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内,衢城15万辆电动车如何艰难“转身”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李 啸   2008/11/3   浏览3476次   

衢州日报11月3日讯   高音喇叭宣传车穿梭大街小巷近8小时;街头到处悬挂着诸如“电动车不办理注册登记将处50元罚款”、“电瓶三轮车严禁驶入上下街”的鲜红横幅;12个卡点几十名交警统一行动……10月27日,一张声势浩大的电动车交通违法专项整治在柯城区全面铺开。

当天,交警便开出了400多张罚单。

尽管警方一再澄清,此次为期一月的专项整治,与10月20日晚发生在府东街的电动车撞死行人肇事逃逸的案件没有直接因果联系,但很多人仍不自觉地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如果我们从一个月的跨度中跳出,稍稍拉长视角观察,一组令人不安的数据即可浮现:“2006年至今,柯城区已发生与电动车相关的交通事故近10000起,占到该辖区交通事故量的将近四成,20多人命丧电动车。”

一个形象的说法是:“走路的人怕电动车,骑自行车的人怕电动车,开车的人也怕电动车。”人们不禁追问,新一轮整治风暴,能否有效解决电动车之祸?

夜幕下的逃逸

10月20日20时30分许,在市区府东街劳动力市场路口非机动车道人行横道线上,发生一起电动车撞伤行人后逃逸致行人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的交通事故。据市交警支队柯城大队事故处理民警介绍,“110”指挥中心在20时46分接到电话称“有一个人倒在路边”,随后指派就近派出所出警,在进行初步调查后,警方发现这其实是一起交通事故。

当呼啸的“120”救护车把耳内流血的伤者送走后,柯城交警也随即展开缜密的事故调查取证。事发闹市,目击者众多。经民警调查,当时肇事车辆是从北向南(新桥街与府东街路口往机场大转盘方向)行驶,肇事者基本特征也很快锁定:30岁左右的男性,短发、戴眼镜、中等身材,驾驶浅色或黄色电动自行车,后有椭圆型工具箱,事发时车上仅1人。目击者称,相撞时现场声响巨大,肇事者在撞到行人后同时摔倒,电动车向右侧翻倒,在现场停留很短时间后,随即驾车逃逸。

民警表示,肇事者在市区繁华地段当着多位目击者,不顾伤者头部着地跌倒的情形下依旧逃逸,“情节十分恶劣,社会影响极坏,警方将尽一切力量全力侦破此案。”为此,警方发出悬赏公告,对破案提供有效线索的人,奖励10000元。

23日下午,画像专家根据目击证人的描述,绘制出了肇事嫌疑人的肖像画。随后,1.5万份印有画像的征求线索公告奔向城市各个角落,各大媒体也刊播了警方的这一公告。警方在全力缉拿该交通肇事逃逸嫌疑人的消息很快传遍衢城。自发布公告后,警方已收到并排查了上百条群众提供的线索,所有线索中提及的“嫌疑人”或“嫌疑车”都一一见面。专案组的民警每天都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10点,排查了近千辆电动自行车,走访了市区几乎所有的重点相关行业场所,并对居民生活区进行逐片排查。虽然目前嫌疑人还没有归案,但民警表示,随着侦察范围的缩小,他们有信心将嫌疑人抓获归案。同时警方再次向广大市民发出请求:请大家一起来协助警方查破这起恶性交通肇事逃逸案。

警方也正告肇事者及其家人,做错了一次,不要再继续错下去了,主动出来自首才是正确的选择,只有那样法院才会从轻判决。

新“马路杀手”

“汽车太贵,摩托太费,公交太挤,单车太累,盘来算去,都不如电动自行车实用又不费。”这是眼下人们对电动自行车的贴切形容。如今,电动自行车遍布街头巷尾。

电动自行车带来交通便捷的同时,也埋下诸多安全隐患。一是行驶时的不稳定性。电动自行车前后两个轮子都在一条直线上,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幅度较大,从而增加了与其它车辆、行人横向碰撞的机会。二是行驶速度快。电动自行车其外形虽然与普通自行车相似,可是它的行驶速度是普通自行车的好几倍。据调查,一般电动自行车的行驶时速为30公里,有些车型的时速甚至达到45公里以上。此外,电动自行车制动机件的设计相对性能较低,遇紧急情况时起不到预期的制动效果。三是行驶时无声音,难以使人提前引起注意,因此易引发交通事故。四是车身较宽而脆。一旦发生碰撞车损就会比较严重。五是驾驶人员城市交通法规意识淡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人缺乏正规系统的安全培训。

今年4月份,快修网和钱江晚报车友论坛联合开展的一次名为“街头的什么车让你最害怕”的调查显示,电动车已成为行人和有车族最害怕的车辆,其次才是公交车、出租车和水泥槽罐车。

