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制造”浓厚的底蕴,在新能源产业电动车身上再次展示。作为电动车全国第一消费大省,电动车产业集群似乎一夜之间降临。从南边的济宁基地,到北边的德州基地以及东边的昌乐基地,加上中部崛起的沂南电动车之都,四大基地成就了电动车“山东制造”的支柱。本报记者沿着电动车“山东制造”的轨迹,寻找鲁产电动车的优势。新产业,新机遇。电动车“山东制造”已经鸣笛起步,山东抢占电动车“高地”的号角已经吹响,电动车强省的目标就在眼前。
2006年以来,山东电动自行车销量已连续三年达到240万辆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动车消费市场,“对任何一家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来说,山东市场都是重中之重。”
但山东并不是最大的电动车生产省份,目前这一行业以江苏锡山、浙江、天津三大产业集聚区为主,形成了业内称之为“南豪华、北简易”的产品格局。而日前出台的山东电动自行车工业振兴指导意见,将改变我省电动自行车产业小而散的格局。到2011年,全省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轻型电动车、微型电动四轮车、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达到140万辆、360万辆、80万辆、15万辆和50万组,产值达到136亿元。
大而不强
记者:山东是全国电动车消费第一大省,那么,鲁产电动车现状如何?
李忠科:自2006年以来,我省电动车销量已经连续三年达到240万辆以上,是全国最大的电动车消费市场。但山东并不是最大的电动车生产省份,目前在全国排名第四,位列浙江、江苏、天津之后。如果说优势,经过10年发展,目前我省电动车技术逐渐成熟,配套体系基本健全,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记者:这些都是成绩,风光背后还有哪些不足?
李忠科:先从数字看不足。目前我省共有110家电动车生产企业,其中三家企业同时生产自行车,有60%的企业生产电动自行车,其他企业生产电动三轮车和电动四轮车。
鲁产电动车集聚度较差,生产规模小。全省100多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分布在60多个县市区,80%的整车企业生产规模在年产5万辆之下,并且没有研发能力,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市场表现是,大企业新推什么样子的车型,这些企业就模仿生产,亦步亦趋。这种分散式生产,难以形成市场集群竞争优势。
记者:这些数字足以表明,我省电动车产业大而不强。
李忠科:是。另一个表现为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电动车起步的前十年里,市场养成了谁销售谁服务的习惯,但大批生产企业和销售单位频繁更替,部分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不高,加之部分经销商不切实际的服务承诺,都成为电动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不利因素。另外,像电动四轮车等,长期缺乏行业标准,也成为行业发展的障碍。
四化是方向
记者:如何改变大而不强的现状?
李忠科:未来一段时间,电动车将朝着“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轻量化”方向发展。同时,对电动车电池的不断创新以及对电子控制技术的不断研发和开发,将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电动车的应用领域也将越来越广。
记者:如何实现电动车领域的“四化”发展方向?
李忠科:根据我省新近出台的《山东省自行车电动车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我省发展电动车将突出三个重点,实现一个目标。
突出市场导向,加大开拓力度。突出环保特点和优势,逐步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比重,增强企业竞争力;突出技术进步,加快转型升级。依托技术进步,加快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增强对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突出重点,扶持骨干企业。坚持政策倾斜,扶持重点企业快速发展,拉长延伸自行车产业链条。
记者:建设电动车强省的目标是什么?
李忠科:到2011年,全省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轻型电动车、微型电动四轮车、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达到140万辆、360万辆、80万辆、15万辆和50万组,产值达到136亿元。其中,山东英克莱电动车有限公司、澳柯玛(沂南)新能源电动车有限公司、山东比德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值分别达到21亿元、26亿元和26亿元。
一环扣一环
记者:作为一个聚集力较强的产业,我省电动车产业布局是如何规划的?
李忠科:可以概括为主推四大产业基地,扶持15个知名品牌。作为产业布局,我省同时将加快电机、电池、充电器、控制器和车架五大关键部件的配套企业建设,重点以锂电车和微型电动四轮车为突破口,逐步扩大电动车产品出口。
记者:培育名单已经确定了,我省未来产业政策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李忠科:随后的政策可以说一环扣一环。对重点骨干企业在技改、流动资金和开发经费上予以支持,三年内力争全省有5个电动车生产企业进入全国前十名,电动车年产量由现在的全国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
记者:锂电池是电动车发展方向,电动车行业比拼的焦点。
李忠科:是。电动两轮车向轻量化方向发展,逐年增加锂离子电池和轻合金车架的电动自行车比例,力争2011年达到15%以上。积极开发微型电动四轮车(低速)等清洁、安全、节能、便捷的代步工具,培育行业内新的增长点。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联合,促进企业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多功能产品。通过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和人才,提高我省电动车产品的附加值和高端品牌形象,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四大产业基地
1.济宁电动车产业基地,以山东英克莱电动车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电动两轮车、轻型电动三轮车、微型电动四轮车;
2.昌乐电动车产业基地,以山东比德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电动两轮车、载重电动三轮车、微型电动四轮车,与其相适应的关键部件配套体系,以及锂离子动力电池系列产品;
3.沂南电动车产业基地,以澳柯玛(沂南)新能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绿源电动车(山东)有限公司、山东格仑特电动车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电动两轮车、轻型电动三轮车、微型电动四轮车,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关键部件、油漆等配套体系;
4.德州自行车电动车生产基地,以美利达(山东)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中高档自行车、赛车、电动两轮车,以及相适应的关键部件配套体系。
15个知名品牌
英克莱、澳柯玛、比德文、美利达、轻骑、木兰、福田京鸽、五征、安琪尔、玮辰、格仑特、绿源、绿鸽、海德曼、邦德小羚羊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