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场才有施展的空间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杨 秦   2009/7/20   浏览4462次   

7月15日,第六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虽说按照组委会公布的数字,本届长春汽车博览会规模相当可观?D?D整车参展企业达130家,参展车辆758辆,但记者在现场的感受却是,真正倾情投入的也就是东道主企业,如一汽集团、一汽-大众,以及一汽集团的重要合作伙伴丰田汽车。

不过,本次长春汽车博览会是在我国汽车工业经受了金融危机初步考验回暖后举行的,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它远远超出了一个展会本身所具有的意义。而上述几个东道主企业所展示出来的新动作也能反映出其心态。

国内企业:调结构、促内需

作为“东道主”的一汽集团,在本次汽车博览会上参展面积和参展阵容创历届车展参展规模之最?D?D以室内外58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成为参展面积最大的参展商。以现销产品为主,力求满足地方展会观众参观和不同消费者需求为目的,中国一汽展示了解放中重型卡车、轿车、客车、微型车、轻型车全系列自主产品,总计37款整车的强势阵容创自主品牌独立参展的数量之最。在一汽展台,可以看到受惠于国家“汽车下乡”政策目前颇受市场青睐的一汽佳宝;以夏利、威志为代表的经济型轿车;奔腾B50、奔腾B70、奔腾B50混合动力(Plug-in)轿车;堪与世界卡车先进制造水平比肩的解放中重卡车以及混合动力客车,中国一汽力求全面展示自己在自主研发、自主创新领域的能力和水平。

另外,一汽集团还在本次汽车博览会上正式公布了新夏利与新威姿两款新车的命名?D?D夏利N5和威姿V1。据一汽人士介绍,这两款小型轿车的推出,是企业结合国家刺激汽车消费,加速小型轿车现有产品系列的升级换代,为迎接未来小车市场增长所做的积极准备。一汽集团人士认为,这是一汽抓住机遇,坚持自主创新,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果,它不仅展示了一汽“保增长、调结构、促内需”的坚强决心,更是其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一汽、实力一汽、和谐一汽”的具体体现。

跨国公司:扎根中国

在本次长春汽车博览会上,丰田汽车也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据了解,本次丰田展区超过了2500平米,展出了全系列30余台展车,在展区面积、展车数量等方面都突破了该公司参加长春车展的记录。

丰田此举的背景,一是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丰田汽车出现了该公司70年来最严重的亏损。从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丰田没有吝惜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二是今年我国汽车市场成为全球复苏最快的市场,今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产销同比增长20.96%和25.62%。但丰田在中国上半年的整体销量仅与去年同期持平,其合资公司之一一汽丰田上半年的销量还有所下降。

目前,丰田汽车在全球各个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行动,而一枝独秀的中国市场将是它的下一个发力点。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长春汽车博览会的重视,是其将在中国市场上投入更大力量的一个重要信号。

在本次长春汽车博览会上,丰田直接表达了要“把事业扎根在长春”的策略。为了体现这一点,丰田专门开辟了长春展示区,向观众介绍丰田汽车与长春交流、合作的历史,以展现双方不断深入的全面合作。

在本次博览会上,丰田汽车中国公司总代表服部悦雄还介绍了本次丰田汽车的展品和活动,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丰田未来的发力点。首先,丰田展示了搭载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FT-EV、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 Hi-CT及新感官TOYOTA油电混合动力概念车HYBRID-X。这表明丰田在中国将继续非常重视其油电混合车的推广。其次,服部悦雄表示,丰田已经将车载智能通信技术Telematics正式导入了中国市场,并以G-Book的形式搭载到了雷克萨斯及凯美瑞部分车型中。今后,丰田会将此项技术引入到更广泛的车型中,让汽车在拥有“行驶”、“转弯”、“停车”等基本性能的基础上,更具备“沟通”这种新的属性。另外,服部悦雄表示,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工厂”方面,将在所有丰田在中国的工厂中开展旨在减少环境负荷的活动,使更多的工厂通过环境管理国际标准ISO14001认证。

合资企业:全力引进新技术新车型

本次汽车博览会上,在一汽-大众别具未来色彩的跑道式展台上,新高尔夫无疑是其中最吸引观众的车型。用一汽-大众有限公司商务副总经理胡咏的话说:“一汽-大众与世界同步引入这款最先进的新一代高尔夫,不但印证了一汽-大众一直致力于将最好的产品、最领先的技术引入中国,让中国消费者能够与世界同步享受到这些技术,更显示出其对A级车市场的信心。”

据记者了解,本次长春车展展示的新高尔夫除了有配置代表科技与环保的1.4TSI+DSG车型外,更有实用经济的1.6升车型。胡咏表示,2009年政府相继出台扶持汽车产业的政策也为新高尔夫创造了有利的宏观环境。他说:“新的产品战略能从整体上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我相信这款车型对于一汽-大众扩大在A级车市场的份额必定能够提供强大的竞争力。”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