这样的结果,并不让人意外。“我最怕电动车,速度很快,突然悄无声息地来到你身边,让人防不胜防。”一位曾被电动车撞过的受访者说道。

据交警介绍,电动车撞死行人的事件已经连续发生了3年:2006年10月29日,巨化生活区文昌路,不满16周岁的叶某骑电动车将行人邹某撞死;2007年9月6日,荷花一路,行人郑某被骑电动车的杨某撞死……从曾经的环保使者,到今日的新“马路杀手”,电动车的角色异变让人始料未及。

所以在交警看来,10月20日晚发生在府东街的这场电动车肇事逃逸事件让警方很“郁闷”。这起至今未破的命案,多少让从10月27日开展的电动车交通违法专项整治月增添了不少被动成分,尽管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因果联系。

事实上,就在10月20日下午,也就是府东街肇事逃逸事件发生前的几个小时,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领导就在市交警柯城大队调研市区交通管理工作,部署电动车专项整治工作。“谁知会刚开完,晚上竟会出了这么一件事……”一位当时与会的民警对记者说。

惊人的巧合,让柯城交警的统一行动步履蹒跚。接受采访时,交警表示,电动车整治其实是他们早就酝酿已久的思路,宏观背景则是公安部从9月21日开始在全国统一开展的以客运交通、高速公路和农村地区为重点的预防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百日行动。

但是,这一后奥运时代的交通安全整治风暴落地到衢城市区,缘何却陡然变身成了针对只有两个轮子、貌不惊人的小小电动车?翻看交警柯城大队的事故日志,或许能让人立刻明白做出这一安排的初衷。

据柯城交警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今,柯城已发生与电动车有关的交通事故近10000起,接近事故总量的四成,20多人命丧电动车,与此同时,柯城区的电动车上牌数已达到了70000多辆,且仍以每年15000辆以上的的速度在不断递增。目前保守估计,加上没有注册登记的和在衢江办牌的电动车,在柯城区范围内行驶的电动自行车总数已超100000辆。在面对机动车时,电动车驾驶员是高危险弱势群体,但对数量更为庞大的其它非机动车、行人而言,电动车则成为高威胁强势群体。

而与此同时,电动车违法行为的大量存在,也确实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安全和道路畅通。因此,要更好地保障市民交通出行安全,规范市区道路交通秩序,严厉整治电动车违法势在必行。

转身之难

彻底根治电动车之祸,是一句悲壮的口号。

据交警介绍,此次市区范围大规模整治电动车违法的行动,交警部门是下了决心要整治出成效。先行选择市区最主要的上下街、荷花中路为整治重点,集中警力出重拳开展几类重点违法的整治,以后逐步扩大到市区其他道路,并作为一项长效机制,今后还将逐步扩大电动车违法种类的整治范围。

但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受访警官都不敢保证30天后的情形会是怎样。事实上,柯城交警每年都会开展数次或大或小的电动车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但由于电动车驾驶员群体的广泛性和特殊性(几乎以工薪阶层为主),经常会遇到拒绝执法的情况;一些电动车驾驶员的不配合,给警方的工作开展造成了很大困难。

在问及此次整治所要达到的目的时,柯城交警大队一负责人回答说:“希望通过这次整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行车秩序,宣传电动车交通法规,提高驾驶人员的安全驾驶意识。”他表示,要想彻底根治电动车问题,单靠硬性罚款是不够的。

此前,市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也曾表示,解决电动车的行车混乱问题,必须从源头管理、交通安全宣传、路面管理三个方面同时推进。后两者,交警当仁不让,而对前者“源头管理”,单靠交警一家却无能为力。

记者调查发现,如同曾经波澜诡谲的“三鹿毒奶粉”,一辆电动车从生产到销售再到上牌上路,同样面临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尴尬现状。

按照2005年出台的浙江省《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要求》,电动自行车额定电压下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同时整车重量应不大于50千克,而实际上,大部分市场上零售的电动车时速都超过20公里,而电动车外型也越做越大,体重严重超标,匆匆一看,俨然一辆踏板摩托车。 “这都是跟着顾客的要求衍生出来的。”荷花中路一家电动车店的销售人员透露,“衢州的消费者很奇怪,电动车速度越快车型越大越好卖,而在一些大城市,往往是体型轻巧的车型畅销。” 当明显不符合规定的电动车绕过监管渠道诡异地出厂,进入流通市场后,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也就连锁出现。

事实上,电动车问题正如同我们身边许多熟悉的社会话题,它们之间有着如此惊人的共性,却都只可意会。比如出厂时标着核载5吨实际却明明可以装20吨的卡车,比如那些随时出没着三聚氰胺魅影的食品,又比如山西真假记者扎堆领“封口费”……

处在社会转型期,一切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时间和空间。观察人士表示,当制度监管层面暂时曙光黯淡时,接下来做的也许就只能靠人们的道德觉醒和行业自律。

一个月时间似乎很短,对市区100000辆电动车而言,可以预见它们的转身将异常艰难。然而,这,是必须的。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