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营销-实战案例破解秘籍之招商篇

来源:中电动车网      2009/7/8   浏览10730次   

笔者初涉电动车业时,正值行业春天,市场需求爆增,年销量突破百万大关;生产企业数量有限、规模不大,各自偏安一隅,业界和平;经销商不太挑剔,招商相对容易;2000元左右的主流价格段位,给厂家、商家保留了足够的利润空间。大市场、低竞争、高利润,再加极低的进入门槛,吸引了大批后来者蜂拥而入,由于金融危机的到来加上部分低价劣质产品涌入市场,数以千计的电动车品牌开始无序混战,电动车生产企业们渐渐发现,“生意”不那么好做了,营销难题接踵而来……

先是招商,大经销商根本不把一般品牌放在眼里,小经销商势单力薄、无力推广,难了!再是产品上市,勉强找到经销商,靠自然销售,十天半月卖不出去一辆,轰轰烈烈做宣传,费用太高,承担不起,小打小闹又没作用,时间一长,货品积压,厂、商束手无计,慌了!然后是旺季之战,一年生计在旺季,年度销售目标的70%-80%,指望旺季完成,5月到10月,宣传大战、促销大战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台,拼杀下来,一盘点,白花花的银子出去了,利润不见增长,投入产出严重失衡,苦啊!加上市场处于金融危机的笼罩下,竞争加剧,战时延长,资金吃紧,仗可怎么打?急了!另外,产品开发难题、品牌打造难题、售后服务难题、经销商管理难题等等等等,简直是步步艰辛、步步烦心……

这些年来,笔者一直紧切关注电动车发展,先后与多家电动车厂家、商家合作,其中既有创牌近30年的国际品牌,亦有扎根本土的实力品牌;既有消费者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亦有行业后来者;既有各种类型的电动车生产企业,亦有实力大经销商。与厂、商合作的双重经验,可熟知不同类型的电动车生产企业之所需,亦深切了解电动车经销商之所求,策划内容涉及电动车营销的各个环节,曾面临电动车各种营销难题,也在实战中积累了大量成功案例与操作经验。

【招商篇:电动车招商,制胜4招必杀技】

与电动车厂家交流时,总会听到他们慨叹:如今招商太难。特别是中小品牌、新品牌,招商是市场推广的第一道难关,其难有三:

第一、找门当户对的联姻伙伴难。先找大经销商,面见了,事谈了,但就是谈不成,就算主动牺牲了厂家利润,商家也无动于衷;再找小经销商,张口就问利润多大、返利多少,小经销商能力有限,厂家再让利,也就那一点销量,哪个

厂家愿做亏本买卖!有运营头脑的发展中经销商,是理想合作伙伴,但数量少之又少,欲踏入电动车业的实力新经销商,是厂家渴望的合作伙伴,但从来只有“招商”,鲜见“招厂”,厂家只好苦苦追寻“你在哪里”?

第二、弱势品牌,缺少吸引力,再由于经济“动荡不安”,经销商都不愿“越雷池一步”。对于绝大多数研发力匮乏、缺少专利车型的电动车品牌来说,相同塑壳,组装成同一款车型,相同的核心部件,制造出一样的核心性能,没卖相、没卖点、没差异,则产品缺乏吸引力;打造品牌,缺乏资金,寂寂无名,则品牌缺乏吸引力;利润空间,相差无几;市场推广,全靠经销商;营销支持,有心无力……看起来,弱势品牌,没名没钱没地位,拿什么打动经销商?

第三、招商人、财、物短缺(物,特指宣传资料、招商资料)。靠“人”?电动车业有经验的业务人员原本就少,中小企业、新企业更难迅速招募起一支精干的招商队伍;靠“财”?央视广告太贵,卫视价格不菲,打一期报纸广告,动辄上万,招商资金有限,根本承担不起高额广告费;靠“物”?招商资料极度贫乏,通常业务员拎一只皮包,夹上三五张宣传单页,好一点的,会带上一二本宣传画册,然后靠业务员一张嘴谈去,成功机率能有多高?

攻克电动车招商普遍存在的三大难,招商难题即可解决大半——

第一招攻心为上

中国古代兵法历来将“不战而屈人之兵”,视为军事战争的最高境界。孙膑说:“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招商中,灵活运用这一战术,亦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厂商联姻,要么门当户对,要么两厢情愿。招商如果靠“硬性推销”,强扭的瓜不甜,自然是事倍功半,甚至白费力气,要想彼此投机、一拍即合,洞悉经销商“所需”,知其“利害”,先投其所好,再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合作焉有不成之理?

