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无污染、无噪音、无排放,作为典型的环保产品,自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市场以来,便迅速成为人们理想的代步工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我国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近年在上海市却突然呈现裹足不前的态势。据上海自行车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08年全市共生产电动自行车约为110万辆,与2007年的142.8万辆相比,下降了22.3%;销售总量下降了20.95%;而全年电动自行车上牌数更显颓势,由2006年的53万辆,到2007年降至26万辆,下降了51%,2008年更是降到19.5万辆。追寻缘由,上海自行车行业协会新任会长方加亮痛心不已:罪魁祸首就是无序竞争!
据悉,燃油助动车、超标电动车因为受到明令禁止上路行驶,所以在上海市只能说是一种不能使用的产品。然而,按照标准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即使质量、安全性能再好,偏偏却敌不过“轻摩化”、“豪华型”超标严重的电动自行车和燃油助动车。原因是这种违规生产销售的产品,有近似摩托车的功能,却无考驾照、缴相关费用之虞,燃油助动车也一样。不少原本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瞄准了购车族贪图快捷的心理,做起了违规经营文章,为扩大产品销量,置国家标准、消费者的安全于不顾,不断地将“野马”推向市场,最近一种实际排量甚至达到150CC的燃油助动车竟也驰上了申城街头。
据了解,由于一些购车消费者对有关规定不了解,违规经营的商家就将上海市车管所不能上牌的燃油助动车、超标电动车,采取套牌、贴牌及上外地牌照进行促销,有的甚至是假牌假证、无牌无证。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超标车常因一味降低成本而不顾质量,又因成本降低以售价优势冲击市场。片面追求豪华、速度、价廉的消费者,往往在违规销售的误导下,对符合标准、性能良好的电动车视而不见。遭受违规产品的严重挤压,上海市许多按照国家标准和上海市有关规定生产电动自行车的企业,因此市场占有率急速下降,有的企业在市郊销量下降了50%,许多企业已出现亏损。与上海电动自行车产销鼎盛时期年产量160万辆、从业人数5万人、销售总量50万辆、销售网点1200多家相比,目前年产量已降至120万辆,从业人数3万人,每月销量仅12000辆(上牌数),销售网点也下降至1000家。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