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鹏:“我是铁了心要创业的”

来源:《创业家》杂志      2009/5/12   浏览5125次   

在刘清鹏的大学生活中,已经是无处不创业了

刘清鹏 22岁 清华大学

创业时间:2008年4月,大学二年级

所学专业:法学

创办企业:纳伯客动力科技公司

所处行业:电动车加电服务

获得资助:无

创业导师:罗建北 清华大学教授 张帏 清华大学教授

在清华大学任何场合,2006级法学院大三在校生刘清鹏都以创业者自居。4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清华创业协会举办了一个创业沙龙,他一身正式的行头:白衬衫、黑西装、黑皮鞋,在T恤牛仔着装随意的年轻学生当中,格外耀眼。他带来了一本二三十页的商业计划书,准备散场后交到到场的投资人手中。很少有同学准备名片,刘清鹏则毕恭毕敬同所有人交换名片,上面印着“纳伯客动力科技公司,经理”,“这是个壳公司,还没有实体资产注入。不过,马上就要注入电动车加电站项目。”

他很认真地解释说。

刘清鹏计划从北京开始,在全国建立多个为电动车充电的网点,不过现在还只是处在商业计划书的萌芽期。

第一次见到刘清鹏很少有人会认为他是学生。几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把他当做某个公司的小老板。22岁的刘清鹏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成熟,“显老。”他自嘲道,在同班同学眼中,刘清鹏是个怪人,很不合群,经常西装革履地外出,很少参加班级活动。除了同楼的少数男生,他跟同院的女生一个都不认识。

因为不能与同学深交,刘清鹏也觉得特别孤独,“聊聊还行,一谈到理想、未来啊就没有了共同话题,很糟糕。”不过,他还是交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电动车加电站的6个创始人就是在清华各种跟创业有关的场合结识的。

他加入清华大学的科学技术协会和创业协会,这是一个促进科学技术转换创业项目的学生组织。“我不参加学生会,那是想搞政治的同学的选择。”刘清鹏说。

“在这个项目之前我已经攒了三十多个创业项目。”类似头脑风暴,从初中开始每次有了创业灵感,刘清鹏就记在日记本里。刘清鹏的老家在山东潍坊,父母都是小商人,初中开始就帮着家里打理生意,他不以为苦,这些过程培养了他从商的兴趣。

刘清鹏认为自己是那种想做就能做的人,喜欢决策,愿意站在领导的位子上承担风险。2008年7月,暑假一开始,还上大二的他就跑到外面找电动车生产商、经销商、部件生产商谈创业。基于过往碰壁的经验,他一般不说自己是在校大学生或者做创业项目的,他会自己找些容易被对方接受的理由,比如清华大学生做社会普查或调研的,或者干脆装成买车人,“多跑两趟,混个脸熟就行了”。如果有些厂商对项目表示好感,刘清鹏就会在商业计划书中将他们列为合作伙伴,但实际并没有任何公司跟他达成任何形式的协议或合同,“如果不出资金,他们也不可能给予太多的支持。如果有钱做,他们肯定帮你。”刘清鹏认为。

刘清鹏还花了5000元研发、测试智能自动充电机,但钱进去了,仪器没出来。他觉得不是研发不出来,而是做出来也没有意义。这源于清华大学罗建北老师的提醒,自动售货机本身就是个失败的产物,如果你现在做自动充电机,安全性也无法保证。刘清鹏业余时间都花在了参加各种创业讲座和论坛上,认识了清华指导创业的老师们。这些老师给了刘清鹏很大的启示,经管院的张帏老师的话改变了刘清鹏的思路,“张老师说初期就投入大量人力是没有收益的”,所以“我们就加大了营销的力度”。跟其他随便写写的同学不同,从2008年4月份刘清鹏开始写商业计划书,现在已经修改到了第四版。

刘清鹏计划在大三就提前修完学分,“到了大四就把这个项目弄起来”。即便他已经知道,此前有做同样项目的团队投了800万,6个月就倒了。“一个企业倒,不等于一个行业倒。这是个新型服务产业,确实值得做。我们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一定会做得更好。”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