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钢铁和汽车行业振兴规划的制定,以及3G牌照的发放,国务院振兴10大产业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逐渐浮出水面。
这10大产业如何振兴,又如何与扩大内需和科技支撑相结合,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目前来看,各产业有平均用力之嫌,振兴效果可能因此打折扣。
需要一揽子计划
“所谓‘产业振兴’,并不仅仅是投资,投资只是产业振兴中的一个部分。除了投资以外,还会涉及管理、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加快人才培养和体制改革等。这个产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进行产业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发改委投资政策研究室的汪先生说。
汪先生介绍,振兴产业还要扩大产能。比如钢铁行业存在的产品结构问题。一方面钢铁大量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某些产品还在进口。像粗钢这样过剩的东西我们肯定要进行医治。短缺的部分要加强。钢铁行业的调整一直在强调结构性调整。“产业外延的扩大需要投资,内涵的扩大并不需要投资。”在10大产业中,很多产业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纺织产业是个典型,出口萎缩使纺织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
“纺织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严重过剩导致的市场竞争完全无序。这种竞争没有输赢之分,只会让企业同归于尽。”国金证券纺织行业分析师张斌对《投资者报》说:“纺织行业的振兴就要淘汰差的企业。2007年以前国家对纺织行业扶持过度了,2007年这种制度突然转变,让企业很难接受,但这种税收、环保和劳动法上的政策约束是不能放松的。”张斌解释说,只要我们能坚持约束的制度不放松,市场会自动进行调节,优胜劣汰。
“像钢铁和纺织这样产能过剩的行业,如果要振兴的话,更多的是质量振兴,而不是产量振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李长安对《投资者报》记者说,“中国是纺织大国,但绝对不是纺织强国。”李长安表示,这次汽车出口量下降了50%,有一定经济危机的原因,但更多的应该还是中国汽车本身质量的原因。“十七大提出我们要从传统的制造业发展为‘现代的制造业’。我们更应该多从这方面出发来思考产业振兴。”
更需要有“领头羊”
振兴产业无疑会推动经济增长,但《投资者报》认为,推动经济增长要有亮点,要有“领头羊”。比照历史,我们看到美国前两次的经济繁荣,一次是通过信息经济拉动。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又是通过房地产业拉动经济。
中国之前的经济繁荣,也是有一个主发力点,就是房地产业。从历史经验看,每次带动经济走出低谷,需要有主要的经济增长点,计划过于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新的一轮扩大内需,扶持产业振兴,消化产能的政策措施下,什么能够成为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呢?我们分析,新农村建设、新能源、信息通信、铁路(高铁)等可以成为强有力的经济增长引擎。
过去中国经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制度的不完善依然是约束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现在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二元结构: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官民争利的二元结构。
新农村建设本身就是改善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一环,涉及农村的土地、户口、就业、社保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没有制度上的松绑,没有对城乡二元结构的重新思考,没有大破大立的勇气,成功难期。
市场经济下应对危机,鼓励吸引社会投资是个关键。要鼓励社会资本更多对新农村建设、新能源、信息通信、铁路等的投资,官民争利的二元结构不改善也是不行的。总体上,现在官民之间的竞争并不平等,“民”在行业准入、融资渠道上都处于劣势。现在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价值占GDP的60%,税收贡献占50%,但是他们的资本占有率却仅有百分之十几。
如果社会资本不能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如果有利可图的、有前景的行业不能一视同仁的向社会资本开放,推动社会投资从何谈起?
对比发达国家,中国可以找到很多发展的发力点。一方面中国很多领域发展还不成熟,差距大的领域就是我们增长的空间,比如农村、社保(医保)、信息化、铁路等。另一方面是我们有望参与竞争的领先领域,比如新能源、3G、高铁等。
这些领域和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极大。根据铁道部测算,2009年计划完成的6000亿元铁路基建投资规模,可以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需要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现在农村7.28亿多人口,占总人口的56%,但农村投资才约2万亿元,只占全国总投资的14%,人均投资额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4。如果能真正释放出农村的经济活力,每年至少可再吸纳数万亿元的投资,创造800万个就业岗位,至少消化钢材3000万吨,水泥2亿吨。发展3G也将带动电子、信息、通讯行业的发展,可望拉动投资2万亿元。信息化依然是一个发展的重点。
美国的信息化程度远超中国,但是奥巴马的振兴计划中仍然包含了“升级信息高速公路”。
新能源领域,尤其是环境能源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推力。环境能源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也是未来全球竞争的关键。政府要鼓励对环境能源的投入,结合节能减排,推进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掌握未来能源领域的主动权。
振兴产业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还要消化产业振兴带来的产能。
产能如何消化?
