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世界500强公司败走中国,贝塔斯曼在短时间内宣布中止中国书友会运营,并解散上海贝塔斯曼文化实业公司,迅速成为近来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
记者昨获悉,贝塔斯曼同意向持有上海贝塔斯曼文化实业公司20%股份的新华传媒,支付等值于836万元的款项作为补偿,并签署了《上海贝塔斯曼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合资企业中止协议》,这也意味着贝塔斯曼与新华传媒在图书市场的13年合作画上了句号。
作为贝塔斯曼长期供货商的北京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辛继平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贝塔斯曼的图书销售业务在中国遭受了挫折,但是,它仍然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他说:“早在贝塔斯曼决定中止连锁店业务前,曾给我们发来传真进行说明,并表示会按照合同规定严格执行。这显示了一家国际性大公司的风度。”要知道,在我国图书流通领域,一年能付清书款算是好的,拖个两年三年不付款也是司空见惯的事。辛继平说:“我为贝塔斯曼感到惋惜,我觉得国内的经营者不应该幸灾乐祸。贝塔斯曼给中国书业敲响了警钟,各方应引以为戒,吸取教训。”
传统方式已无出路
很多人认为,贝塔斯曼的“败”是诸如卓越网、当当网等风头甚健的网上书店对它的冲击。对此,卓越网副总裁石涛认为,贝塔斯曼最初网上书店发展还可以,后来却把重心放到发展地面书店。这是一个错误决策。以贝塔斯曼的资金和实力以及市场号召力,全力做好网络这一块,肯定有机会。好在这几年来,贝塔斯曼的主要利润在物流和IT服务等领域,这几块的收入来源远远超过其图书发行业务。
曾任贝塔斯曼亚洲出版公司总编辑的九久读书人董事长黄育海指出,在网络出版热潮的冲击下,固守传统出版方式已无出路。贝塔斯曼最大的败笔就是没有全力进军网上书店。黄育海同时也表示,并非书友会不适合中国国情,关键是要针对中国市场,找到盈利模式。贝塔斯曼进入中国十几年之所以一直水土不服,是因为一直照搬德国的书友会形式,没有研究中国本土市场的需求。
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现在零售书店的利润率确实不高。由于零售书店从出版社或批发商手中进书时,拿到的价格会受数量的影响,小书店由于进书量少,成本要比大书店高出5%-10%。在此背景下,传统出版业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受到挤压。
上海最知名的连锁书店季风书园的董事长严搏非在“贝塔斯曼事件”之前就曾表示,现在的图书市场,每年的销售册数一直在下降,按这个下降趋势,除去教材图书市场,其他图书不久就将萎缩30%。虽然全国的图书销售额每年还在上升,但那是因为书价不断上涨的缘故。但书价是有封顶的,再往上涨,更没人买书了。而且,这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以美国为例,去年全年的图书销售也减少了2000多万册。另外,现在图书门店普遍遭遇同样的问题,那就是读者们会去书店翻看挑选图书,但很少人在书店买书,转而去向网上下订单,原因只有一个:网上买书更便宜,而且能送书上门。这样一来,网络对实体书店形成的冲击将不容小觑。
上海大众书局副董事长何根祥指出,贝塔斯曼从中国无奈撤退,有其深层意义,值得中国图书业深思。在数字化时代,所有的图书出版公司都必须围绕互联网进行不断革新,才能够生存壮大。
中国仍是关键市场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应用理论研究室主任徐升国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对于贝塔斯曼来说,图书销售是其传统的核心业务,这次业务转型是壮士断腕。从世界范围来看,传统出版业在网络时代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人们通过上网、看电视等其他方式获取信息和知识,读书可能在变成一种古典的生活方式。
徐升国说:“我觉得现在断言贝塔斯曼已被淘汰出局可能为时过早。虽说坚持历来被视为一种美德,但在竞争的不利局势中及时找到新的空间,比抱守残局更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正如徐升国所言,贝塔斯曼发言人安德鲁·格拉菲美亚日前表示,该集团的其他一些业务如杂志出版商G+J、Arvato服务分支等都在中国运营良好。在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时,安德鲁表示,中国目前仍然是贝塔斯曼发展的关键市场。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