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辆纯电动大巴驶向绿色奥运――北京交通大学科技服务奥运纪实一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祖国斌):一会儿是廊桥栈道,一会儿是大漠风情,一会儿是江南水乡,一会儿又是黑山白水,如果不是鸟巢,水立方这些标志性的建筑,你可能要疑惑自己走进了水墨画中的天地。没错,这正是08年夏的北京奥运村——都市高楼边独具一格的小世界。50辆纯电动大巴缓缓穿梭在奥林匹克中心区蓊蓊郁郁的绿化带中间,为运动员、教练员和媒体记者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务。奥运村的一角,一个占地5000平米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为纯电动大巴提供能量供给,整个T4区达到零排放。
一切预见中的情形将在不远的几个月后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样,在北京交通大学,“为奥运服务,为奥运交通服务”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50辆纯电动大巴的蓄电池管理系统是该校电气学院研制的,充电站技术依托单位也是该课题组负责的。目前,充电站建设已进入全面的冲刺阶段。
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靠性能
据项目负责人姜久春副院长介绍,08年北京奥运会是国际上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应用锂电池电动客车,项目具有极大的挑战性。目前国内每台纯电动大巴的成本大约是140万,其中蓄电池的造价就达到四、五十万。作为电池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承担着实时监控电池状态、优化使用电池能量和保障电池使用安全的重要职责。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自“九五”期间即开始为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发和设计BMS。电池类型涵盖铅酸、镍氢和锂离子电池。系统以其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接口齐备、安装方便以及可靠性高赢得了用户的广泛好评,研制的电池管理系统成功的通过了国家权威机构的电磁兼容测试并安装在电动汽车上顺利的完成了高温、低温和高原等性能试验。通过对北京121路电动公交示范线的长期并卓有成效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得到北京市科委和政府的一致好评。
为了更好的队电池管理系统进行测试和深入的研究,现在在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已经建成了一个能实现充电站所有功能(包括电池10箱及其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机组和监控网络)的小型模拟蓄电池充电站,模拟奥运充电站的运作流程,为奥运充电站的顺利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研发团队购置了一台Digatron(最大输出电压500V,最大输出电流300A)专用电池测试设备,用于对成组电池性能进行深入的测试和分析,为进一步的提升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研究团队的实力积累
北京交通大学早在1997年开始涉足电池充电领域,最早在国家电动汽车运行试验示范区开始试验,凭借多年的研究成果,2002年,学校顺利成为奥运重大项目之一“电动汽车运行示范、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参加单位,承担电动汽车蓄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技术的研究。该项目是科技部、北京市科委等在“九五”、“十五”“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基础上共同组织实施的,旨在为北京奥运会使用绿色环保汽车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我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化。
姜久春教授说,经过十几年的技术积累,学校的这个团队无论在规模还是管理上都有了质的变化,相对于十年前汕头的基地,技术投入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学校设计的电动大巴电池管理系统在北京121路电动公交示范线、北京密云示范区、东风二汽、重庆长安等处得到广泛的使用,运行效果良好。2007年,该团队在电池应用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所参与项目获得了教育部的科技进步一等奖,现有的电池管理系统已经能满足包括纯电动和混合动力车的大规模应用。
奥运充电站的技术研究从2003年开始,2004年建成一个20辆车运行的示范用充电站,当时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站;2005年,14辆铅酸电池电车在“一区一线”(121路电动公交示范线和密云示范区)开始示范运行;05开始,锂离子电池开始进行装车试验,实现了世界上首次十几辆锂电池电动车的同时运行。2006年奥运电动汽车样车(2辆)开始进行性能试验,获得公告和牌照,2007年第二轮的5辆车实际载客运行,顺利地完成夏季高温测试和冬季低温试验。系统运行可靠,抗干扰能力强,满足了电动汽车的实际运行需要。
“别的都可以放一边,这件事情一定要盯住。压力再大,也要尽一切可能保证不出任何问题。”就是这样一句话,课题组的师生起早贪黑,心里默念的就是奥运项目的早日成功。
在奥运中心区,奥运官员、教练员、运动员将听不到汽车发动机的轰鸣,闻不到汽车尾气,纯电动客车将成为北京奥运的绿色载体、科技载体。姜久春对管理系统的发展前景满怀信心。50辆纯电动客车的使用每天可节油约1800升,减排CO2约为4230千克;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在行驶中可以实现零排放,混合动力汽车在节能的同时也能大大改善排放;另外,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噪音远低于常规内燃机汽车。今后,绿色交通的概念将持续发展。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