作用明显。2007年国内CPI指数步步走高,这使得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另外由于电动车价格及配件价格不断上涨,客观上也减少了市场需求。
而从产业发展内部因素来看:
一是电动车产业的集中度较低。目前全国1500万台的市场容量也被2000多家整车制造企业瓜分,作为行业产销量第一位的新日公司,也只占到全国市场7~8%的份额。如此低的产业集中度,也并不利于整个产业发挥出最优的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良性发展。
二是企业发展的水平与层次还比较低。中国电动车行业内以民营经济为主,虽普遍具有活力,但其中具有比较完善的治理结构、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的企业凤毛麟角,且整个行业尚未受到实力雄厚的国有资本、境外资本的冲击,企业抗风险能力有待检验。大多数企业不具备明确的战略思维和国际化思维,基础管理薄弱,企业产品的同质还处于产销数量型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竞争与合作辩证统一”的新思维,并且竞争手段单一,诋毁、挖角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时有出现,有的企业甚至采用违背最基本的商业道德与游戏规则的卑劣手段,故意寻找事端、打击同行,令人痛惜。
虽然存在着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但从长期来看,作为一个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发展环保节能绿色产业的追求、也符合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诉求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尚具极大的发展潜力与活力。
近几年的超速井喷增长局面,是典型的行业发展初期市场供需结构不完善所带来的直接表现,随着市场的成长和成熟,增幅必将趋于常态。而由于前两年,市场增长迅猛、投资回报较高、进入门槛较低所引发的大规模的投资冲动,导致行业新进入者迅速增多,茶能迅速扩大,市场对这一部分新增产能要进行消化,是导致了增幅回落的重要原因。但是,随着被短期抑制的中国国内庞大市场需求的逐步释放,核对国际市场的迅速开拓,电动车市场容量仍有持续扩大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行业领导企业依靠先发优势,逐步显示出“马太效应”,他们凭借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效应引致的较低成本摊销,在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等的各个环节,体现出比处于行业中竞争弱势的小企业、行业新进入者更高的效率,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这使得整个行业开始进入一个竞争加剧、集中度迅速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的优势大品牌格局逐渐形成的新的发展阶段,导致市场份额逐渐向大品牌集中,行业洗牌的序幕徐徐拉开。这是电动车产业走向成熟的一种内在要求,也符合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反映了一个产业从自发增长走向自律成熟的一般规律。
由于当前电动车市场处于成长前期和成长后期的分水岭阶段以及从垄断竞争阶段转向寡头垄断的分水岭阶段,未来2-3年内中国电动车市场必将从传统的外延型粗放经营增长方式向内涵型精细管理增长方式转变。
三、对未来三至五年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展望
电动车作为主要针对短距离交通的代步工具,具有环保、经济等诸多优势,因而在中国国内市场成功培育与发展的实践基础上,一个庞大的全球性市场正在形成。对于具有先发优势,并处于规模领先地位的中国电动车产业界来说,一旦我们能够在当前的整合规范阶段顺利完成全行业的资源重组与洗牌,同时抓住电动车技术突破、产品加速升级换代和全球性市场迅速形成的历史性机遇,必然能够大大提升这一产业发展的层次、加快产业演进的速度,塑造出一批具有全球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国际品牌和国际化大企业集团,使中国真正从电动车大国转变为首屈一指的全球电动车强国。
未来三至五年,是中国从电动车大国迈向电动车强国的重要阶段,更是电动车产业通过自我调整、自我重组、谋求质量型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对未来五年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与产业发展态势的分析,新日的基本判断是,在未来三至五年内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将会形成以下四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品牌集中度迅速提高,行业加速优胜劣汰
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和国际大市场的背景下,电动车产业将不可避免的走上一条分化、整合、变革、重组的道路。未来三至五年,行业产能总量将继续增长,而厂家数量逐步减少,最终形成市场分割基本趋于稳定、价格基本趋于稳定、新品开发基本能主导消费潮流的寡头垄断市场。
其间,思想先进、劳动生产率高的优势企业将彻底淘汰思想陈旧、管理落后的弱势企业。
趋势二:行业内企业间趋于白热化,竞争从“吃肉”阶段转向“啃骨头”阶段,渠道发展将丰富化和复杂化。
新日认为,在过去几年市场迅猛发展阶段,市场总量增长明显,行业内企业无论大小强弱,都可以分享行业增长的喜悦和成果,并且中国市场空间巨大,存在着大量空白点,容易开拓业务,这就是所谓的“吃肉”阶段。
而现在情况已经发生剧变,行业低速增长,企业间即将全面贴身,竞争残酷化,空白市场逐渐瓜分殆尽,遍地到处可见攻坚战,行业发展进入了“啃骨头”阶段。
因此,业内企业下一步要苦练内功,凭真正的竞争实力赢得自身生存。
趋势三:电动车相关技术革新迅猛,核心技术的突破将给电动车企业竞争格局的演变带来潜在机会和不确定因素。
新日认为,未来三至五年在电动车相关技术革新将主要存在于:蓄电池领域、数码技术、与电气工程领域、充电技术领域、新材料领域。
同时,新日认为:技术革新将不仅仅局限于研发技术领域,在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方面,电动车行业同样存在着巨大的改善空间。
趋势四 :国内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和国际资本介入。
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