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江西省西北部的宜春市生态宜人,“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虽然区位优势欠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但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宜春跨越发展的支点。
钽铌被誉为江西有色金属“五朵金花”之一,宜春钽铌矿全采区矿石可采储量1.5亿吨,储量占全国的44.3%;氧化锂可采储量为110万吨,占全国31%、世界12%,是世界上除盐湖外最大的锂矿山。
记者日前来到我国最大钽铌锂矿生产基地————宜春钽铌矿。海拔1000米的矿山,工作面近2平方公里,周边堆满了矿石。宜春钽铌矿矿长毛美心说,目前正在进行的宜春钽铌矿扩能改造项目,将使矿山日处理矿石能力由2500吨提高到7000吨。项目完成后矿产品锂云母年产量可达16万吨以上,提取锂电池主要生产原料碳酸锂1.2万吨至2万吨。这一产能占去年全国总产量的50%,按此产量,矿山可连续开采70年以上。
科学理念引领跨越发展
资源的精深加工,正成为宜春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而将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在培育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成为宜春实现跨越发展的保证。
发展传统产业,宜春不具备竞争优势。在宜春看来,世界新能源潮流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了机遇,后发地区通过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可以实现赶超目标。
宜春市委书记谢亦森说,地区的发展在于产业结构的选择,锂资源丰富的宜春一直在寻找一个成长性好、能够迅速做大、对全市经济起拉动作用的产业。动力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新一代绿色能源,锂电产业符合世界新能源发展趋势,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广阔市场空间,政府部门以产业园区为平台强力推进,培育锂电产业群,就是想抓住世界新能源发展的机遇。
从2008年5月起,宜春市对锂、钽、铷、铯等资源进行摸底调查,成立了锂电钽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快锂电产业的推进。2008年8月,宜春市完成了《宜春市锂铷铯产业发展规划》,并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经过不断的交流、修改、完善,宜春把目光聚焦于锂电产业,形成《宜春市锂电产业发展规划》,并于2009年6月10日通过专家组评审。
宜春把新兴的锂电产业,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市锂电钽铌产业办主任罗智勇说,新能源汽车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主要以锂电池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呼之欲出,面对这种形势,宜春不断调整产业发展定位,最终确定了以锂电产业为重点的发展战略。
他强调,新编制的《宜春市锂电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锂电产业发展目标:用5至10年时间,在大力发展动力锂电池材料、锂电池的基础上,形成70万组以上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的生产规模,并建设年产35万辆新能源锂电汽车的生产基地,使整个新能源锂电产业的产值达到1700亿元,打造亚洲最大的新能源锂电材料和汽车基地————亚洲锂都。
在建设锂都的路上,宜春认识到,只有做好环境这篇文章,才能实现科学的跨越发展。
培育产业集群,离不开招商引资。各地的政策、土地、劳动力等优势逐渐趋同,而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才储备、高水平的技术平台、完善的产业配套、便利的交通条件,正在成为一个地区吸引资金与人才,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元素。
多年来,宜春市对生态环境十分珍惜呵护。辖区内7条主要河流均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全市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是全国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之一,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罗智勇说,当前,宜春正着力打造宜居城市,对整个锂电产业建设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节约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一定要有长远眼光,要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这就要求在锂电产业培育中,要占领科技制高点,坚持通过自主创新推进产业发展的原则。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说,锂电产业集群的培育要以锂资源为基础带动下游产业发展,资源是有限的,要有计划开采,通过提高锂的提取率,少消耗资源,增加产值。
宜春市科技局局长甘本新说,发展锂电产业,上海、常州、深圳等地的企业已经先走一步,他们的锂电池产品已经进入市场,企业虽有各自的技术优势,但产业还没有形成综合技术优势。宜春培育锂电产业,关键在于技术,要通过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形成后发竞争优势。
锂电产业是发展迅猛的高科技产业。罗智勇说,宜春市在锂电产业规划中,把人才的培养和公共技术平台的搭建放在首要地位,在招商引资中,重点选择研发能力强、有技术专利的企业。
宜春计划开始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锂电产业研发和检测中心,预计总投资1亿元,宜春市自筹5000万元。宜春市委常委、袁州区委书记龚细水说,在中心列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的基础上,他们正积极争取将其列为国家级的研发和检测中心。他希望在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在江西理工大学设置全日制本科锂电分院,在宜春学院设置全日制本科锂电专业班级,在宜春职业技术学院设立锂电产业职业技术专业,加快锂电产业人才培养。
目前,宜春市拥有江西规模最大的赣西劳动力培训中心,年培训能力5000至10000人,可为锂电产业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
近一年来,宜春市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江西理工大学等一批国内科研院所以及国家重要锂电实验室建立和保持了良好的沟通与联系机制,一批国内有影响的锂电专家被聘为宜春市锂电产业顾问。
产业的培育离不开人才,而便利的交通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基础条件。宜春已经形成以浙赣、京九铁路,320国道、105国道和沪昆、赣粤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双十字”交通网络,成为南昌—长沙连线的中心点,宜春至南昌昌北机场和长沙黄花机场均为2小时车程,宜春明月山机场已开工建设,将于2011年8月建成通航。
锂电产业群初具轮廓
宜春市初步形成以锂电、医药、煤电、陶瓷、机电等为主体的较完善的工业体系,锂电产业已经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形成较好的产业综合配套能力。
上市公司江特集团的特种电机产量和质量稳居全国同行前列,在企业展厅,记者看见摆放的富锂锰基锂电池。据了解,新产品刚刚进入小试阶段,为电动车配套的牵引电机、辅助电机————转向系统变频电机,引起人们对电动车的丰富联想。
宜春引进了国内最大的锂原料生产企业————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裁助理刘明说,从2003年起,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步伐,2007年获技术专利,使锂云母的回收率达到80%。新落户的江西江特锂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也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老牌企业宜春工程机械厂、先锋机械厂、一机厂、长青机械厂、风动工具厂等机械加工企业,拥有强大加工能力。到目前为止,宜春市内拥有机械加工和汽配生产企业30余家,为发展锂电产业奠定了坚实配套基础。
不仅如此,宜春市初步建成了省级锂电高科技产业基地和省级锂电高新技术工业园,首期规划建设用地10平方公里,园区内设有1个中心、5个功能区,即锂电池研发测试中心、锂电材料生产功能区、锂离子电池生产功能区、锂电池应用产品生产功能区、锂离子电池配套生产功能区、综合生活服务区。目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
来自深圳的众多锂电池企业家在考察完宜春的锂电高新技术工业园后,对宜春的产业发展定位表示认同,并强调,引进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深圳邦凯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启源说,宜春已经形成了发展锂电产业的氛围,在规划上要力争产业配套齐全。
雷天控股有限公司专家雷如清说,锂电池在有的地区已经搞了10多年了,宜春应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让优质原料早日上规模。
深圳国威电子集团公司在3月24日赴宜春考察后,决定在宜春投资20亿元建设锂电产业园,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流动资金7.4亿元,并签订正式合同。目前该项目正在平整土地、规划设计中。
到目前为止,已有11家大企业落户宜春,还有8个项目已经签约。与此同时,2009宜春(香港)锂电高新技术产业招商推介会举办。推介会上,香港国威控股投资有限公司、江西特种机电有限公司、深圳福斯特有限公司、深圳欧得亿泰智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分别与宜春市签订了合作项目投资协议,合同资金26.6亿元。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