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支撑了二十世纪以来的现代文明,也给机车注入了新的动力。对一个家庭主妇而言,厨房没有油烟是不可想象的,同样,对于被尾气熏黑的地球而言,电动驱动只有动力没有尾气也是不可想像的。发明家基于这种不可想像的惊喜,开始对电动车的研发,至今的电动汽车还在概念阶段,动力要求更小的电动自行车已经走上了大街小巷。
电动自行车的出现违背了发明者的初衷,因为它主要抢夺了自行车的市场,而自行车本身就是一种环保的交通工具。随着全国各地相继禁摩,少部分的变通者加入了电动自行车的阵营,大多数还是改乘了汽车,原因是最便宜的汽车已经和中档的摩托车价格接近了。
商业运作从来就是投其所好的,只要好卖,挤破头也要上。整个中国的电动自行车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汽车也是如此,唯一大幅度萎缩的是普通自行车市场。
恐怕电动取代燃油,只能是寄托在即将问世的电动汽车身上了,时代总是在拨乱反正中前进。
看电动车广告的学问
一个全新品类的出现,少不了适当的市场教育,广告则是市场教育的重要一环。
如果说太阳神的电视广告开了中国保健品推广的先河,爱多的电视广告开了VCD推广的先河,自电动自行车车上市10余年来,尚无一条让人记得住的开山之作,是为大遗憾。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尽管电动车广告层次较低,但由于各个厂商层次不一,体现出的水平也是各有千秋。广告即人道,有什么样的企业,有什么样的企业主,就有什么样的广告,这几乎是中国市场的定律。因此,在对一家企业不了解的情况下,通过广告看企业,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三流广告做外观
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个人在没有实质内容可以包装的情况下,只有炫耀自己的外表了,一辆电动车也是如此。我们注意到很多电动车的广告都是在炫耀外观有多漂亮,有的甚至看起来和摩托车一样了。
路边随机调查,可以发现,那些骑不动、只能推着走的大多数都是外观特像摩托的电动自行车。原因是什么?厂家把所有的都用于做车的外观去了,忽略了自行车实用的基本属性。
广告主需要注意的是,外观驱动不了一辆能拉人载货的车。
警惕那些一味炫耀外观的广告。
二流广告做概念
电动车10年的风雨之路,走到今天也才是刚刚开始。原因很多,比如全国各地曾经大规模禁行电动车、比如电池的动力不足等原因。
正视这个事实之后,我们发现,很多厂商在没有学会走路的时候就开始跑步了,不考虑电动车的初始阶段,而开始大张旗鼓地炒作概念。加一块电池就叫“双动力”,加一个电阻就成了“智能变速”,外形稍加简化就成了“SUV”,诸多概念,让消费者摸不着边际。
并不是不能做概念,但概念之下必须要有充足的技术支持。概念的无端捏造,很容易导致的恶果就是全行业云山雾罩,让消费者对产品丧失信任。
一流广告做技术
就产品做产品,是最切合实际的路。
乐百氏纯净水“27层净化”,一滴水都要讲个技术含量。
在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就事论事是获得信任的重要途径。
但是,一辆电动自行车,充其量就是千把两千块钱,到底有多少技术含量可言?这个问题需要专业的厂家来解答:
2003年,新大洋推出无刷电机,提升了车程,推动了电动自行车的快速普及;
2004年,澳柯玛推出锂电池驱动,减轻了车重,推动了电动自行车的轻便化和时尚化;
2006年,阿米尼推出全城防盗服务,让消费者降低了买车的后顾之忧……
在鱼目混珠的电动自行车市场,所谓的专业厂家市场占有率仍然很低,在这个混战时代,尤其需要擦亮眼睛,看懂广告,看懂产品。毕竟,一场场洗牌之后,大批的厂商要出局,购买不慎,就有可能得到无处售后的后果。
电动自行车名人代言之觞
名人代言已经风行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泉州的鞋厂几乎将中国稍有风头的运动明星全签光了。借名人之名为自己出名,那些急于得到市场回报的企业家都会想到这条捷径。
很想问问这些企业家,电动自行车是一个刚开始发展的品类,钱可以三十年、五十年地赚下去,这么急着要出名、要回报,有没有必要?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电动自行车的名人代言风,已经暴露出广告主的心态出了问题,在这样的脑袋发热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产品是否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成龙之新日电动车
从汾煌可乐到爱多VCD,成龙代言已经伤害了不少企业,这回到了新日电动车手上,很难预料会有什么结果,真是谨慎地希望新日能配得上成龙的威风。
新日电动车的电视广告,是典型的吆喝式广告,我们看不出产品的任何亮点,也无从了解品牌的内涵,广告就是为了知名度,毫无美感可言。
刘德华之比德文
天王已经不再天王了,但青春依然还在。透过老天王的笑脸,我们能看到一个企业想做品牌的真诚。
比德文的电视广告,创意性地以水底为背景,画面效果清澈见底,人物和车潇洒自如,表达了人和鱼一样自由的悠闲,用这个情景来铺垫“SUV”的全新概念。
概念很好,但常规理解,概念产品总属于未来,因此,比德文的广告做的很未来,是前瞻性的,应该说对现期的销售推动效果并不理想。这就是做品牌与做产品之间的差距。
S.H.E之雅迪电动车
S.H.E的唱功无从考究,单单从海昌隐形眼镜、动感地带、可口可乐等广告来看,三人的组合就是一套花瓶,除了人气超强,并无多少内涵。
雅迪电动车比较讨巧,用了S.H.E的《super star》作品,用了S.H.E的表演,用雅迪电动车车灯做现场演出的灯光,用雅迪电动车做现场观众,人和车的互动,突出了车的形象,但车依然是陪衬,究竟这个陪衬有多少含金量?观众不得而知。
稍有遗憾的是,这条片子“大明星小制作”的效果影响了片子的整体质量。舞台超小,观众席超小,灯光太单调,气氛很单薄。
更为重要的是,雅迪通过此片,过早消耗了品牌的资源。才刚面世,就“超级明星”,将来呢?
从今天来看,电动自行车的市场,雅迪成超级明星了没有?将来,雅迪的路还要怎么走?问题重重。
无论周迅之天爵,陆毅之可迪,曹颖喜福来,刘璇之九隆,任静、付笛声之上海真爱,以上明星代言电动自行车,均出现明星人气大过车的现象,对明星的人气维护很有帮助,对车的知名度提升效果甚微。
倒是最早启动明星战略的几个品牌取得了成功,如李湘之速派奇、田亮之绿源,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厂商长线作战的心态、明星的知名度有所下滑等等,总之,明星已不是做品牌的唯一捷径,合适的明星用在合适的产品上,才能成功。
电动车广告,策略在何方?
广告从来不是无本之木,电动车广告来源于电动车,沟通于消费者,做好电动车广告,应该很容易。激进者只看到投机,好事者只热衷于炒概念。在电动车发展的起步阶段,务实是第一要务,广告要做的,就是如何展示产品魅力,促进双方沟通。
1、找到产品的差异点,从消费者乐于接受的角度进行沟通。
2、量力而行,能不请明星,尽量不请。
3、多做终端推广,少做电视广告。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