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内电动汽车正在面临这样的窘境。
一边是电动车电池、充电站等关键技术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另一边是各种出处的电动车技术标准陆续冒头。同时,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跑马圈地般进行区域试点。
然而,消费者并不积极的消费欲望,电动车价格仍然高企,政府补贴仍待细化,在产业化道路上,除了技术问题的阻碍,国内电动车似乎还有山阻水隔。
眼下,成本居高不下和市场接受度不高依旧是电动车企业首先要过的坎。
落实政策
“我们最近在落实政策,也就是要保障政府采购电动车后我们能拿到补贴,这是非常实际的。”10月26日,比亚迪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建钧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继2009年8月,工信部公告F3DM获得新能源补贴以来,比亚迪一直急于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政府部门也在考虑如何让新能源项目获得更多的支持。日前,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2009年前三季度工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下一步,考虑选择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培育的重点领域。工信部将研究制定《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行动计划》。
“(补贴政策)是科技部‘十城千辆’(国家四部委于2009年2月联合发文,决定在全国13个城市试点电动车示范运行)项目的延续。”奇瑞汽车总经办主任金戈波告诉记者,这是政策的优惠,但具体如何获得补贴,需要企业和示范单位自己来申请。
据金戈波介绍,继F3DM之后,在工信部于2009年9月1日发布的第195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下称《推荐目录》)中,奇瑞A5 BSG、A5 ISG混合动力轿车,以及 S11、S18两款电动轿车也获得了批量生产的资格。“按照财政部的标准,每台BSG可以获得4000元补贴,而每台电动车则能得到5万元的优惠。”金戈波说。
不过,即便是上了《推荐目录》的车型,所获得的优惠政策依旧是针对政府和集体采购,这也使得电动车企业在针对个人销售方面的计划仍将延后。“我们计划今年四季度对个人销售,但前提是让这些政策落实,个体消费者怎么才能拿到补贴还是个问号。”王建钧表示,就如同“汽车下乡”等补贴政策,消费者怎么拿到补贴还需要走一个流程。
根据2009年2月份财政部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采购车型要拿到补贴要符合“必须纳入《推荐目录》,节油率达到5%以上,最大电功率比和节油率必须经权威机构认证,企业动力蓄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提供不低于3年或15万公里的质保期限”,以及“整车生产企业和动力蓄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产能规模”等条件。
具体到流程上,即是,示范单位的资金申请经当地财政、科技部门审核后,报省级财政和科技部门。省级财政和科技部门对企业资金申请报告复核后,分别于每年3月30日、8月30日前联合上报财政部、科技部审批,核定具体补助金额,并按规定下达预算,拨付补助资金。
“政策没落实之前,购买电动车只会增加个人负担。”王建钧表示,实际上,即便获得5万元补贴,F3DM仍旧比F3车型贵出3万元,比亚迪依旧需要等待补贴政策的最终落实和消费者认知的改变。
标准之惑
不过,对于工信部《推荐目录》目前公告的两家轿车公司比亚迪和奇瑞而言,要真正拿到政府补贴的“真金白银”还不能高兴得太早。
据了解,在财政部《办法》中,集体采购的示范单位申请补贴资金,除需递交购销合同外,还必须出具“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报告”和“地方配套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而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比亚迪和奇瑞均对“第三方检测机构”并不知晓,“可能会是科技部委托的某个检测机构。”金戈波说。
同时,除满足《办法》的五个条件外,电动车车型还需经过一系列“标准”的检验。
2009年10月14日,为落实年初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展电动汽车的目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十大车企(分别为上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广汽、北汽、中国重汽、华晨、奇瑞、江淮,2009年7月,在中汽协牵头下联合成立了“电动汽车产业联盟”,下称“T10联盟”)组成行业电动汽车领导小组,成立电动汽车标准项目工作组,开展联合制订电动汽车标准的准备工作。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员介绍,此前的2009年6月,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车分会制订的首个《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下称《条件》)正在上报国家标准委员会审批。
“一旦获批,《条件》将正式成为电动车行业的国家标准。”上述会员表示,能达到“行驶30分钟最高车速不低于75公里,续航里程不能低于160公里,百公里能耗低于16千瓦时”标准的车型才能获得国家补贴,“这无疑又给电动车企业增添了一个限制。”
除十大车企正在联手制订的这个标准之外,站在“电动车”这个同一起跑线上的企业,谁能抢占技术制高点,也就意味着拿到了电动车产业化的“发令枪”。
在种种标准、补贴尚未明晰之际,抢占地盘的行动早已开始。据国内已经披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显示,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产能总和已经远远超过50万辆。从车企到地方政府,电动车开发似乎呈现出“合纵连横”的态势:依托北汽集团,北京市计划201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至少将达到1万辆;2010年,上海将形成1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能;长安汽车宣布,拟首期投资25亿元建设新基地,预计2012年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达30万辆整车、100万台发动机;吉林依托一汽等,2012年形成5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
实际上,尽管国内车企在电动车项目上呈现出巨大的热情,但从目前的补贴政策和市场反应看,即便是科技部“十城千辆”示范项目也仅是工信部公告的几家车企的某几种型号的汽车才能获得补贴,而其他车企所能做的,依旧只是在电动车普及前“抢占地盘”。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