在外需萎缩的环境下,扩大内需,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似乎成了消化产能的必由之路。多位专家表示,扩大内需是10大产业振兴规划能够成功的重要保证。
“中央这次提出了4万亿的投资,加上地方政府的投资,总量大概有20万亿左右。国家在这些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就会部分消化产业振兴的产能,比如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而现在国家大力搞的‘家电下乡’,旨在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比如以后是否要在农村普及电脑、低档车或一些农用机械等,这也能带动一部分消费。”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李长安说。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在6年前就提出了用城市化建设来拉动内需的新思路。他说:“城市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土地规划,划定出几个适合做大都市的地区。这些地区有了人口的集中,就会形成生产和消费。由于生产和消费中资源配置的错位,就又需要有交通网络来沟通了。这样公路和铁路的规划又会出来。中国在‘城市化’项目上,再投资都不过分。”“要消化产能,就必须提高人们收入。”《财经》杂志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是农村,提高粮价就能提高农民收入。二是刺激城市中等收入阶层消费,最重要的就是减税。他们会有一些消费创新,比如旅游、理财服务、文化支出等。这两个是刺激消费的短期政策。”沈明高表示,长期来说,城市化会拉动消费,现在虽然统计的城市化率是比较高的,达到40%多,但这是按照常住人口来统计的。“现在2亿的农民工,虽然常住城市,但在城市中基本不消费,都是把钱寄回到家里去。而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就应该让这些人在城市中定居下来。2亿中有5%的人有能力买房子的话,这就有了多少消费了?”
振兴产业就是保增长保就业
有关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有待振兴的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经济总量上看,几乎占据GDP的1/3。从财政贡献上,所占比例也绝对超过1/3。去年是从国家发改委这层面上提出来,而这次又上升到国务院的高度提出来,由多个部委参与进来制定方案,说明国家保经济增长的力度非常大。
经济学家贺力平在对10大产业振兴进行点评时说,国家出台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救助这些受伤特别重的“伤病员”,同时更为重要的作用是稳定就业。
“解决就业问题,也是重要点。”上述知情人士称。发改委提出的9大行业很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纺织、轻工、钢铁等。据统计,除农民工外,9大产业直接城镇从业人员达到3615.6万人,占全部城镇就业的是30%。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重庆考察企业时说过:“现在遇到了暂时的困难,我们要挺起脊梁,努力转危为机。企业轻易不要裁员,要千方百计稳定就业。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要靠创新,靠改革,提高质量,降低成本。面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负责人要敢于承担责任,企业职工要团结一致,共渡难关。”除了国有企业外,民营的中小企业也是这10大行业中的重要力量,而且中小企业吸纳的社会就业人数最多。
现在中小企业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其中95%的中小企业是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价值占GDP的60%,税收贡献占50%,就业贡献达80%。近年来,超过50%的高校毕业生去往中小企业就业。
发改委投资政策研究室的汪先生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国家的扶持政策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包括进去了。有些方面民营企业做不了,国有企业可以起到补缺的作用。对于都能做的方面,现在政府的支持也不分民营和国有了。比如国家对某些行业实行投资补助,只要符合国家的方向,国有和民营的企业都能享受同样的待遇。”无独有偶,上个月6日,美国新当选的总统奥巴马也提出了他的长期经济振兴计划,计划涉及五个方面:一、政府节能;二、基础设施建设;三、学校改造;四、升级信息高速公路;五、实现医疗系统现代化建设。而奥巴马2009年的目标亮点是“两个3”,减税3000亿美元和创造300万个就业岗位。
从奥巴马的计划中看出,一方面美国发展相当成熟,已经很难找到经济增长点了;另一方面美国极其关注民生。减税和就业这两大政策焦点,同样值得中国决策借鉴。
有关专家表示,和奥巴马的经济振兴计划相比较,中国政府更关注的是实体经济的发展。对教育、医疗等民生的方面几乎没有关注,这对于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据接近教育部的人士透露;教育部现在很着急,因为在国家的4万亿投资中,分给教育的部分太少了。由于缺少资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