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影响职业规划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吴琼 李润文   2008/11/24   浏览3033次   

受美国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公司出现裁员迹象。虽然还有些企业还在大规模招人,但仍有不少人鉴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决定调整职业发展规划。不久前,智联招聘的一项调查表示,超过1/3的被调查者推迟或取消了跳槽计划。

企业裁员波及白领

自从2004年大学毕业后,李言就一直在北京的房地产广告公司做文案策划。今年7月,由于某种原因,他被公司辞退。

“刚从公司出来那会儿,我上午从网上投了简历,下午就有好几家让我过去面试。”李言说。但李言最终选择和朋友一起开公司,自己当老板。

但他郁闷地发现,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了,客户的房子卖不出去,他们根本赚不到钱,无奈从10月份,他又开始投简历,可是一个月过去,没有任何音信。

李言说,他原来所在的广告公司,有六七十人,算是房地产广告公司里规模比较大的,已经裁员1/3。而小一些的广告公司,裁人达2/3。广告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现在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房子一旦卖不出去,房地产广告公司也就收不回来钱,拿不到钱,又没有那么多项目做,只好裁员。

李言的同学秦艳,在网络媒体工作多年,后主动辞掉工作,想休息一下。但休整后却一直没找到工作。秦艳现在有点后悔当时的冲动。

IT业的一些外企,也开始通过裁员,压缩成本。但国内的IT行业,现在还没有裁人的迹象。像华为、中兴还在大批地招人,但是员工都不敢懈怠。

小王是中兴通讯南京分部的一名新员工,最近几乎每天都在加班。他有些焦虑地说:“公司虽然没有裁人,但是如果表现不好,不能很快上手的话,也会很快被裁掉。”

据小王介绍,同事们整天都很恐慌,加倍努力工作,生怕被裁掉,有跳槽想法的人,现在也打消了念头。

事实上,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了职场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不久前,智联招聘推出了“金融危机下的职场人”特别调查,截至11月12日,在为期两周的调查中,共有6000余名职场人参与调查。

调查显示,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变化。27.1%的职场人推迟了跳槽计划,9.7%的职场人干脆取消了跳槽计划。不过也有18.1%的职场人表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本来没计划跳槽,现在想赶紧找下家。

不同行业就业苦乐不均

由于经营状况日渐吃紧,一些企业在裁员的同时缩减了招聘计划。11月20日,江苏省举办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参会的注册单位达到942家,提供职位需求40152个,从网上投递简历中遴选出的5.2万名应届毕业生和数万名求职者入场应聘。

在谈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时候,南京人才市场招聘部负责人一连说了两个“很严峻”。他说,今年的人才交流会上有1000家企业,但是从岗位需求总量上而言,呈现下降的趋势。

本报记者在会场发现,以往最受关注的世界500强企业在现场找不到踪迹,有名头的大企业也为数不多,还有些外企设了摊位,却没有来人。

本报记者从南京市人才市场了解到,南京的外贸出口加工、IT等相关行业的一些企业已经暂停了对外招聘。

中华英才网销售部一位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很多企业已经暂停或停止了招聘计划,比如韩国、德国的一些企业,今年招聘需求大概下降了30%。”

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师陈宁介绍说,从招聘角度来看,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的是,IT行业,如软件外包、芯片制造等;外贸出口行业;房地产行业,如房地产中介公司、房地产广告公司、房地产装修公司等;另外还有汽车行业,整车生产、新车销售等相关行业都受到了影响。

陈宁说,房地产行业招聘工作在下半年出现了分水岭。上半年房地产行业的职位需求总数处于上升态势,1月是6万多个职位,7月是9万多个职位,但是从下半年开始就处于一个下降趋势,8月是7.6万多个职位,到9月已经降到7万个左右,10月份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他估计会下降1万个左右。

一些靠投资生存的网站,如视频类,网络游戏类,娱乐类的网站,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资公司收缩投资,也受到了冲击。但陈宁认为,这些行业与传统行业相比,用人人数很少。

陈宁认为,以上是受冲击比较大的几个行业。从数据上来看,像传媒行业以及一些国有企业,受到的冲击不是很大。

记者了解到,在一些行业出现劳动成本紧缩的同时,如建筑、机械制造、桥梁设计等,对人才需求却正在加大。

南京人才市场招聘部负责人认为,目前就业存在冷与热的现象,机械制造、铁路桥梁设计等重点技术行业对人才需求多,而像新闻类、管理类、艺术类包括动漫类等专业不太容易找工作。智联招聘市场部的负责人徐小敢说:“今年文职类的岗位减少,销售、技术类的岗位未见减少,但是对应聘者的要求提高了,以前本科生就可以了,现在要双学士或硕士生。”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