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妇女抱着小孩坐在电动车后面
“电驴”族的加入,使得非机动车道变得更拥挤

看车的胡伯说,电动车多了,收入也多了
9月4日8时,在福州市仙塔街与东大路交叉路口拍摄的画面

9月11日,福州达明路,一名男子的电动车上载满蔬菜
今天是“2009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的主题是:健康环保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一直以来,自行车构筑的中国街景,是人们脑海中不变的记忆。而今,自行车的外形更接近摩托车,车主也不再上下用力蹬踏板 ,而是双腿放松,轻松前进。在福州,有人形象地称它为:“电驴”。
“方便、实用、危险性也有一点。”37岁的张超军是一位来自江西的务工人员,他给“电驴”下了这样的定义。张超军说,他每天早晚骑“电驴”接送孩子读书,周末,也带着孩子、老婆一起出去逛街。更多的时候,他用“电驴”运输一些工地上的材料。
在福州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或行或停的“电驴”。然而,从诞生之日起,“电驴”就备受争议,不少城市对它亮起了红灯。2006年,福州陆续在城区部分主干道限制“电驴”通行。
吴师傅是福州仙塔街与东大路交叉路口的交通协管员,在这个路段,他执勤了两年:“很多人骑电动车跟开车一样,喇叭声大,速度又快,横冲直撞。”吴师傅说,现在电动车管理办法还没有出台,超标的与合乎标准的混杂在一起,很不好管理。吴师傅建议,他管辖的路段,最好也能“限电”。
可是,离吴师傅执勤点不远的东大路三牧坊人行天桥下,看车师傅胡伯却不乐意了。“当然是车越多越好啊,停一次5角,一部分交给老板,一部分是自己的。”今年53岁的胡伯是下岗工人,这份看车的活,还是居委会帮他找的,每月收入1000元左右,如果这条路“限电”了,他只能再次下岗。
据统计,2006年我国电动车产业的从业人员已达到30万人,而电动车在中国的销售量更是每年以1500万辆的速度在递增,大约是汽车销量增长速度的3倍。福州交管部门的有关人员说,2008年初步统计,福州市电动车达40万辆。
面对日益壮大的“电驴”队伍,如何协调、管理由它带来的城市交通问题,无疑将是交管等部门面临的又一个巨大挑战。
目前,福州市交巡警支队会同有关职能部门草拟的《福州电动车管理办法》正在审定中。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