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情报”两字,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美国中情局、007等神秘莫测的人物和惊心动魄的电影片段。实际上,情报不仅仅在军事、政治领域发挥着作用。在商业活动中,情报对于一个企业的命运,甚至对于一个行业的命运都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常务副秘书长戴侣红甚至认为,竞争情报已经继产品、营销、服务之后,成为企业的第四核心竞争力。但商业情报的获取并非都是与黑客攻击、商业间谍、非法窃取等手段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上,商业情报的来源是多途径的,完全可以用合法的手段获取到商业秘密。
中国企业信息过剩情报稀缺
军事情报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实用性,作为商业情报来说也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情报必须具备企业决策的实用价值,也就是必须具备实战性才行。
有这么一个例子,韩国一家公司想和国内某大型企业合作。在几家竞争对手并存的情况下,要搞定这家企业负责人并不容易。对方既不接受请客,也没什么个人爱好,看似是一个没有软肋的人。但是这家韩国公司获得了这样一条情报:这个企业负责人的儿子得了一种怪病,而这种病在韩国正好有一种药材可以医治。于是通过这样一条情报,韩国公司与这家企业负责人建立了联系,并且成功达成了合作。
运用竞争情报,已成为外资企业进入新兴市场或者展开合作的最常规手段,但是中国企业对情报的运用还停留在萌芽阶段。很多企业愿意花费几十万元购买硬件,但却不愿花钱买情报。即使拿到情报也不知道怎么用,有的企业甚至把竞争情报等同于调查报告。
北京博锐奕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世平曾经在部队里做过侦察兵,专门负责军事情报的搜集。他认为,军事情报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实用性,作为商业情报来说也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情报必须具备企业决策的实用价值,也就是必须具备实战性才行。
然而在国内,企业对于商业情报还有很大的认识误区。有的认为竞争情报只是一个理论,有的则认为竞争情报是需要通过商业间谍、偷听偷录等一些非法的手段获取。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与美国、日本、韩国的意识相差甚远。
据了解,日本在二战以后,那些军事情报员很多都进入了企业工作,在汽车、电子等行业,他们大量获取美国等其他国家竞争对手的商业情报。最后,在这些领域,迅速将美国的竞争对手打败。
获取情报首先要找到情报源
在互联网和公开资料中,往往会有大量的情报线索,找到这些线索还要进行相互印证才能真正得到有用的情报。
“情报会出现在各种信息中,关键是要发掘。”张世平说着便拿出一份公开的讲话报告,他说在这份报告中,就有17处泄露了情报。
张世平说他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A、B两家企业都是葡萄酒生产商,在给A企业做情报顾问时,B企业在东北某地投放广告达100万元。在这之前,A、B企业都认为东北市场没有太大价值,原因是当时本地的葡萄酒生产商已有不少,另外东北人喜欢喝啤酒和白酒,对葡萄酒喜好程度不高。但是A企业认为B投放100万元广告费说明了其做东北市场决心不是一个偶然现象。经过调查,A企业发现国家在一个新政策中规定:某项指标超标的葡萄酒不准上市,而东北当地三家葡萄酒厂的该项指标全部超标。这些公开信息中显然隐含着这样一个情报:东北市场将出现葡萄酒市场空当。于是A企业迅速展开了进入东北市场的攻略。
在互联网和公开资料中,往往会有大量的情报线索,找到这些线索还要进行相互印证才能真正得到有用的情报。比如说,中国人和美国人思维方式不同。美国人比较直接,因此在一些讲话中获得的信息真实性更强,而中国人讲话和写文章讲究含蓄和转弯抹角,因此得到的情报会模棱两可,还需要进行多角度和渠道进行印证。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