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自己的汽车工业起,中国就长期跟随全球汽车巨头身后,亦步亦趋,被动无比。但现在,转机似乎来到,局面可能生变。
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能源环保等世界性难题的重要途径
日前在天津举行的“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来自政府、企业、学界的专家,将讨论的焦点聚集在新能源汽车上,认为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百年一遇的机会,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与世界汽车强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原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将新能源产业看做是世界各国争夺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他说,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都在寻找走出危机和危机后引领全球经济的新技术和新的产业支柱“而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各国争相发展的重点。”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沈军则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系列世界性难题的重要途径”。他说,汽车的大量使用正加剧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除了对传统的内燃机技术性能优化外,最重要的就是发展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各种技术路线中,汽车电动技术脱颖而出。
陈清泰说,尽管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目前仍分别控制和主导着某种汽车发展技术和产业路线,例如日本的混合动力、欧洲的先进柴油机、美国的燃料电池等,但就汽车动力电动化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这一点上,已经形成共识。
“电动车已经被汽车生产国当做振兴经济的突破口。也许2010年,就将成为全球电动车产业化的起步之年。”陈清泰说。
美国2015年插电式电动车目标100万辆
为在新一轮汽车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世界各国如日本、德国、法国、韩国等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新一代电池和电动车的开发,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美国政府已经形成以联邦法案为指引,涵盖管理和激励两方面内容的政策体系。包括制定技术标准、颁布严格的燃油消耗量限值和排放标准及中长期约束指标,建立配额制度,以及大幅度税收减免、研发资助、投资补贴、消费补贴、低息贷款等。目标是到2015年使美国插电式电动车累计数量达到100万辆。
我国也不例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说,我国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计划不仅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还从零部件研发、商业化推广、促进私人消费、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
各国的鼓励政策极大地推动了车企研发生产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去年,比亚迪宣布推出商业化的插电式电动车之后,日产、丰田、通用、奔驰、雷诺等厂商加快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积极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布局。在很短时间内,各大汽车公司与电池厂商的合作配对已经完成,纷纷将其产品上市的时间大为提前。
“各大汽车生产国和汽车厂商行动之迅速、力度之大、步调之一致是前所未有的。”陈清泰说。
工信部产业司司长辛国斌介绍说,自2007年国家实施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以来,我国已有18家企业的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乘用车、工程车等近百个车型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通过了审查,进入了市场。
去年以来,奇瑞、吉利、众泰、比亚迪、一汽、上汽、东风、华晨等自主品牌都有新能源汽车亮相,其中,比亚迪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在新能源动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企业。
中国“弯道超车”底气何在
比亚迪汽车董事长王传福介绍说,比亚迪在去年底推出了双模电动汽车F3DM,现在正在试运行,计划在今年9月底向个人销售。纯电动E6目前正在国家做公告试验,有望在今年年底面市。
正如上世纪70年代末的能源危机给了擅长低油耗技术的丰田以突破式发展机遇一样,中国汽车界也认为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汽车时代,会扭转中国汽车长期以来的被动局面,实现“弯道超车”。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