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车战略之殇 75亿元“打水漂”

来源:太平洋汽车网      2008/5/15   浏览3668次   

国际上对新能源汽车战略发展方向基本已经达成共识:即起点是传统汽柴油车,终点是氢燃料电池车,其间有20年左右的过渡期,它将是各新能源车型各自为战的混战季。与美国重点发展氢动力车,日本大力开发汽电混合动力车,欧洲主攻柴油动力车相比,中国的新能源路线图却一直摇摆不定。

新任科技部部长万钢说:“五年之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企业却没有这样的自信,长安、奇瑞、比亚迪这些曾经全力投身汽车新能源战略的企业们现在都感到很受伤:“我们的要求并不高,投入的钱需要有回报。”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与世界汽车工业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机会。”业内有此共识,但随着中国新能源战略几次走空,我们似乎离目标越来越远。

方向之困

地处重庆的长安集团有几件“尘封已久”的“宝物”――长安电动车。

“2002年,长安制造出了第一款纯电动车样车,并于同年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但至今我们并没有把它推向市场的打算。”看着20多位工程技术人员耗时3年时间,投入上千万资金研发出来的新产品,如今灰头土脸的样子,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项目总监任勇很心痛。

2001年,在石油能源严重紧缺、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主要是电动车,包括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氢燃料电池车)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按照当时规划:中国决定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燃料电池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其中电动车被作为企业开发的重点资金支持项目。也就是从那时起,长安集团承担了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研发工作。

“我们投入电动车研发的资金,迟迟见不到回报,这不能怪企业。纯电动车的产业化需要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充电站等,目前这些设施无法跟进。”任勇情绪有点激烈。据任勇讲,除政府直接投资外,长安在纯电动车的研发上已投入上千万元。有类似苦恼的不止长安一家。

 奇瑞也承担了“十五”期间的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研发项目,“纯电动车早已研发成功并获得验收,但目前并没有把它推向市场的具体时间表。”奇瑞总经理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说。与此同时,之前宣传的曾颇为高调的比亚迪纯电动车上市计划目前也杳无音信。

一位曾在纯电动车研发方面投入不菲的不愿透露姓名的某民营车企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纯电动车项目已叫停了。“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完善最起码还要再等5年,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后,如此长时间内见不到效益,这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这位负责人肯定地认为,“现在进行纯电动车研究的企业所投入的资金绝大多数都要打水漂了。”

乙醇之惑

如果方向错误,越努力越被动。纯电动车只是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上第一次受挫经历而已。

据了解,在中国“十五”新能源车战略制定之初,曾确定了一条全面开花的“混搭式”路线图。一位参与我国新能源车发展规划研究的汽车工程学专家解释说:“大家明白,混合动力车是当前全球新能源车战略发展的重点,但我国各地区间所拥有的能源结构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对其他可替代性能源方案进行全面开发。”

此后,在主管部门再次明确了从汽柴油车向氢燃料电池车过渡的大方向,并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同时,乙醇燃料车、甲醇燃料车以及天然气车等也同时启动。

2002年3月,以消化近百万吨陈化粮为目的,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了在黑龙江和河南部分城市的乙醇汽油试点工作,进而于2005年3 月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个省全省,以及河北、山东、江苏、湖北4省部分地区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了2006年9月,继全国九省区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后,国家发改委又计划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广燃料乙醇。

然而,随着乙醇汽油在全国9省市全面推广,市场需求猛增却导致陈化粮库存骤减,企业被迫使用新粮,这使得粮食乙醇初次遭遇与民争食的难题。“600万吨年度量在‘十一五’期间肯定做不到,因为全面推广燃料乙醇的难点并没有解决:提取乙醇的粮食(玉米、木薯、甜高粱等)紧缺了。”一位曾在某燃料乙醇生产厂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士表示。据该人士介绍,目前国内的玉米都是非转基因的,非常适合人畜食用,但作为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则显然是“大材小用”。

好景不长,2006年12月,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乙醇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不少已经启动了燃料乙醇建设项目,并为此购买生产设备以及进行技术储备的企业,随着燃料乙醇项目建设被叫停,投入也付之东流。

投入之弊

曾参与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制定的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说:“中国汽车业属于后发型:一方面汽车传统发动机技术落后于跨国公司,另一方面新能源技术研发也落后于汽车发达国家。因此,中国的汽车新能源技术研发一定要区别于其他国家,它不能顺序发展,而要齐头并进。”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钱从哪儿来。

据了解,“十五”期间科技部为扶持企业搞新能源车的研发拿出了8个亿,“政府投入资金只是一小部分,承担项目的企业及企业所在地政府还要分别拿出至少对等的资金进行投入。”任勇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十五”期间政府规定,如果中央政府部门给长安拨款1亿元进行项目研发,那么长安汽车自己至少也要拿出1亿元进行投入,长安汽车所在地重庆市政府也至少要给长安1亿元的研发资金。这样算下来,“十五”期间的新能源车项目总投入实际应该超过了24亿元。

另据任勇透露,“十一五”期间国家相关部委还拿出了11个亿对企业研发进行支持,现在据说要增加到17个亿,“虽然目前还没有像‘十五’期间要求企业和所在地政府进行对等投入的规定,但企业和地方政府绝大多数还保持着对等投入的‘传统’。由此算下来,从2001年到2010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新能源车战略总投资将达到75亿元。”

而到目前为止,由于政府投入资金过于分散,无论是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还是其他新能源车型,几乎所有研究成果均未进入全面商用阶段。

战略之殇

在纯电动车上受困的长安,已经自行决定把投入重点转向混合动力车。“长安的第一款混合动力车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正式上市,名字已经定好,叫杰勋混合动力车。”任勇说。“我们决定大力发展混合动力车的时候,政策并没有对此给予优惠。但我们觉得这个方向可行。”

有的企业,由于看到中国新能源产业战略方向不清,干脆选择按兵不动。“虽然我们认为,混合动力车是汽车业迈向可替代能源新世纪的最佳路径。但由于中国新能源车战略方向不清,我们不打算目前把相关车型到中国市场中。”雪铁龙国际部部长邦赛说。

2006年全年,一汽丰田普瑞斯只销售了2100辆。对此一汽丰田销售公司总经理毛利悟承认:“丰田普瑞斯去年在中国销售的确不是很好,但丰田把普瑞斯带到中国,是为了让它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实实在在影响到了中国社会的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但事实上,丰田一直处于讨论中的“是否把整个混合动力生产体系放到中国”想法至今没有推进。

惊弓之鸟

4月底,曾经是国内电动车项目领军人物的万钢就任了国家科技部部长。在上任之前,万钢曾向外界公布了一个最新版本的中国新能源车战略路线图:即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将开发重点转向混合动力汽车,并推动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和市场运用,之后再进一步带动电动燃料汽车的推广。

很快有企业嗅到了政策风向在变。之前一直致力于纯电动车开发的比亚迪开始调整新能源产品研发方向。“我们不能指望纯电动车的市场一蹴而就,这中间需要一个过渡。”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说,“这个过渡就是混合动力。”与此同时,东风汽车电动车公司一位内部人士也表示:“纯电动车有动力性能低和续航能力较差等先天不足,而其他替代性新能源车如乙醇燃料车、天然气燃料 车等又因各区域资源储量的分布不均而难以全面发展,因此,混合动力车才是个最理想的过渡产品。”

中国新能源车战略经历了近7年的摸索试验,终于再次明确方向,发展混合动力车的呼声正日渐高涨。但是之前的投入怎么算?之后的方向还会不会变?企业现在看起来倒像是惊弓之鸟逡巡难前。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