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广东地区摩托市场简述
6月中旬,在全国摩托车市场一片“喊冷”声中,我们一行奔赴江西、广东,对两地区的摩托车市场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地调研。
江西摩托车市场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
一、江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已由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摩托车需求呈上升趋势。
近几年,江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体经济实力的大幅度提高,交通建设的长足发展,城乡居民收支的大幅增加,使消费结构已由温饱型开始转向小康型,为消费市场的活跃创造了良好环境。据调查显示,江西城乡居民耐用高档商品拥有量迅速增加,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农村居民家庭单项消费支出从过去的百元级登上了千元级新台阶,就摩托车一项与2000年相比,就增长了1.5倍。
二、江西摩托车市场发展现状。
目前,江西省下辖11个地区、91个县(市)、1460余个乡镇,全省人口数达到4100余万,摩托车年市场容量30余万辆,由于受“禁限摩”制约,农村为摩托车主要消费市场,拥有量的增速明显快于城市。在江西省1460余个乡镇中,目前就有900余个乡镇在卖摩托车,一个乡镇少则1至2个销售点,多则10余家。
调查表明,江西摩托车市场几乎涵盖了当前国内流行的大部分品牌,如豪爵、钱江、新大洲、建设、嘉陵、大阳、力帆、隆鑫、宗申、轻骑、火鸟、精通、豪江等,而豪爵、钱江、新大洲名列前茅,其中豪爵几乎占了整个市场份额的1/10。如江西九江市场,年市场容量约为39000辆,月销量在3000辆左右,其中豪爵300辆/月,占1/10;钱江200辆/月,占1/13;劲隆180辆/月,占1/17,建设150辆/月,占1/20。从主销车型来看,以铃木太子为主,大约占有40%的市场份额,其次是铃木王、CG125、GN太子、本田王,而五羊款今年来在绝大多数县(市)出现滞销。
江西农村众多外出打工人员对江西农村摩托车市场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板块摩托车虽在江西仍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已受到广东、江浙板块车的大力冲击,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江西农村众多外出打工人员对江西农村摩托车市场的影响。近几年来,江西农村外出到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打工的青壮年农民增多,不少人还是举家外出打工。每年元旦过后,他们出于“省钱”(如春运期间,从泉州到宁都的车费是275元,一对夫妇乘车往返就要花掉1100元,若骑摩托车往返,则只需要百来块的油钱,可节约近千元,而1000元是他们一年存款的1/10),便以摩托车为交通工具代替乘长途汽车回家过年。根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近8000个江西老乡骑摩托车回家过年。这支回家的“摩托车大军”,往往是由夫妻、兄弟、朋友、老乡同乘一部摩托车,并且形成车队,一个车队至少由3部摩托车组成,多则由10多部摩托车组成。
【分析】
这些外出打工的江西老乡用于春节回家所购买摩托车均为广东、江浙板块的摩托车。由于这一个群体人数不少,他们长期外出,在当地老百姓眼中,他们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威望。因此,他们赚了钱之后骑回家的摩托车,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了当地潜在摩托车用户的标杆,从而也为广东、江浙板块摩托车作了最有效的广告宣传,造成当地人们在很大程度上青睐广东板块摩托车而“冷落”了重庆板块摩托车。
三、江西摩托车市场特征分析
1、跨骑式车成为摩托车的市场“中坚”。当前,受“禁限摩”影响,江西摩托车销售市场重点仍在农村,农村居民购买摩托车主要用于代步和用作生产资料。因此,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摩托车用户还是潜在购买者,对普通跨骑式的认可程度远远高于踏板车和太子车,说明普通跨骑款式对消费者有着更大的吸引力,骑式125ML、150mL摩托车成为市场“中坚”。当然,江西地势比较平坦,交通道路状况比较良好,尤其是随着“禁限摩”逐渐松动,城市需求的增长,摩托车款式会根据消费需求的不同呈现出多样性,消费者对踏板式、弯梁车的需求将有所上升。
2、摩托车产品质量、动力、省油成为关注热点。目前,江西市场无论是摩托车拥有者还是潜在消费者,关注最多的首推质量、动力和省油,摩托用户约占50%,潜在消费者占60%以上。同时,消费者对操作简便、驾乘舒适、外观时尚等也十分在意。
3、价格因素仍不容忽视。虽然我国摩托车市场已由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但消费者对产品价格仍十分敏感。江西摩托车消费正处在追求实用阶段,价格4000元至5000元的占总销量的35%,4000元以下的占55%,5000元以上占10%。[$page]
广东摩托车市场发展现状及分析
我国摩托车四大板块之一的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挺立于市场经济浪潮之中。近些年来,广东板块的摩托车企业如日中天,其所属县(市)摩托车市场正在发生着较大变化。目前,广东省下辖21个地区、122个县(市)、1600余个乡镇,全省人口数达到12000万,摩托车年市场容量90余万辆。和江西市场一样,由于受“禁限摩”制约,农村为摩托车主要消费市场。在广东1600余个乡镇中,目前卖摩托车的乡镇不到500个。
