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比亚迪,尽管有些山寨,但是还是很多地方值得借鉴——在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即将倒闭之时,比亚迪开始进军轿车行业;在湖南美的三湘客车公司资本则有深陷泥潭、骑虎难下之时,比亚迪开始进军客车行业。这就是比亚迪的“乘人之危;之收购哲学。
比亚迪发展之快,尽管被业界,特别是跨国汽车巨头所诟病,因为国际上任何一款畅销车型,只要能够在中国市场也畅销,都可能成为比亚迪的“抄袭;对象。抄袭无罪,关键是抄得成功,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外形抄得成功,关键还是抄袭后别人拿你没有办法,并且所抄袭的车型能够十分畅销,比亚迪F3的畅销为比亚迪汽车找到了发展的金矿。
比亚迪,本来是一个造手机电池起家的企业,却逐渐从手机电池到汽车行业、IT行业上进军,并且每一个行业都做得相对比较成功。从比亚迪的成功来看,第一次进军轿车行业,选择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次进军客车行业,选择了湖南美的三湘客车公司。其实,不管是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还是湖南美的三湘客车公司,都是没有什么名气的企业,并且由于经营不善,导致了只能贱卖。此时,让人联想起来,与那些积极跨国收购海外汽车企业来说,比亚迪这种国内汽车企业低成本收购,确实让比亚迪赚了。
提及美的客车,可能到家都想到了生产家电的美的电器,能玩电器的并不一定能够玩转汽车。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的客车经营日渐惨淡,尽管有着昆明和长沙两个生产基地,但是销量十分低迷,仅有长沙等地公交系统配备了美的客车,没有市场导致了美的客车严重缺乏资金,最后不得不寻找买家。
比亚迪进军客车行业,能否像第一次进军轿车企业那么顺利?总之,比亚迪在轿车领域是赚钱了,特别是F0、F3和F6的市场表现不错,加之比亚迪的低成本人力经营哲学(能够用人力完成的,绝对不用现金的机器完成),如今拥有13万员工的比亚迪,见证了庞大的廉价劳动力队伍。
除了人力成本的优势外,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应该说是比较先进的,比亚迪进军客车行业,主要还是看中了未来客车节能的趋势,走电动客车方向,可能是比亚迪在客车行业的发展方向。整体收购美的客车生产电动大巴,同时再投资约30亿元,建设年产约30万辆C3、C6微型面包车的生产基地。可以看出,比亚迪不仅看到了客车业的方向,并且看上了微型客车的市场前景。
从2008年国内客车行业的态势来看,金杯、江铃、南汽集团仍然牢牢的把持着行业三甲的位置,宇通、北汽、苏州金龙挤进了客车行业前五强的行列,东风汽车排挤出了客车行业十强之列;而东南、一汽丰田的排名则出现略微下降;在十强排行中垫底。国内客车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比亚迪进军客车行业,又能掀起多大的浪?
比亚迪的借机行事,从一个行业进军另一个行业,并且在该行业中迅速发展,的确成了佳话,比亚迪进军客车行业,市场表现又会怎么样?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