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上海车展:该不该给自主品牌电动车泼冷水

来源:中电动车网      2009/4/22   浏览4653次   

不久年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以及汽车产业纲要中,政府明确指出将鼓励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确,金融危机,能源紧张,油价每次波动都足可让车主朋友们神经紧绷,对于处在潜在状态的消费者而言,也许一台不用烧油的纯电动车才是终极目标。同样作为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向,诸多的车企均开始涉足纯电动车产业,特别是家门的自主品牌,为了不输在这一新产业的起跑线上,纷纷做好了蓄势的起跑准备,而日前火热的09上海车展上也是明确感到了这么一股风潮。

1.众泰2008EV纯电动车

本次车展的首日,众泰即发布了其2008的纯电动车,基本型售价为11.98万。普通版2008车型有1.3/1.5L两个排量,可以说凭借4.99-5.99万的价格制造出的高性价促成了其逐渐走向成熟,这恐怕也是众泰推出首款车型基于2008的原因之一。为了达到更好的经济性,EV版还采用了CVT变速器,不过高达11.98万的价格是让2008 EV版即使不用去计算也完全失去了性价之说。

为2008EV版提供动力的是支持100%深度放电1500次以上汉维铁锂电池,最大功率为27Kw,6-8销售充满后可在等速情况下行驶200公里,(有一点疑惑的是,在其稿件中描述为续驶里程数为300公里,而现场的参数表中给出的却是200公里)。

2.瑞麒M1 EV

车展前夕,一则1万块就可拿下电动版瑞麒M1的曾被抄的火热,如今M1是真真切切的出现在了消费者面前。

推动EV版M1前行的是一套30Kw的电驱动系统,电池是40Ah高性能磷酸铁锂电池,利用220V的民用点在4-6小时可冲满,快速充电半小时可完成80%的电量。车展期间,普通M1发布了其4.28万-5.98万的价格区间,不过由于40Ah高性能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在4万左右,所以即使省去了传统的发动机,其价格仍然不会太低,作为一款微车,上了7万或8万同样无性价可言。

3.长城欧拉

欧拉不是一款新车型了,在之前的车展笔者也曾见到过它,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长城的新能源起步颇早。
 
为欧拉提供动力的是锂离子动力电池,最大功率为50Kw,峰值扭矩为160Nm,电机充分显现了其高扭的特点,如此效率推动一款轴距不足2.3米微车来说还是相当可观的。该锂电池拥有2000次的循环使用寿命,理想状态下续航160公里,5-6小时可充满,快速充电15分钟可达到电池80%的电量。那么价格方面肯定不会太可人,据了解,首款量产的以锂离子储存电量的小车三菱I MIEV是高达4万美元。

4.莲花竞悦EV

竞悦纯电动车型采用400V聚合物离子电池,最大功率为125Kw,理想情况下,最大续航里程177公里,单纯从数上看,这台带电动版竞悦还是不错的,但是投产后价格肯定不会给人多惊喜。

5. 中华EV概念车

此次中华展台也展出了一台EV车型,不过目前还处在一个相当高度的概念状态。其动力来源于锂电池,最大功率为47Kw,峰值扭矩为120m,续航里程理想状态下为150Km,使用家庭220V电源8小时可充满。

6.比亚迪E6

相对来说比亚迪是自主品牌中间走的最为成功的一个,拥有自己的铁电池,并率先将运动在了量产车型上。为纯电动车E6提供动力的也正是当家的铁电池,据官方消息,E6的巡航里程理想状态下将达400公里,城市为300公里,普通状态下1-2小时即可充满。

小结:

其实不止是这些,比如说海马、哈飞在此次车展上同样展出了ME以及赛豹的纯电动版车型。可以肯定的是自主品牌在进步,电动化时代也正式由于他们的努力而临近,但是又不能不看到其浮躁一面。今年自主品牌“电动战”的集中爆发若说是经济危机的催生还不如说是国家政策的催化,各车企大有政绩表现的意思。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但似乎这未来又过于渺茫。

未来电动时代的竞争电池技术是关键,我们会不会输在电动时代的起跑线上呢?海外戴姆勒、宝马是早有行动,而油电混合技术领域的老大哥丰田也是早有了自己的锂电池,只不过技术还尚未成熟。据了解,戴姆勒计划将在2011年推出一款可储存20千瓦时的锂电版Smart,而锂电池的成本达到了2.5万美元。那么自主品牌呢,如此之多的纯电动车又哪来的底气,对电池技术的研发又到了何种地步了,是否有了有效的控制成本的方法了呢?

电动车前途光明,自主品牌亮剑勇气可嘉,也许抖一抖浮躁,埋头实干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