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政府、跨国车企纷纷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 陈清泰指出———
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上海投资120亿元人民币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深圳力争201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保有量10%……有关新能源的新闻强势占领着各大媒体的版面,新能源无疑已成了今年车市最热的话题。
而在这场专家看好、车企参与、地方政府支持、老百姓期待的新能源汽车革命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在《2009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发布会上清楚地指出,如果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只能是一场闹剧。
新能源汽车最需要政策支持
由于传统技术方面中国车企与国际汽车巨人的差距太大,能否在新能源这个新兴领域将差距尽可能缩小就成了中国汽车界共同的课题。陈清泰指出,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机遇稍纵即逝,因为在未来二三十年内,新能源汽车的格局就会基本奠定,如果中国车企不能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国际汽车巨头就会利用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再次将中国车企远远抛下。
虽然,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已有了相当的突破,但陈清泰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必须从国家范围来考虑,国家要从战略的角度制定政策,对整个产业加以引导,否则光靠企业自身,即便积极性再高,也很难真正发展起来。因为新能源汽车生产要有新投资,对于消费者来说,首先是价格贵。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只能是一场闹剧,只能在轰轰烈烈之后自生自灭。
要大幅调高燃油税
那么政府应该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来扶植新能源汽车呢?陈清泰认为,首先,要加大燃油税的征收幅度,对传统能源效率标准通过国家有关规定大幅度提高,只有大幅度地提高燃油经济性指标,才能让消费者转向混合动力,转向插电式混合动力,或者是油电混合动力车。对于插电式汽车的基础设施,政府应该帮助建立、生产。
其次,在初期对新能源车的研发要提供政府资助,比如对动力电池、重要的控制系统、电机等。再有,初期的示范性工程,初期的购车补贴,政府也应该支持。因为购车者会算一个账——买新能源车跑多少公里后与传统动力汽车的购置及使用成本打平,如果打平以后可以为购车者带来更多的好处,那就会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从而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国外推广方式可借鉴难照搬
电动车发展在国外有许多推进方式,包括政府购买,给老百姓租用等,陈清泰认为,这些做法可以借鉴,但很难完全照搬。即便是在国内各个不同的城市也有各自的促进办法。像深圳,同时具备电动车和电池的生产、研发资源,又要建创新型城市,有可能在这方面先行一步,比如电动车的充电方式如何选择,是用停下来插电,还是换电池?供电系统如何参与?像这些东西都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探索。从国家的角度可以总结他们成功的经验,将来形成更加适合国内的统一做法。
但是一些基础性的方面,国外的做法更有意义。比如研发的政府资助,基础设施的建设,燃油等,这些共性对中国来说应该借鉴过来。
相关新闻
各国盯紧新能源汽车
面对新能源汽车这块诱人的蛋糕,各国政府和跨国汽车巨头对插电式电动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投入,早在今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生效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就把电动车作为拯救汽车业的一张王牌。用于电动车的技术开发、生产和鼓励消费的资金高达141亿美元。而日产、丰田、通用、奔驰、雷诺等厂商都加快了针对这类车型的研发和生产。
6月23日,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宣布,向日产和福特公司提供59亿和16亿美元的贷款,他们成为研发节能汽车250亿美元基金的第一批受益者。
长安突破技术垄断
研制成功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
近日,由长安自主研发的阿特金森(Atkinson)循环发动机在长安汽车研究院通过项目验收,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将广泛应用于新型油电混合动力轿车。
阿特金森循环可增大发动机膨胀比,运用该技术的发动机能够提高热效率,降低整车油耗。目前,只有丰田普锐斯运用了此项技术。在长安实现技术突破之前,国内在此领域尚处于完全空白。经过测试,长安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单点油耗降低最高可达19%。未来,长安汽车将把该发动机搭载在可进一步降低油耗的强度混合动力车型上,还将凭借该发动机的成本优势打破目前混合动力轿车售价高昂的现状,为消费者购买混合动力轿车降低成本负担。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