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避开的10个投资陷阱(一)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2009/10/19   浏览4921次   

 普通股投资市场的情况有点像周星驰在《国产凌凌漆》里所说的那样,“你看到的刮胡刀其实它是电风扇,这个电风扇其实是皮鞋,而皮鞋呢,则是刮胡刀”。

这种情况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困难重重,因为投资市场是如此难以描述,没人能告诉你,什么样的股票可以买,这里没有铁律。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从反方向来看一看,让我们避开那些容易让投资者产生幻觉的投资陷阱吧。

内幕消息陷阱

的确有这样的人,他宁愿相信街道上萍水相逢的一个推销者,也不愿意相信和他最亲近人的劝告。人有的时候越接近老年越会出现这种倾向。而在公司人中也总会有这样的投资人,他宁愿相信他不了解的小道消息,而不愿意相信公开发布的公司经营数据。

谈到投资,很多人似乎就喜欢用小声音来讲话,似乎声音小就可以使信息的价值加倍。

所谓内幕消息其实还可以细分,一种根本就是在骗人,在资本市场稍好一点的时候,你就会不断接到有内幕消息提供的电话,当然前提是你需要为这些内幕消息付费,这种问题的解决应该可以在法制节目里找到很好的答案。

还有一种内幕消息,似乎有根有据,有的时候还是你的某个朋友专门打电话来通知你的,比如“是证监会××的秘书说的”,听到你震惊的反应后,你的朋友获得了宣告感的快乐,但是这种消息既然已经传了这么远,那肯定早已经在市场中有所反映了,就像我们以前常说的,“你知道的都是错的”。

小心创业期的公司

作为一般投资者来说,要对投资创业期的公司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特别是对那些产品听起来很花哨的公司,这种警惕性更应该绷得紧一点。这就像你要刚认识一个人就要把钱交给他,这种风险自然比把钱交给熟人要大得多。

当然,投资创业期公司可能获得的利润也很可观,但是对于上市公司,从历史统计的公司衰减率来看,大多数投资是不成功的,不如我们等到那些创业公司真的做出不错的业绩之时再投资它。

市盈率陷阱

对于非周期性的高成长公司,它们的利润会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上升,所以市盈率也会因此不断升高。而周期性公司却做不到这样,因为市场知道“好花不常开”的道理,所以在周期性公司业绩非凡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投资者就开始预期是不是这个行业的冬天就要来了,他们会抛售手中的股票以兑现。在这种时候,强周期性公司的股票,从表面看起来非常出色:业绩在过去几年大幅度提升,而股价相对来说并不算高,公司的投资在增加产能在扩大。而那些股票分析员从来都喜欢对这些周期性的公司给予温和的乐观预期,不管在什么时期,他们总是认为那些周期性的大公司的业绩像大象爬坡一样,规律地每年保持匀速上升。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情况比较好的情况下—一般周期性行业在景气周期中,资本市场都处在比较好的情况—这种公司太容易让人上当了,因为它看上去非常像别的投资者没有发现的无价宝一样。不过到了周期性行业的不景气时期,即使是再出色的周期性公司也很难独善其身。2007年至2009年上半年的中国钢铁和有色金属类公司就明显表现出这种市盈率陷阱。

好赚公司很可能有陷阱

《第一财经周刊》在去年也曾经说过,要看看杂货店里和超市中哪个产品好卖,这也许会对投资者的投资有一定帮助。不过这只是一个公司有价值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好卖的公司不一定是好公司,而好公司的产品肯定是好卖的—要不然杂货店老板根本不用辛苦蹬着三轮车上货,直接去做投资就可以致富了。

一个产品好卖有很多原因,有时候是因为它碰巧适应了某个潮流。如果这家公司质地优良,善于抓住机遇,又碰巧适应了某种潮流,那就属于费雪所谈到的那种因为走运而出色的值得投资的公司。但不是所有公司走运了就一定能出色的,比如1980年代那些看起来很出色的家电生产公司,你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么?

在中国市场上有很多“好卖”公司,是由于行业垄断或者寡头垄断造成的—你不买它的,别处也没有—这些好卖公司看起来不错,市场占有率也非常高,但是看看它们的资产收益,简直惨不忍睹,这些官僚型的公司把从市场上获得的超额利润都用于高得吓人的管理费用,吝啬给股东们多一分钱,却喜欢没完没了地向股东再融资,投资者买了这种公司肯定免不了要做噩梦。

够“便宜”的股票也够危险

这要看投资者怎么看“便宜”这个词,因为在资本市场上普遍存在这个规律,那就是“越便宜的越贵”。在这说的便宜是绝对的价格,往往资本市场上相同条件下绝对价格低的产品,都是比较差的产品。在一些海外市场还有规定,如果价格低到一定地步就要退市,所以很多低效上市公司都会进行股票合并,比如把十股合并为一股,减少上市总股数而总市值维持不变,这样可以使每股价值升高,以逃避被退市的处罚。因为在中国市场上没有这种退市规则,所以总的来看,那些足够“便宜”的股票才是足够危险的。很多刚开始投资的投资者却比较喜欢这种绝对便宜的公司,同时由于在中国市场总的来说还是资金过剩—这可能是中国的其他公开市场的投资产品的收益率对中国投资者来说不够有吸引力造成的—那些危险的“便宜”股票由于买的人多了,在一些情况下也会有相应的价格增长。但是,这完全要凭运气好坏,总的来说,资本市场上的“便宜”货会越来越便宜,因为它本身也许根本就一文不值。

业绩总比预料的好也是种风险

看起来太好的公司也是需要投资者小心的。有的公司的业绩总是比外界预期的好,这也需要投资者小心。因为对于大多数大券商的证券分析员来说,和上市公司沟通是他们的一项工作,而上市公司会把自己的业绩预先透露给这些苦心孤诣的分析员—我开始对证券分析员是比较崇拜的,以为这些专家真是厉害,通过几张报表就能准确估算出一个硕大无朋的上市公司的预期业绩,后来才知道,原来如此。那么,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总是强于市场对它的预期那就有问题了,起码这家上市公司要超出同行业一大截,而且又是所有的人没有想到的,那么这个公司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法宝呢?

事实总是那么无聊,这种公司往往没有什么聚宝盆,很简单,它们很可能在撒谎。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我们一样,他们的行为也由奖励和惩罚制度决定,如果好处对于那些道貌岸然的管理层足够大,他们就可能为了利益而撒谎。很大可能是,足够好的公司业绩可以使管理层获得足够多的期权、股票溢价收益,或者公司闪亮的业绩可以使公司获得更多的融资。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