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灾害管理调查

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2008/7/15   浏览4257次   

每一次灾难都带来伤害,但也同样带来警示。对国家来说如此,企业亦然。企业危机管理常常来自于经营,自然灾害的比例偏低,但一旦发生,也同样是100%的危害。当此次突发地震灾害后,企业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其中,展现了哪些问题?

为此,记者在企业中展开了一次小型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1份,其中,国有企业为31家,民营企业40家,合资/独资企业15家,上市公司17家,非上市股份公司8家。

只有亲历才能重视?

在接受调查的111家企业中,70.27%的企业都有业务在此次地震灾区,但之前经历过类似自然灾害的企业只有19.82%。非常引人注意的是,这些曾经真实经历过灾难的企业,几乎100%设立有相关应急机制,有专门的团队负责,并提供相关培训,其中的不少甚至专门请专业团队来做培训。

但从总体情况看,则并不乐观。尽管超过半数的企业声称自己设立了应急机制,但多数仅仅停留在防火一项上。而且,即使是这一项,也多被交给保安负责,或指定了专门部门负责却没有相关培训和演习。有些企业的演习甚至完全依赖物业进行。

民营企业,最大的缺口?

在调查结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民营企业。因为在40家接受调查的民营企业中,没有任何应急机制的比例高达60%!与其他几种类型的企业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国有企业,在应急机制的建立以及专门团队负责等方面表现相对优异(逾八成)。

事实上,在大型跨国公司,应急机制几乎是普遍设置的,与其相比,国内公司的危险防范意识显然差了不少。有人认为,如此烦琐的设置是大企业才应考虑的,实则不然。有专家指出,这跟企业的规模大小没有太大的关系,跟企业管理的先进程度则直接相联。

怎能忽略“旁观”员工?

调查发现:超过90%的企业都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地捐款,或组织员工进行捐款,在灾区有员工的企业也通常立刻沟通信息,关注员工的安全。但与此相比,对其他员工的关注则普遍被忽略。事实上,因为这次地震的影响之大,即使作为旁观者也难免陷入到悲痛中,心神不安甚至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这时候,他们同样需要来自企业的关怀和引导。但对此采取措施的企业只占54.95%,而且,措施也仅限于组织大家捐款,表达爱心。也因此,更多地关心员工被强烈呼吁,仅次于对建立应急机制的呼吁。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