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合肥交警部门统计,目前行驶在合肥大街小巷的电动自行车多达20余万辆。在众多市民眼里,电动自行车一直与环保、轻便、安全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但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快速增多,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和诸多管理问题已成为这个城市的交通难题之一。
■现状
电动自行车销售火爆
“现在我们平均一天卖三四辆电动自行车,销路很好,”昨天,安庆路与蒙城路交口一家电动自行车行的老板告诉记者,如果买她家车行的电动自行车,还代办上牌,让顾客省心。
昨天,记者走访了省城多家电动自行车销售店,发现电动自行车销量非常好。一家电动自行车行的经销商告诉记者,对于普通市民来说,用电动自行车代步经济实惠、方便实用,而且还安全环保,目前已经成为普通市民代步工具的首选。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目前合肥市场上的电动自行车品牌非常多,而且各种品牌车辆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一名经销商向记者坦言,目前电动自行车质量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生产,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在这种情况下,电动自行车根本没有办法保证质量。
据合肥市交警部门统计,目前行驶在合肥大街小巷的电动自行车已达20余万辆,“其实,这个数字仍然在不断地增加。”警方有关人士说。
■调查
电动自行车频频肇事
2008年12月10日上午10时许,合肥市芜湖路与桐城路交口连续发生两起交通事故,事故均是因电动自行车逆行造成的,所幸无人员伤亡。其实,因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引发的交通事故并不少见。在百度中输入“合肥电动自行车事故”关键词,至少有133000个网页可查。
“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合肥市交警四大队一名交警告诉记者,有的事故是电动自行车撞倒行人,有的是电动自行车驶入机动车道被撞,甚至发生过电动自行车撞人逃逸的案件,尤其是一些没有上牌的电动自行车,一旦逃逸,给警方办案带来很大困难。
家住合肥市金寨路的赖小姐就曾经有过被电动自行车撞伤的经历。有一天,她沿着斑马线过街,结果被一辆逆行的电动自行车撞倒在地,腿部擦伤了一大块。
据合肥市交警支队统计,去年1月至11月份,合肥市区涉及行人、非机动车以及摩托车、燃油助力车的交通事故共造成145人死亡,其中,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人力三轮车驾驶人死亡45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行人、非机动车和摩托车在路口因违法通行造成死亡事故的比重较大,共造成84人死亡。
■交警
电动自行车“整治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电动自行车数量太多,给道路交通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合肥市交警支队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合肥交警警力有限,而电动自行车数量惊人,管理难度相当大。“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的量很大。”合肥市交警支队统计显示,去年12月1日至12月10日,合肥市进行了一次专项整治行动,十天时间里共查纠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31570余次。由此可见,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数量之庞大。
一名常年在路面执勤的交警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规定,电动自行车跟非机动车是同一个处罚档次,违法一次处罚20元,处罚力度很小。同时,违法者规避交警处罚的措施也很多,所以违法成本很低,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
■分析
违法缘于法律“真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它。
“电动车被归类为非机动车,适用的法律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一名交警告诉记者,但对电动自行车是否超标,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他告诉记者,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不一样,机动车有车牌号,驾驶人有驾驶证,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大多数机动车驾驶员都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但电动自行车违法处罚就有难度,而且处罚力度较轻。以酒后驾车为例,机动车驾驶员如果酒后驾车被查到,将面临严厉处罚,但酒后骑电动车,法律上就没有明确条文禁止。
此外,由于驾驶者不需要经过专门的驾驶技能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有些人的驾驶技能还停留在自行车的水平上,再加上对路面情况把握不准、估计不足,遇到紧急情况容易慌张失措,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