攻心为上,必须先了解经销商关心什么?经过与一些大经销商长期合作,不断进行市场调研,笔者发现:产品、品牌、利润、风险、支持力度、长远发展、信息交流,是经销商们都关心的,不同类型经销商,关心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来说,大经销商更重视产品与品牌,发展中经销商则考虑能否“做大”,小经销商更在乎利润、风险。大经销商的手中都握有数个较知名品牌的省级经销权,其中会有一、二主要利润品牌,同质化的产品、同质化的品牌,利润空间再大,再很难让其动心。他们对四类品牌感兴趣。

一、望引进研发力强、后继有力,能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品牌;

二、卖点鲜明、差异化,能填补或丰富其店内产品结构的品牌;

三、能带来新的运营思路与启发、有新鲜运营招式或市场战术的品牌;

四、拥有强大生产力的实力品牌,这些品牌的宣传、支持力度较大,市场推广相对轻松,一旦市场告急,货品及零部件能及时供应,不至影响销。

对于大经销商而言,“利润”已退居至次要条件,“宁缺勿滥”是原则,通俗点说,就是“绝不能为小利,而砸了自己的牌子”;而发展中经销商或实力新经销,则希望借助某一品牌车市场地位的建立,带动自身发展壮大,树立起自己的卖场品牌。

有些经销商引进新品牌后,市场推广上有热情、魄力,行动积极,但实力或经验不足,孤军做战难度很大。他们希望厂家在市场投放上给予支持,在市场运作上给予指导,双方共同投入、联合运作,是他们乐于接受的合作方式,对于中小品牌、新品牌来说,与这类经销商联姻,最有可能获得“双赢”。从电动车起步初早、发展迅猛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等地来看,各地大经销商,基本上都是依赖某一品牌发家,与此同时,又将这一品牌打造为该市场的一线品牌、领袖品牌。

现在有不少企业都存在“销售人才”匮乏的问题,事实上,“人”的短缺,分为两种,一种是缺全才,另一种人全缺,前者可以由善于谈判的业务人员、熟悉产品的技术人员、负责售后的服务人员,组成招商小组,即分工合作,保证各自部分做得精彩,亦有专业阵势、谈判气势。后者,则通过多种方式组建、培训销售队伍。在实际的操作中,常用的解决办法是:一、能从企业内部选拨、外部招聘组成销售队伍的,可邀请行业营销专家做招商前密集培训。短时间内,让业务人员迅速了解行业状况,掌握并学会准确表达自己品牌的特点、产品卖点、优势,教给他们市场调研内容和基本方法,最关键是学会利用招商资料,当然,前提是这套招商资料必须能抓住经销商心思。有一定业务经验但不熟悉行业的人员,经密集培训,在进行品牌介绍、产品说明、招商方案阐述时,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一时难以招聘到合适人选的,组建销售队伍的办法并非是单一的。比如做W品牌时,短时间内企业内部难以招募到合适的人选,我们采用了在各区域市场当地招聘业务经理的做法,借用他们人脉与经验开展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激励机制,在企业销售工作的前期迅速起到市场开拓的作用。

销售队伍建立后,必须有健全的激励机制、管理制度跟上,要让业务员有信心、有动心。一些电动车企业在招聘时,谈到业务人员最关心的薪酬待遇,就开始语焉不详、言词模糊,需知业务员为何而来,最基本的东西都讲不清楚,谁敢来?制度要落实到纸面,更要“照章办事”,业务员一时不愤翘了客户,或脚踏两只船的,玩小把戏搞小毛腻的,甚至让企业大受损失的,我们亲眼看到过不少这样例子,与业务员谈起“何以至此”时,多半回答“没办法”。固然业务人员该打八十大板,但部分企业“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实是问题根源之所在。

财力不足,让不少电动车业招商时没底气。看着保健品、酒水、化妆品们广告铺天盖地,电动车的老总不免三分心酸:没钱、没把握,想玩一场广告大战,不敢也不能啊!财力不足的企业谨记三点:一、弹药少,更要集中火力。二、银子少,花起来更要有技巧。三、少花钱、快赚钱,厂商必须一起努力!

没有满天刷糨糊的财力,倒不如,集中财力,扎扎实实做好几个根据地,深耕细作,照样会有好收成,当然,要多、快、好、省打开局面,市场的选择,也是一道课题。着力建设起几个样板市场,利用榜样的力量、事实的力量来招商,是四两拨千金之道,比“说一千、道一万”管用得多。

财力不足,战术来补,出手务求一击即中。

曾有一家非常有优势的电动车品牌招商不利的案例。那是一个极知名的摩托车品牌,一度曾是行业领袖、叱咤风云,在其进入电动车业后,数十年积累起来的品牌知名度,是四两拨千斤的一个非常好的“点”,只要重新包装、善加利用、巧设公关计,不难“拂微尘,焕光采”,可惜,这个品牌未能善用自己的行业地位、品牌优势,而导致招商失败,连连亏损。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固然痛快,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更加精彩,财力不足,不是绝对障碍,通过战术和技巧的运用,能将其影响降到最低、最微弱。同样,“物”的短缺,最容易解决——

一方面应彻底改变带三二张单页就去谈判的做法,带上一套有用的品牌宣传资料,所谓有用,是让一个普通顾客阅读这套宣传资料后,能基本了解品牌,知道产品优势,促生品牌印象与好感,因此它必须是言之有物、卖点清晰、设计印刷精美的。这套资料,如能让顾客看明白、被打动,更何况是一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