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企谋划电动汽车蓝图

来源:中国能源信息网      2009/8/12   浏览5361次   

 

新日电动自行车生产车间

“你知道电动车一公里的成本是多少吗?”在采访新日电动车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胡刚时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分钱!经过准确地推算电动车行驶一公里的成本只需要一分钱。”

目前随着全球对新能源发展的期待,电动自行车行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今年国家出台了“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政策上的依据。作为朝阳产业,在绿色新能源全球化共识形成之时,电动车便成为消费者绿色出行的首选,一场新能源革命在电动车行业掀起了热潮。稳坐行业第一把交椅的新日,也在用实际行动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

晶胶电池突破行业技术瓶颈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年产销量达2000万辆以上,整个社会保有量已达1亿辆。行业内的专家普遍认为,制约电动自行车发展的关键点在于电池技术,能够支撑起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的力量,依然是电动自行车技术的突破。

今年6月底,新日电动自行车发布的晶胶电池打破了世界电池技术领域的技术瓶颈。据胡刚介绍,这款电池历时18个月,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研制费用。晶胶电池作为电动车的核心电源,循环充电可以达到400次以上,是普通铅酸电池使用寿命的两倍。在新日登珠峰实验中,该电池能够做到耐低温,在-10℃时的续行里程仍为正常使用时的90%以上。

与此同时,新日还公布了其他技术研发的成果———数码脉冲充电器、数码磁王双动力等核心技术。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轻型电动车研究专家周鹤良在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认为,晶胶电池的出现将会对电动车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它的出现为轻型电动车提供了效能良好的电池,也就很好地解决了一直困扰电动车行业发展的电池问题;其次,它使用寿命长,可以循环充电达到400次以上,是普通铅酸电池使用寿命的两倍。

“3—5年实现产业重组”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与进步,现在轻型电动车已经形成了产业化,有了完整的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整车和零部件方面的技术比较成熟。”周鹤良说。

电动自行车发展到现在约10年,经历了零星几家企业到目前整车加工、零配件等企业近2000多家电动车企业的繁荣景象,但是金融危机的席卷还是给部分企业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在2008年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整合,伴随着中国电动自行车巨大的市场蛋糕,以日本铃木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也开始了市场的争夺。“受挤压空间很大,品牌的竞争比较激烈。”一位电动自行车经销商道出了他们的苦衷。

如今产业链的形成,推动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业内已经争议多年的行业标准还没有完整的推出时间表。“如果行业标准一出,电动车企可能面临优胜劣汰。”一位业内专家表示。

“在未来的3—5年里,电动自行车产业可以实现产业的重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的重组这是企业的行为在运作。”周鹤良表示,在他看来政府在电动自行车行业整合中的力量不可忽视。他分析认为,在一些地方如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天津等地,电动自行车企业很受重视,地方也有能力培育几个规模和质量上不错的电动车企业集团,但这个前提是企业的实力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上强,生产规模才能扩大,通过产业的重组,可以形成10到20个年产量在30万到100万辆的大企业。但是,一些年产量在几万辆的小企业可能将会在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中被淘汰,因为其规模小,批量也小。面对这种情况,大企业可以对这些实力较弱的小企业进行收购兼并,而一些实力强的小企业也可以借此机会实现强强联合。

“电动自行车产业肯定是进入到了一个整合的阶段,但是我们并没有收购其他企业的规划。”胡刚告诉本报。如今新日电动自行车已经完整拥有了品牌、营销渠道等健全的体系,因此没有必要通过并购来实现其发展。

谋划电动汽车蓝图

“电动汽车肯定是我们发展战略的一个方向,我们的规划未来朝着电动汽车整车制造商方向发展。”胡刚对本报表示,“能源的紧缺以及油价的全球性波动,轻型电动车向微型电动汽车的发展也是大势所趋。”

据外国媒体报道,美国政府8月5日宣布,为促进电动汽车及下一代车用电池的研制,将向相关行业提供总额24亿美元的补助金,其中约4亿美元将投向正处于重整期的通用汽车等美国汽车业三巨头。这是奥巴马绿色政策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战略,同时也给电动汽车的前景打开了一张全球可借鉴的蓝图。就在近日,东风日产表示,将会在2011年把电动汽车引进中国市场,这更加触动了中国电动车企业发展电动汽车的神经。

“如果说在传统汽车上,中国汽车行业的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优势不明显,但是在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国有成本和市场优势,市场潜在消费活力很大。”一位汽车分析员表示。现在国内汽车在混合动力、纯电动技术方面已经有了积极的突破,如上汽、一汽、东风、奇瑞、长安、比亚迪、福田等分别推出了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技术作为国家行为继续组织攻关。

周鹤良在提到电动汽车动力研究上表示:“现在是混合动力,不久的将来要发展到纯电动汽车上,相比纯电动的汽车,混合动力的车是油电混合,结构复杂一些,只有发展纯电动汽车才真正地达到了零排放,零污染,更加环保。我国电动汽车由研发向产业化发展过程还需要一个蛮长的时间。”

对于电动汽车这块未知的市场,新日作为电动车行业龙头企业在技术的突破上做到了国内领先。对于新日研发的晶胶电池,得到了预期电动汽车发展趋势的相关专家的认可。“晶胶电池肯定是可以应用到电动汽车领域上的,这还需要技术人员的研究和攻关。”周鹤良说。

在周鹤良看来,我国电动车企业在发展电动汽车方面也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针对现在开发电动汽车的热潮,提出开发电动汽车要分为三个步骤,即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慢速后快速。他提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电池企业还需要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继续努力开发高性能的电池,在目前锂离子电池可以向砱酸铁锂、砱酸亚铁铝、锰酸锂三种电池方向发展,应用面更加广泛,可以发展应用到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上。

“在未来的5年内,预测技术就可以达到成熟,未来10年内,包含的方面不仅体现在技术上,还将在动力性能和电池的寿命上提高,更上一层楼,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周鹤良表示。

新日着眼潜在国际市场

“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的用户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电动汽车的潜在用户。”胡刚对发展电动汽车充满了信心,这只是胡刚给未来电动汽车潜在市场的一个定位。随着新日的日渐壮大,引起了众多国际知名媒体的关注,同时也牵动着新日迈开国际化的步子。

面对世界市场的需求,新日一直在观察着市场的动向,在未来,他们把眼光放在了我国的近邻———印度。在印度,交通问题和环境问题一直是其国家的重要研究课题。根据专家的预测,印度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14亿人以上。印度的汽车市场近年来也一直以15%以上的年增长率增长。在2008—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的形势下,汽车市场规模仍与上年持平。

这样的条件使新日人看到了潜在的市场销量。我国目前电动自行车的年产量稳定在2000万辆左右,而印度年产量只有40万辆,这样大的供求差距,也使得中国电动自行车在印度的销售发展成为可能。

据最新消息显示,目前新日正在紧密部署“200万辆电动车项目”,研讨建厂的选址,这是新日继无锡、天津建厂之后的又一重要战略。“目前我们还在细节谈判中,选址还没有最终确定。”胡刚说。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