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车联合研发成出路
日前,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组织下,国内销量最大的十大汽车企业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华晨、奇瑞、重汽和江淮组建了“电动汽车产业联盟”,将联合开发电动车,重点要联合研发电动汽车关键总成和零部件,并共同制定针对电动车整车和零部件的标准意向。
目前联盟企业正在就关键零部件、关键总成联合开发的问题进行调研,调研之后将形成统一规划,“今后的发展方式有可能是一部分技术难题大家共同攻关、投资生产,也有可能各自攻关,谁的成果好其他企业再去共享,尽量追求效益,联合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如是说。
汽车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缺失,自主的核心技术短板一直是我国汽车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新能源汽车包括其他的新能源产业,都带给中国一个占据竞争制高点的机遇,机遇稍纵即逝。而产学研结合、联合研发等策略正是中国汽车配件行业跃出“龙门”谋求世界地位的捷径。
笔者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大有可为,理由有三。
其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中我国企业“不差钱”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工业刚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即便是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2009年,中国车市依然一片飘红,尽管利润有所下降,但是各大车企并未像国外企业一样出现亏损或破产,甚至,我国企业屡屡涉水海外并购事宜。由此可见,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中“不差钱”。
其二,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并不构成绝对壁垒。
新能源汽车三大关键零部件是电池、电机、电控,其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电池。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博士指出,中国在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电动汽车,以及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一些企业在整车生产方面也获得了核心技术。全国各地在产业政策的鼓舞下纷纷掀起了新能源汽车热,产业化进程被进一步提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指出,中国必须加快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化进程,中国的新能源车不能再沦为“洋打工工厂”。
其三,产业扶持政策的有利大环境
随着《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7月1日正式实施,新能源汽车则被认定为未来汽车企业发展的关键,新能源汽车再度被市场关注。8月3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车比较成熟的技术还是油电混合动力,但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在成本控制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国家首先出台了小排量汽车优惠政策,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其他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相关优惠政策也相继推出。加之中国车市的利好,借助新能源产业政策的东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正在不断加速。
当下正是全球汽车巨头抢抓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布局的关键时刻。美国刚刚下拨24亿美元开发新能源汽车;日产公司刚刚展示了他们最新研发的新型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已经有很好的基础,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次难得的机遇。作为一个汽车消费大国和制造大国,中国汽车配件行业必须完成这临门一跃!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