一、豪爵、五羊本田、新大洲本田占据绝对优势。
在广东市场,同样汇集了全国绝大多数摩托车品牌,但近几年来,由于大长江的崛起,使广东摩托车市场在全国的地位急速上升。据调查显示,在广东市场,豪爵年销量能达到10万辆左右,占整个市场份额的1/10,其次是五羊本田和新大洲本田,年销量均在5万辆左右,分别占整个市场份额的1/20。同时,由于重庆板块的摩托车在镀铬、烤漆及外观等方面与广东车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广东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出现大幅度下滑,平均在40%至50%左右,尤其是在局部地区和一些经销点下滑幅度更大,据广东南海大沥盈吉禧摩托车行老总曾庆钊介绍,重庆某品牌下滑幅度甚至达到了70%。
二、广东摩托车市场不同地区车型差异较为明显。
在广东,不同地区对车型的要求差异较大,粤北助力车需求份额大,弯梁车主销粤西地区,粤东主要为价格较低的骑式车,而中高档车重点在珠江三角洲需求量较大。具体差异情况如表一所示:
三、广东部分地区摩托车市场面面观。
1、汕头市:尽管在汕头使用摩托车的群体已经大大减少,但人们仍对摩托车比较青睐,这可能与当地的摩托车经营方式有很大关系,卖出的摩托车多数是已经上牌的,为消费者省去了不少麻烦。
2、潮安市:经销商多,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品牌车由于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做得比较到位,销量较好。
3、澄海市:地区面广,经销商较多,比较集中,规模较大,且品牌全,款式多,购车者挑选余地大,市场总体销量较好。
4、丰顺县:杂牌车充斥市场,价位仍是消费者购车的主要决定因素。
5、饶平县:摩托车还是当地主要的代步工具之一,中低档价位的车销量较好,总体来说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四、广东今年加大突击出口力度。
今年1月5日,为规范摩托车出口秩序,促进产业发展,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等五部委联合颁布《关于规范摩托车产品出口秩序的通知》,加强了对摩托车出口企业的资质管理。《通知》规定,自今年3月1日起,只有上一年摩托车整车出口额不少于50万美元或国内市场销售数量不少于3万辆的企业才能从事摩托车整车出口业务。这对于广东省摩托车出口企业无疑是个严峻的考验。海关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广东经营摩托车出口的企业有213家,其中出口额超过50万美元的企业只有61家,可见大部分企业今年3月1日起将被拦在出口大门之外。受摩托车出口新政策影响,广东今年摩托车将加大出口突击力度。今年一季度,广东摩托车出口额达1.7亿美元,首次超过重庆,成为我国摩托车新的出口冠军。近年来,广东摩托车对东盟出口主要呈现出明显亮点: 一是通过产品的升级换代开拓东盟市场;二是中国-东盟降税计划的启动促进了广东摩托车对东盟的出口;三是广东摩托车主要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入东盟市场;四是私营企业逐渐成为对东盟出口摩托车的主力军。
影响江西、广东摩托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过去一年里,我国摩托车行业、企业经受住了国家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欧Ⅱ排放标准、统一发放合格等各方面的严峻考验,整个市场销量在2004年的基础上实现了稳中有升,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今年初,国家进一步出台“关于规范摩托车产品出口秩序的通知”,促使我国摩托车市场进一步走向规范化。然而,在整个行业由乱到治,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大整合的环境下,我国摩托车市场从今年一开始就呈现出疲软景象,除大长江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外,几乎其它所有品牌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如我们进行市场调研的江西和广东,整个摩托车市场下滑幅度在30%左右,多则达到了60%以上。那么,今年来影响江西、广东摩托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一、摩托车行业大整合大洗牌令众多商家持币观望或移资其他行业
近年来,国家在治理整顿摩托车行业上出台了一系列具体“行规”,如提高准入门槛、提高排放标准、统一合格证管理、规范出口秩序等。国家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使我国摩托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大整合,在摩托车行业由乱到治的转变中,许多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中小企业一个个退出了市场。面对这些新的变化,一些经销商以及消费者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从而把摩托车业说成了“夕阳产业”,于是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信心。在本次调研中,一些经销商信心不足,十分忧虑地问:“我国摩托车行业到底还能支撑多久?”“我们经营摩托车还有钱赚吗?”有了这些忧虑,那些原本想加大投资、进一步做大的经销商看到当前“疲软”的摩托车市场犹豫了,于是只好持币观望,有的甚至移资其它行业,如江西永修一经销商,已经开始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